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因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出现硬化斑块及血栓,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缺血性疾病。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动脉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病变已普遍开展〔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及准确定位,又能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通情况等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帮助。笔者收集15例(18支病变血管)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消融治疗动脉闭塞性硬化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方法 10例ASO患者共11条肢体均经血管造影确诊,病程在15d至3年。在DSA下用Acolysis血栓消融仪行腔内超声消融治疗。配合抗凝,祛聚,扩张血管等治疗。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 10例患者除1例肢体因动脉再次闭塞外,9例患者10条闭塞的动脉管腔均经一次治疗后再通,随访1~3个月,10条血管保持通畅,有效率达90%。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技术,可以有效地消融外周动脉的陈旧性血栓和斑块,重新恢复闭塞血管的血流,从而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超声溶栓再通动脉硬化闭塞症闭塞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14例有严重下肢缺血症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用血管内超声溶栓仪进行了溶栓治疗。结果 超声溶栓探头在闭塞段血管内重建了通道,所有患者均实现了闭塞血管再通,6例仍有血管狭窄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论 血管内超声溶栓术可以用于再通闭塞的周围动脉,尤其是闭塞范围较长,药物溶栓治疗无效和患者禁忌药物溶栓治疗时,血管内超声溶栓是一种新的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部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极少数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胭动脉以下三个分支闭塞所致,因此正常的动脉搭桥术无法进行。自1988年4月~1993年11月本院采用下肢深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谢××,男,32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00米入院。经动脉造影见右股动脉自腘窝上15cm以下完全闭塞,小腿部仅见细小的侧支血管,确诊为血栓闭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能,分析彩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下肢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彩超影像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响特征。结果: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准确率为91.67%(55/60),灵敏度为92.59%(50/54),特异度为83.33%(5/6),Kappa=0.621,与DSA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强;超声影像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表现,动脉内壁存在强回声斑块,其在超声影像小大小及形态表现不一,部分后方伴声影或内壁附着低回声血栓、斑块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管腔血流束变细、变窄,血流信号表现为杂色;如完全闭塞则无血流信号。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险系数极高,彩超敏感度、准确率均有保障,其影像显示下各项数据清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5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经验。采用动脉内直接溶栓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动脉直径〉3mm)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结果经术后3个月-8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14/14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54.5%(6/11例),血管总再通率为80%(20/25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肢体表现,在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这种疾病被称之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4条肢体.术后采用CTA或彩超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43条肢体经腔内开通成功,1例因术中动脉破裂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97.7%).1例术后行小腿截肢术.随访1~6个月,动脉管腔通畅.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技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玲玲  杨俊 《当代护士》2016,(10):174-176
目的将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对41例下肢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组患者的"住院须知"、"饮食知识"、"休息活动"、"用药知识"、"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得分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组(P0.05);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加强和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正负压交替治疗肢体缺血疾病的效果,我们采用自制的正负压按摩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共40例进行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总有效率为97%,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总有效率为92%。在治疗中,我们对国外产品中治疗舱品的橡胶袖套装置加以改进,减轻了气舱内压力骤升骤降引起患者的不适,同时观察到约85%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短期(2 ̄3天)疼痛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阳软坚饮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扶阳软坚饮水煎剂,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日1次,同时口服通塞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疗效优于对照组(82.5%)(P〈0.01)。治疗组患肢的皮温、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踝肱指数有明显改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阳软坚饮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缺血症状和体征,具有改善肢体动脉血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AVVY球囊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12月间采用SAVVY球囊行下肢动脉流出道血管PTA的15例共22条患肢,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88岁。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1例(18支),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4支),ABI0.1~0.3有9条,0.3以上13条。球囊直径选择2~4mm,长度10cm。术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d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监测术后7d及1个月后ABI变化情况,随访半年后复查超声,或根据症状复发情况及时复查血管造影。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0.9%(20/22)。4例伴皮肤溃疡或足趾坏疽的肢体最终单侧截肢,其中1例为感染性病变致血管闭塞病例治疗失败,扩张狭窄段后造影管腔未显示开通,再次扩张仍无效;另1例为非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高龄患者多节段狭窄,扩张后管腔狭窄无变化。术中未出现与球囊结构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dABI在14条血管中升高超过0.5,3条超过0.3,3条超过0.1。随访时间平均7.2个月,有5例复发不同程度静息痛。术后7dABI平均为0.74,1个月平均为0.66。结论使用SAVVY长球囊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显露切开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而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小腿缺血肌肉内.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动态增强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83个可比节段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2.29%,3D DCE-MRA符合率为53.01%,而超声结合MRA符合率达到84.3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3D DCE-MRA能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10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首次住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由专职护士提供的一对一系统性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频谱在下肢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频谱在下肢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病变者150例,230条患肢均进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50例患者中,发现峰值流速改变的下肢动脉有116条,舒张期反向血流改变的下肢动脉有180条,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145条,血栓性脉管炎5条,假性动脉瘤4条,下肢皮下溃烂、发热而动脉正常者10条,心功能不全伴下肢水肿10条.结论多普勒频谱可反映血管壁顺应性及血管充盈情况,对同一种病可评价其病变程度,并非所有下肢动脉病变都有多普勒频谱改变,正常情况下也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常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疼痛、溃疡,重者发生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目的观察容量输液泵输注尿激酶对闭塞性动脉硬化性肢体缺血患者下肢疼痛及行走功能的改善作用.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第二干部病房.对象2000-01/2003-12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第二干部病房诊断明确的77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2例.方法治疗组经前臂静脉输注尿激酶50~70万U,每小时输注10万U,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决定用药时间,5~8 d一疗程.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30 mL,1次/d,共15 d.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下肢静息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用药情况治疗组每天应用容量泵输注尿激酶(60±12.1)万(50~70万)U,10万U/h,治疗(7±3.6)d(5~11 d).对照组均用复方丹参30 mL×15 d.②两组效果比较治疗组静息痛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5),30%(3/42),x2=4.45,P<0.05],治疗组间歇性跛行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8%(17/35),39.1%(9/42),x2=8.91,P<0.01],治疗组行走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120.2±23.5),(76.5±12.6)m,t=7.34,P<0.01].③未发生出血病例.结论应用容量泵输注尿激酶,可控制每小时用药量,改善了肢体的慢性缺血症状,75%的患者静息疼痛消失,80.8%的患者间歇性跛行改善,行走距离明显增加,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下肢功能,且未出现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