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三踝骨折手术人路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44例正侧位X线片显示三踝骨折者,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根据其重建图像显示后踝骨折块偏向后内侧者,选择外侧切口+后内侧切口,后踝骨折块偏向后外侧者,选择后外侧切口+内踝弧形切口.结果 两个切口完全能显露三踝骨折,满足手术需求,术中证实其骨折线的走向、类型、形状和移位程度,与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完全一致.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内X线片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及外露现象.按Olerud-Molan-der评分法评定,优33例,良10例,可1例.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三踝骨折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波及踝穴的后踝骨折5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文 《中国骨伤》2008,21(1):64-65
随着踝关节周围及本身所累及后踝踝穴关节面骨折的增多,其功能恢复的不尽人意,应使我们对其诊断和治疗作进一步探讨。本组总结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波及踝穴的后踝骨折58例CT扫描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提出其适当的治疗技术方案和注意事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伴同侧无移位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与防治. 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34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2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前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发现或怀疑有后踝骨折者,均予CT检查,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良.1例患者术前漏诊,随访时发现后踝骨折,踝关节疼痛功能差. 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后踝骨折漏诊是后期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三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56例三踝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厚层2~5 mm,床速3~5 mm,重建间距1.5~3 mm,而后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并与手术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明确的显示了骨折的具体情况,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块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相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为精确的显示三踝骨折的具体情况,对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MRI在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9例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9岁;左侧15例,右侧24例.39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结果做出诊断并分别统计上述方法对后踝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 结果 本组胫腓骨螺旋骨折同时合并后踝骨折30例,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7例,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例.患者后踝均为斜形裂纹骨折,其中长斜形骨折30例,短斜形骨折9例;后踝骨折轻度分离7例.X线片、CT、MRI对后踝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3%、94.9%、100%,假阴性率分别是89.7%、5.1%、0,假阳性率均为0. 结论 CT、MRI可以提高胫腓骨螺旋骨折患者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MRI是显示后踝隐匿性骨折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期手术治疗三踝骨折(Cotton's fracture)的具体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2000年1月~2009年1月,三踝骨折延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术前均行踝关节X线片和三维CT检查。对于CT显示后踝骨折偏外侧或者骨块居中的患者,选用踝后外侧切口,同时暴露外踝(lateral malleolus)和后踝(posterior malleo-lus),手术次序为外踝-后踝-内踝(medial malleolus)。对于后踝骨折偏内侧的患者,利用踝后内侧切口同时暴露内踝和后踝,手术次序为外踝-内踝-后踝。对于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采用1/3管形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选择常规手术组行对照分析手术时间有无差异性,术后应用Baird评分结合踝关节活动度数对两组手术疗效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均达到解剖复位。延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为(101.67±37.991)min,常规手术组(85.29±34.2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7,P=0.15);延期手术组Baird评分平均得分95.9±2.9,常规手术组平均得分96.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两组患者踝关节术后活动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应根据后踝骨折移位情况选择显露后踝的切口,以及内踝、外踝、后踝的手术次序,以利于术中复位,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并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54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合临床研究及损伤机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4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并重视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强调手术按后、外、内踝的顺序进行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1996年9月至2007年2月,对56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6例,女20例;年龄17~70岁,平均36岁。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型三踝骨折9例,旋后型47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4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分型确定手术顺序,旋后型手术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旋前型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强调外踝固定的重要性,1/3管形钢板为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踝后丘延伸型后踝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方法及该分型指导下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4例内踝后丘延伸型后踝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44~72岁,平均50.2岁。车祸伤12例,跌倒扭伤32例。左踝25例,右踝1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运用CT三维重建进行分型,根据后踝骨块上缘与下胫腓联合骨性上界水平的关系及后踝骨块与内踝后丘骨块是否分离,将内踝后丘延伸型后踝骨折分为A、B两型,每型分两亚型,根据分型选用外侧或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内固定。结果 44例手术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4例,良16例,可20例,差4例。