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功古称吐纳、导引、静坐、行气等,1955年,正式统称为气功.气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类以自我心身调整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中医"调心"技术指导下的气功养生学只有借助现代生理及心理治疗学理论进一步阐明其对心脑功能的认识,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而现代心理治疗也只有在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本土化的移植,提高疗效和适用范围.中医学提出"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腑"学说,并结合调神、情志理论,认为通过气功"调治心神",即可起到强体健身、防治疾病的作用.但是,关于中医脑和心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甚为模糊和混淆,给本身的理论发展、临床实践,以及中西医结合带来了障碍.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中医学理论,将有利于不同心理治疗之间的交流与兼容,为西方心理治疗在中国的移植提供可能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3.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4.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心、脑功能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的观点。指出:传统中医学虽以“心主神明”立论,但对脑与精神、感觉、知觉及生命健康的关系也有描述,与“脑主神明”的认识相按近;并从系统修正、审慎扬弃、理论建设、方法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强调确立“脑主神明”论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理论依据,认为"心主神明"论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之上,说明五脏、心、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对中医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心主神明"论也导致中医对脑这一重要的器官缺乏独立和完整性的认识。提出应当提倡"脑是主管知觉、运动、思维和记忆的器官"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中多处指出"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府"一说相互抵触。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谁主神明"的问题自然会引起学术界的争论。从心和脑的生理功能谈起,分析了能使各自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理、病理关系,得出"心脑共主神明"的结论。心脑之间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对于神志的影响各有优势,有主次之分。心为统领,脑为府库,在心的统领下,心脑配合完成表现"神"的各项生命活动。心中所藏之"心神"具有能担当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意志思虑智皆由"心神"派生。脑中的"元神"通过感官负责搜集信息及各种感觉,这些信息的接受、判断,及其发出的指令,则需要"心神"支配,由此产生的记忆也反馈、并存在于脑中。 相似文献
7.
从植物状态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4(12):70-71
从理论上探讨“脑主神明”。自《内经》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奠定了“心主神明”的中医基本理论。“心主神明”即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等活动均归属于心的功能。但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及多种疾病致脑损伤后,一部分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完全丧失,即植物状态。病人虽然体温、呼吸、血压、心跳均正常,但意识丧失,无任何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功能,此无法用“心主神明”所解释,而正说明人体意识、思维、记忆、情感、精神等活动是有脑所主,即“脑主神明”。修正“心主神明”而倡“脑主神明”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医脑病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诸家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争论所存在的误区;其次阐明了“心主神明”并非《内经》原旨以及“神”、“神明”、“神志”的内涵;并揭示了“心神”与“脑神”的关系及其实质;最后结论说明“神明”之争是无价值的。心神说和脑神说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获得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和影响,“脑主神明”之说日盛。然观近年“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多停留在引经据典和考证推理之上,从临床实践来论证的则少之又少。作者不揣愚浅,总结颅脑损伤之临床所见以论证“脑主神明”之说。 相似文献
12.
13.
脑主神明理论的源流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先秦、两汉以降有关脑理论的文化背景,以及同时期中医脑主神明理论的发展,剖析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之争的渊源,对中医脑神理论的源流及内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15.
对"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探讨“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联系与区别。从整体观看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脏腑系统属心 ,是“心主神明”的体现 ;具体而言 ,意识、思维属脑 ,是“脑主神明”的反映。从辨证论分析 ,心主“生命之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脑主意识、思维等高级生命活动 ,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两者结合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协同作用 ,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论心"主藏神"与脑为"元神之府"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主藏神","脑为元神之府","心脑息息相通".心的"藏神"支配脑之"元神",是因为心之精气上入于脑,出神明使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并产生思维意识及其支配的相应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从四海学说及脑为元神之府谈中风的针灸取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中风病的针灸取穴,提出中风作为脑病的一种,治疗当从脑论治,并分别从经络理论中四海学说及脑为元神之府两个方面来论证取头项部穴位与肢体穴位的理论依据,认为头针、项针、体针等的综合应用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育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9):554-554
对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一种人担心中西医结合会使"中医西化",一种人指责中西医结合"不伦不类"。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在"解剖而视之"的基础上确立了脏象学说,然而,今天的中医却因于避免"中医西化"之嫌,仍欲对现代解剖学不屑一顾。如脑与神明的关系,李时珍早就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论点,清代名医王清任亦曾进一步论述脑与神明的关系,至今中医学都因难悖传统理论,仍以"心主神明"之论不 相似文献
20.
《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藏神。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对于"心"的功能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这其中肯定是"百家争鸣"。本文总结概括了近20年来对于"心"功能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