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体负压对抗失重/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降低的研究进展姚永杰吴兴裕在航天或头低位倾斜模拟失重时,如缺乏必要的对抗措施,通常要发生立位耐力不良,表现为:休息时心率较飞行或卧床前增快、体位性低血压、同等负荷下最大和次大氧耗量减少。在立位应激时,航天员可发生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均参加 - 6°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第一周和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卧床前和卧床第 1 0、2 1天在倾斜床上进行 3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期间测量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卧床前两组 1 2名被试者均顺利通过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 1 0和 2 1天 ,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不能通过立位耐力检查 ,而下体负压组仅有 1人未通过 ,卧床第 2 1天下体负压组( 1 9.7± 0 .9min)平均耐受时间较对照组 ( 1 5 .0± 3.2min)显著延长 (P <0 .0 5 )。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 (CO)在卧床第 3、1 0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LBNP组SV及CO在卧床期间均无显著性变化 ;两组的射血前期 (PEP) /左室射血时间 (LVET)在卧床第 3、1 4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LBNP组PEP/LVET在卧床第 3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LVET在卧床第 3、7和 1 4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人体心血管系统在下体负压和立位耐力试验中的变化,本实验观察了11名男性青年被试者,在阶梯式卧位下体负压(一2.7kPa、2min;一4.0kPa、3min,一5.3kPa、5min和一6.7kPa、10min)试验和20min的立位耐力试验时的心率、血压、外周阻力、终末舒张容积、心搏量、心输出量和脑血流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应激试验均使回心血量减少,终末舒张容积降低,心脏处于低泵血状态,心率随负荷量增加而增加。在立位试验中,心率只在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发生一次性的明显增加,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明显高于下体负压试验中的变化。脑血流图在两种试验中呈现相反趋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 2 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对抗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进行头低位倾斜卧床 ( - 6°)。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KYENG Ⅰ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卧床前、卧床第 3、1 0及 2 1天的脑血流量。结果对照组的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及流入速度在卧床期间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显著升高 ;LBNP组的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在卧床第 3及 2 1天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期间均显著升高 ,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及流入速度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有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 ,脑血流量减少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 ,不能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低氧,气功对抗卧床模拟失重和卧床后立位耐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研究低氧、气功对抗卧床模拟失重的效果,15名19-22岁的健康男性青年。分为三组:对照组,低氧组,气功组。结果表明:卧床期间,被试乾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气功组的小腿周径的减小,体重、脉压、日均心输出量和基础每搏量的降低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低氧组的小腿周径和基础每搏量的降低经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体重、脉压和日均心输出量的降低均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对抗的影响.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每组6人,进行头低位倾斜卧床(-6°).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每天进行1 h、-4.0 kPa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KYENG-I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卧床前、卧床第3、10及21天的脑血流量.结果对照组的左侧大脑I相面积及流入速度在卧床期间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在卧床第3及21天显著降低,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第3及21天显著升高;LBNP组的左侧大脑I相面积在卧床第3及21天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期间均显著升高,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及流入速度在卧床第3及21天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1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在21 d头低位卧床的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期间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每组6人,进行21d头低位倾斜卧床。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下体负压组在卧床的经1周以及最后1周,每天进行1h-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测量头低位卧床9HDT)前(坐位),HDT开始时,第1,3,7,10,21天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卧床期间,对照组右侧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较卧床前(preHDT)及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左侧MCAVs在卧床开始时较卧床前显著增加,卧床第3天又较开始时显著降低。在卧床期间,下体负压组右侧MCA血流速度Vs,Vd,左侧后动脉(PCA)血流速度Vd较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卧床第7天右侧MCA血流速度Vd较卧床前显著降低。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双侧MCA的Vs显著降低,并有MCA的不对称变化,前,后各1周的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改善MCA血流速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3周头低位倾斜(HDT)-6°人体实验模型,观察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血流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21天HDT-6°卧床试验。受试者年龄23.8±6.1岁。HDT前、HDT第10天及卧床结束时进行了3次立位耐力检查。HDT前、HDT第3天、第10天、第21天用KYENG-Ⅰ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脑血流量。结果卧床第10天和卧床结束时,受试者立位耐力平均立位时间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卧床期间,左右侧大脑血流主峰高度和Ⅰ相面积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卧床第3天和第21天的左侧大脑阻力指数较卧床前显著增高(P<0.05),卧床第10天、第21天的左侧大脑血液流入时间较卧床前显著延长(P<0.05),卧床期间左侧大脑血液流入速度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卧床期间受试者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左侧主峰高度、左侧大脑血液流入速度均和立位耐力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21天头低位卧床使立位耐力显著降低;HDT卧床期间,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可能是导致立位耐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5 d-6°头低位卧床(HDBR)对女性立位耐力的影响.方法 15名女性青年志愿者经历15 d-6°HDBR,于卧床前1天及卧床后第l天分别接受70°被动立位测试,记录测试全程的心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结果 经过15 d头低...  相似文献   

10.
有氧锻炼和立位耐力的关系余志斌,张立藩(西安第四军医大学710032)立位耐力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当血液向身体下方转移时,心血管通过反射维持动脉血压的能力[1]。常用的立位耐力试验方法有直立不动、头高位倾斜(HUT)、下体负压(LBVP)和+Gz离心...  相似文献   

