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A蛋白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宫颈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00%和64.00%,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HIF-1α和VEGF-A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00)。结论 HIF-1α和VEGF-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HIF-1α与VEGF-A蛋白的表达,对临床判断宫颈腺癌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临床疑诊病例,经多层螺旋CT或心脏彩超诊断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后,立即接受经皮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及溶栓治疗。观察肺循环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8例同时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压(36±5)mmHg、动脉血氧分压(32±6)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0±3)mmHg、(66±4)mmHg,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宫颈活检诊断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我院收治的24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有LEEP刀活检及宫颈癌根治标本.结果 LEEP刀活检19例与根治标本诊断结果一致,符合率为79.1%(其中腺癌10例,黏液腺癌2例,腺鳞癌7例);活检高度可疑腺癌2例,根治标本最后诊断腺癌;诊断结果不一致3例.结论 宫颈LEEP刀活检对术前诊断宫颈腺癌有重要意义,但因活检取材部位和标本大小的局限性,准确诊断宫颈腺癌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对一些腺体异型性及间质反应均不明显的高分化腺癌,活检诊断尤其困难.因此,充分掌握宫颈腺癌的临床表现、肉眼形态及病理特征,才能在活检标本中对宫颈腺癌作出准确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7.
8.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AVM),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VS)、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的动静脉分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多在中年发病,好发在横窦(TS)、乙状窦(SS)和海绵窦(CS)附近,其由颈...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规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而造成的骨坏死性病变,是骨伤科疑难症之一。本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引起ANFH的病因很多,可简单划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ANFH。创伤性以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为主;非创伤性以应用激素和酗酒为主。后者多累及双侧。研究揭示,未经任何治疗,85%的Ⅰ,Ⅱ期坏死股骨头将在2年内发生塌陷,经过避免负重等非手术治疗,仅有约22%的患髋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颇多,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应是既能闭塞瘘口,又能保持颈动脉通畅,目前认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本病最符合此原则,理应首选,本就本病的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特殊情况的处理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和妇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行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贫血患者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60/60),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的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减小,贫血患者的血红蛋浓度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月经量减小、经期恢复正常,其他临床不适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可保留患者子宫,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动脉栓塞后疼痛的镇痛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将52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A组(肌注哌嗒啶)、B组(宫腔浸润麻醉)、C组(患者自控止痛术,PCA),行子宫动脉超选插管造影、栓塞,观察栓塞后疼痛的发生并作出评价。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100%,镇痛优良率0%,B组、C组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16、7%和5.3%(背景剂量 自控量为0%),镇痛优良率分别为89%和100%。结论:A组效果欠佳,B、C组效果优良,可有效控制疼痛症状,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共对1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2岁。症状包括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尿频等。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后,分别行两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2例因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的患者,术后怀孕。术后大多数患者出现下腹痛、发热、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无子宫坏死、子宫积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imaging provides useful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X-ray angiography in selected cases of
balloon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 with complex vascular anatomy and unclear findings at angiography. It facilitates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the vessel dimensions and reveals the extent of the disease for the selection of proper angioplasty
balloon size, as well as confirms full expansion and attachment of the stent or stent graft to the arterial wall. Intravascular
US imaging contribut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basis of planning surgical or endovascular therapy of aortic dissection
and is valuable for guiding percutaneous fenestration of the dissection flap. This imaging modality facilitates placement
of vena cava filter without cavography and/or fluo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contraindication for iodine contrast media and/or
X-ray fluoroscopy. Technical development may further increase utility of IVUS imaging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eceived: 22 May 2000; Accepted: 7 June 2000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选择性血管DSA检查,并对其中14例,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结果:阳性19例,阴性7例。14例经介入治疗后,11例得到完全止血,2例止血不彻底,1例48h后再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小肠部位的出血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合理选择造影时机,可以提高对出血检出的阳性率;并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后,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38例,平均年龄59.9岁,其中予单纯药物治疗16例、药物+置管溶栓治疗23例、药物+置管溶栓+机械溶栓联合治疗26例;44例患者行滤器置入术。
结果65例患者经治疗后,截止随访治疗有效52例,无效及复发13例,平均住院时间16.2 d,围手术期死亡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病程和治疗方法是影响DVT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元回线性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与病程、血栓解剖位置、滤器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
结论疾病病程和治疗方法是影响DV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病程、血栓解剖位置、治疗方法及滤器是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早期合适的诊治,可降低DVT的再发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了解此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通过动脉导管注入白芨微粒和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肌瘤供血。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血管征象消失,治疗后3-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经治疗前缩小38%-90%,临床症状改善,1例因感染而行子宫切除。结论: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临床效果好,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8例,经右侧股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引下,选用4F或5F Cobra导管及超滑导丝植入髂内动脉后对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在透视下注入710~1000 μm大颗粒聚乙烯醇(PVA)栓塞剂。
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48/48),介入治疗后随访6个月,月经恢复正常者46例,术前贫血者28例,术后6个月,26例恢复正常;肌瘤体积缩小量<20%者3例,肌瘤体积缩小量20%~50%者10例,肌瘤体积缩小量>50%者33例,肌瘤消失者2例。下腹胀痛及压迫症状均有所好转。
结论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