结论运用CT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对内踝后丘延伸型后踝骨折进行分型,并能有效指导术式选择,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闭合性三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2003年3月~2006年8月,我院对81例闭合性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 在12例三踝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获随访10~3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 后外侧人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确保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8对21例不稳定三踝骨折取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结果术后切口均在15 d内愈合拆线,无切口感染发生。本组均获得平均17(12~35)个月的随访。3例外踝尖部因内固定物突出于皮下,术后出现疼痛不适,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先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后转换健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易于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4.0 mm钛质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8例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包括旋后外旋Ⅳ度14例,旋前外旋Ⅳ度4例.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大小在侧位X线片上均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1/4,且移位程度大于2 mm.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螺旋CT检查,了解后踝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以及横断面主骨折线与踝关节水平线所成的角度.术中首先复位并固定外踝和内踝,根据术前CT情况选择术中导针的位置与方向,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5个月(6~35个月)随访,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优11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势;术前根据CT制定详细的术中计划,确保导针的位置及方向正确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后外侧入路同时显露外踝和后踝骨折块治疗双踝或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4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6例,女31例;年龄25~65岁,平均47.7岁。左侧21例,右侧26例。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11例,旋后外旋型36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38例。CT检查示,后踝骨折块累及35%以上负重关节面11例,后踝粉碎性骨折9例。新鲜骨折4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7 d,平均4 d;陈旧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43、58、62 d。术中后踝骨折采用T型锁定钢板(12例)、1/3管型钢板(10例)或由后向前的空心螺钉(25例)固定。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72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腓肠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T显示后踝骨折块均达解剖复位。4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或复位丢失。患者行走正常;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较健侧踝关节活动度5°者43例(91.5%),5~10°者4例(8.5%);被动背伸活动度5°者44例(93.6%),5~10°者3例(6.4%)。末次随访时,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优4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7%。结论单一后外侧入路能够同时显露外踝和后踝骨折,具有切口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后踝显露清楚,可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的优势,适合于同时合并外踝和后踝的双踝骨折及三踝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X线片漏诊原因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手术治疗的2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首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干骨折,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时骨折可不予以处理,术后采用短腿石膏托进行固定;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可以在调整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尝试对后踝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无法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时需要采用1或2枚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结果本组X线片检查确诊21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6例漏诊,漏诊率为22.2%。27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3~8)个月,后踝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1(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20例,良4例,可3例。结论临床医师在诊治胫骨干骨折患者时要考虑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可能,单纯采用X线片检查此类骨折存在漏诊后踝骨折的风险,建议常规进行三维CT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后踝骨折线位置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踝骨折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骨折病人距骨向后半脱位是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及踝关节骨折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解剖学研究认为腓骨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距骨向后方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CT检查对后踝骨折的分型、手术指征、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将后踝骨折分为3种类型.CT检查测量后踝骨片大小是必要的,因为X线片测量对后踝骨片大小的评估很不准确.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累及关节面>25%的后踝骨片为手术指征,但这一观点正受到质疑.由于下胫腓后韧带的作用,后踝骨折片常随外踝的复位而复位,有学者提出此时无论骨折片大小均不需对后踝进行内固定.伴发距骨脱位的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移位骨折、内踝延伸型后踝骨折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1]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失败率高, 目前多倾向于积极手术治疗.我院于2001年至2007年间,收治外旋型三踝骨折42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2 例三踝骨折病人,9 例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33 例采用手术内固定。随访35 例,随访时间5 个月~7 年,优19 例,良11 例,可3 例,差2 例。结论:三踝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将倾斜移位的距骨复位并稳定于踝穴之中,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1岁;左踝5例,右踝6例;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9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6个月,平均15.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1.6周。术后采用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83~100分,平均87.2分。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三踝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三踝骨折病人,9例采用手法整复外因我采用手术内固定。随访35例,随访时间5个月-7年,优19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三踝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将倾斜移位的骨复位并稳定于踝穴之中,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