11.
21d头低位卧床过程中套带对抗心血管脱适应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21 d 头低位卧床的1 ~10 d 使用套带,能明显阻止立位耐力下降,在后续卧床中观察套带组不使用套带时的心血管脱适应变化,以进一步验证套带的防护效果。方法 套带组继卧床第1 ~10 天使用套带后、卧床第11 ~17 天不使用套带,最后4 d 再使用套带。在卧床第17 、21 天时进行正立位75°耐力检查。结果套带组5 人( 卧床第10 天时都通过20 min 立位) 停用套带1 wk ,5 人中有2 人未通过20 min 立位,一名17 min 出现晕厥前症状,另一名4 min 出现晕厥。再用套带4d ,套带组5 人又全部通过20 min 立位。结论(1) 停止使用持续加压套带引起了心血管脱适应,(2)卧床后期四肢使用持续加压套带4 d 能有效阻止立位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2套不同类型抗荷服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压力制度.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同时观察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绳索拉紧式抗荷服选定20~ 30 mmHg和30 ~ 40 mmHg两种压力制度,充气式抗荷服选定30 ~ 40 mmHg和40 ~ 50mmHg两种压力制度.结果 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呈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在高压力制度组呈降低趋势.结论 两种抗荷服在各自的高、低压力制度下均可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且高压力制度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提踵动作对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在下体负压(LBNP)条件下分别随机进行2次头高位倾斜检查(HUT)测定其下体负压耐力。一次为志愿者的基础下体负压耐力(对照组),另外一次要求志愿者在LBNP条件下做提踵动作,直至耐力终点(提踵组)。结果提踵组下体负压耐受时间(DNP)和累计应激指数(CSI)均显著增加(P<0.05)。在下体负压过程中,提踵组平均动脉压呈升高趋势,心率增加呈降低趋势,每搏量增加,且均在-40 mmHg及-50 mmH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提踵动作可以提高下体负压耐力,可望作为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后引起立位耐力不良时的应对措施,也可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8±6.1岁,进行了21dHDT-6°卧床试验。HDT前、HDT第10天及卧床结束时进行了3次立位耐力检查。HDT前(坐位)、HDT即刻(D0)、第1、3、7、10、21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测量了双侧大脑前(ACA)、中(MCA)、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卧床第10天和卧床结束时,受试者立位耐力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卧床第3天和第21天的右侧MCA的V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被试者心功能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LBNP)的影响。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每组6人,均参加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每天进行1h、-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测量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在卧床期间,两组的心输出量、心指数及每搏输出量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或有降低趋势,射血前期(PEP)均显著延长,总外周阻力、等容收缩时间/左室射血时间(LVET)、PEP/LVET均显著升高而有升高趋势,起床后第2天基本恢复。LBNP组PEP和PEP/LVET在第21天及起床后第2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在21d头低位卧床的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的降低,但对提高立位耐力有利。  相似文献   

16.
头低位卧床7d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结果头低位卧床7d致被试者立位耐力降低,卧床后右心室射血期(j-z)缩短,右心室排血效率降低(Q-j/j-z升高),提示右心功能减退。心血管调节适应性反应减弱,右心功能储备降低。结论c波高度(hc)、c波高度与Z波高度的比值(hc/hz)可作为评价立位耐力或预测立位晕厥的指标;小循环心功能检测法评价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预测下体负压耐力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预测下体负压耐力的方法,对11名被试者进行了-4.00kPa,-5.33kPa,-6.67kPa各5min的阶梯式坐位下体负压耐力检查,以晕厥前症状或持续15min为终止指征。检查结果将被试者分为耐力良好组(A组,n=5)和耐力不良组(B组,n=6);组间比较时发现负压作用第11min时的MAP、△SrO2和△CO(%)判别显著(P〈0.05);用这一时刻的MAP和△SrO2建立的回归方程对  相似文献   

18.
加压套带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生理影响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研究四肢加压套带在对抗失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中的作用,1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套带组,进行了10d头低位卧床实验。卧床中套带组四肢使用持续加压套带12h/d,对照组涂任何对措施,卧床前后检测立位耐力。结果显示:卧床前1人全部通过立位耐力试验;卧床后,套带组6人中通过5人,对照组6人仅通过1人;提示:套带加压能有效阻止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产生的立位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复暴露于下体负压对人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及其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每天1次、每次8min、连续8天、负压值为-5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锻炼前后进行耐力检查,并测量心脏功能。结果锻炼后负压最大耐受时间(DNP)及累积应激指数(CSI)较锻炼前显著提高(P<0.05),心脏功能呈增强趋势(P>0.05)。结论反复暴露于下体负压可提高人的下体负压耐力,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增强了心肌的收缩能力,降低外周血管的顺应性,提高了心水平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20.
立位-下体负压时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立位 -下体负压 (HUT +LBNP)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确定心律变异和脉图两种方法在评价心血管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观察 1 6名被试者在 75°头高位倾斜加 - 4kPa下体负压 2 0min期间血压、脉图、心律变异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 1 )HUT +LBNP可引起被试者出现明显的心率、血压、规 -化低频峰功率 (LFn)、LFn/HFn增加 ,脑血氧饱和度、心电T波和规 -化高频峰功率(HFn)下降 ;( 2 )晕厥前出现明显的血压、心率和脑血氧饱和度下降 ;( 3)低耐力组在HUT +LBNP初期的心率明显高于高耐力组 ;( 4 )HUT +LBNP时脉搏波波形发生很大变化 ,无法进行分析。结论HUT +LBNP是一种负荷量较高的立位耐力检查方法 ,可充分暴露被检者在立位中的心血管调节功能 ;脉图检测方法不能作为评价被试者HUT +LBNP耐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