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伤寒肠穿孔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重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9,(5)
我院1979年12月至1988年1月共收治伤寒32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伤寒肠穿孔69例(21.0%),死亡18例(26.1%),在穿孔前误诊65例(94.2%)。为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81,(1)
0024 伤寒二十年来的变迁—140例临床分析潘孝彰等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7(6);425,1980 作者分析了1960年~1979年收治的伤寒患者140例,并与该院1958年前所见的826例作比较。发现20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①在发病年龄上,本组12~20岁者占50.7%,58年组为32.08%,故对青少年发热病人应注意是否伤寒。②持续热58年组有63.3%,本组为32.1%,而弛张热由13.9%升高到 相似文献
5.
6.
7.
病历摘要男性,40岁,住院号121222,于1989年6月15日入院。患者近半年来不定时上腹至脐周围痛伴畏寒、发热,呈不规则热型,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脓血便。入院前三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解黑便伴眩晕、乏力、出汗转入我院。体检: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腹软,上腹稍压痛,腹未及包块,肝肋下2.0cm,质中,墨菲氏征(-),脾肋下1.0cm,移浊(-),两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Hb65~70g/L,RBC2.24~2.40×10~(12)/L,WBC4~5.5×10~9/L,N:70~80%, 相似文献
8.
任燕芬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0,(2)
本文介绍了两例蛔虫病引起的肠穿孔。一例为56岁的男性,因突然剧烈腹疼和呕吐2天而住院。以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体温38. 3℃,临床和 X 线透视见有肠穿孔。剖腹后现弥漫性腹膜炎,有恶臭的脓液。在回肠的系膜小肠游离缘距回盲瓣30厘米左右处有一直经为0. 5厘米的穿孔。离穿孔部位5厘米左右的肠腔内检到一条体长20厘米 相似文献
9.
丁国林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2,(2)
因为老年人伤寒少见,所以临床医生常忽视其临床特点。作者分析了1968~1978年列宁格勒包特金传染病院收治的100例伤寒(老年组与青年组各50例)的临床资料。老年组男14例,女36例;年龄60~74岁45例,75~89岁5例。青年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从18~29岁。两组病例均经细菌学或临床血清学检查而确诊并全部治愈。本文就老年组伤寒的临床表现与青年组进行对比。病情老年组轻型16例,中等型28例,重型6例,而青年组轻型10例,中等型27例,重型13例。两组均以中等型多见,与文献记载相符。起病老年组常较缓慢,而青年组多呈急性或 相似文献
10.
李宝珍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6)
伤寒少见而重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道症状、鼻衄、肠出血,本文报告1例扁桃体炎作为伤寒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系15岁学生,因持续发热2周伴软弱、腹泻2天而入院。入院当天发生鼻衄,体温39℃,双侧扁桃体充血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伴触痛。白细 相似文献
11.
猪带绦虫致肠穿孔1例山东省海阳县人民医院(265100)田炳基,安瑞珍,李泽民,孙燕莱西市夏格庄医院孙梅志患儿11岁,因腹痛伴发冷发热、恶心呕吐24h入院,患者于24h前无明显诱因发生阵发性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次,无腹泻,低热,曾口服阿托品、黄连素...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非外伤性结直肠穿孔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1990/1997收治4例,其中3例术前误诊,报告如下倒三男,sl岁.因持续性腹痛伴高热ZIh入院病前无“胃病”及脓血粘液便史查体:T39t,P104次/min,BP18/10kPa腹部膨隆,全腹有明显的压病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X钱见右循下有游离气体,拟诊为上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见腹腔内大量粪臭脓液,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下延切口后见腹膜反折上4crn处直肠前壁有3cm的纵形穿孔,粪便外溢,局部无肿块及坏死,行腹腔冲洗,直肠穿孔修补后引流二_k痊愈出院.术后追问病史,发病前Zd有因便秘自用木…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22天。为足月难产,出生时曾窒息以缺血缺氧性脑病入院。经治疗精神转好,呼吸平稳,反应灵活,能进奶,查体无异常。入院后第6日上午,突然哭闹、腹胀、呼吸急促、发热;下午腹胀明显加重。腹部平片示新生儿气腹、消化道 相似文献
14.
结肠镜检查并发肠穿孔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结肠镜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常用、有效的诊治结直肠疾病的方法,但是有出血、穿孔、息肉切除后综合症等一些少见并发症。我们统计了肠镜室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中发生的7例结肠穿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22岁,自诉胃脘部疼痛1周,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明显疗效。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轻度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无明显腹肌紧张,以腹痛待查收住我院。入院后实验室、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行腹部X摄片:脐部左侧见一长约4cm的纵行针状金属异物影,后部见有针眼,确定为缝衣针,但不能确定其肠内肠外具体位置,隔天再次腹X线摄片见异物移动至右侧,结合腹部CT显示该缝合针已穿出肠腔, 相似文献
17.
18.
蛔虫所致之外科疾患,近年来文献报告颇多,但专题研讨蛔虫所致之肠穿孔者却不多见,就手头文献中共发现九例。我院自1953—1957年,共治疗蛔虫性肠穿孔九例(续发性者未在内),均经手术证实,愿将其作一分析,并略加讨论,望同道参考指正。发病率:四年来,我院共发现蛔虫性肠穿孔患者九例,占同时期外科蛔虫病42例的21.4%;占28例肠穿孔患者的32.1%;占320例肠蛔虫病的2.8%。由此可见,蛔虫所致之肠穿孔并不少见。年龄性别:九例患者中,男性七例,女性二例,约为3:1;儿童较成人多,为3:1,年龄最小者仅11个月,最大者65岁。症状:一般起病较缓慢,其主要症状有: 1.腹疼——此为必有的症状,九例患者中均具 相似文献
19.
20.
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第三世界的广大农村,而这些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所以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感染亦常常在此地区流行。因而伤寒、副伤寒等沙门氏菌感染合并血吸虫病的患者并非少数。在慢性血吸虫病的基础上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及对氯霉素治疗的反应,与单纯伤寒患者有所不同。国外近年来对其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