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功古称吐纳、导引、静坐、行气等,1955年,正式统称为气功.气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类以自我心身调整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中医"调心"技术指导下的气功养生学只有借助现代生理及心理治疗学理论进一步阐明其对心脑功能的认识,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而现代心理治疗也只有在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本土化的移植,提高疗效和适用范围.中医学提出"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腑"学说,并结合调神、情志理论,认为通过气功"调治心神",即可起到强体健身、防治疾病的作用.但是,关于中医脑和心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甚为模糊和混淆,给本身的理论发展、临床实践,以及中西医结合带来了障碍.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中医学理论,将有利于不同心理治疗之间的交流与兼容,为西方心理治疗在中国的移植提供可能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心理学中的“形神合一”理论入手,结合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的功法内容,探讨了太极养生杖的“调心”机理。认为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能使神与形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形神互养,神御形的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调心”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医学脑神理论提出"脑神失职"为帕金森病的病机。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与帕金森病大脑中的病理改变互为因果。将"脑神失职"机制和"脑肠轴"理论相结合提出"醒神调肠",即同调脑肠功能的治则治法,并分别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论述"醒神调肠"治则治法及其指导下的针刺和取穴的合理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文炎  陈瑞  梁凤霞 《环球中医药》2020,13(9):1499-1502
中医“神明”与心、脑关系密切,目前对其认识争议较多。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对“神明”涵义,及与心、脑关系的论述,认为心藏“神”,为“神”之根,统领生命活动;脑主“明”,为“神”之用,主事生命活动;形成心-目-脑的“神”运行通路;以心为主,心脑协作调控“神明”。基于此认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针刺领域研究取得的成果,对“神明”及与心、脑关系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中医“神明”及与心脑关系理论的认识提供参考,为脑病的诊治提供思路,促进中医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脑-肠轴”联系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系统,参与GERD的发病。本研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阐述现代医学、中医学对“脑-肠轴”的认识,基于“脑-肠轴”功能异常为GERD的发病机制,提出与之相应的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降,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基础,并调畅肝、脾、肺气机,恢复“脑-肠轴”功能,为GERD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脏腑学说关于心的功能论述较多,后产生"心开窍于舌"的理论。此论点有一定的片面性,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笔者结合临床、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心开窍于脑"之说。  相似文献   

7.
花宝金教授从事中医防治肿瘤复发转移工作数十载,结合中医学气机升降理论和现代医学发展特点凝练总结,提出“调气解毒”理论,并将其思想引入临床实践。现通过总结分析花宝金教授“调气解毒”理论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经验,结合SCLC脑转移的治疗现状,结合临床医案,从病因病机、学术思想、用药特点等方面,阐述“调气解毒”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疗在改善SCLC脑转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SCLC脑转移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治疗是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治病手段,古人称之为“治神”、“医心”等,并认为“若善用之”,“奏效甚奇”。分析古医籍中常用的心理疗法,可将其归纳为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物证释凝疗法,以情胜情疗法,激情刺激疗法,习以为常疗法及气功疗法等,认真研究并掌握这些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将现代心理治疗与传统相结合,真正达到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整理中医传统理论中耳与脑、脏腑与脑、耳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结合体表刺激耳迷走神经-孤束核-默认网络脑效应机制研究,将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相融合,提出“耳脑脏腑”相关理论。刺激耳甲的耳穴心不仅可以直接调节心神,通过耳脑相关机制调理脑与脑神,还可以配合或间接刺激耳甲区的五脏,调理五脏之神(心神、肝魂、肺魄、脾意和肾志),从而实现神脑并调和体用兼治之功,对于脑失常、神失常、五脏神失常类的疾病,理论上来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耳脑脏腑相关”理论的提出,对于揭示采用耳穴心治疗脑系疾病和相关脏腑病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提供典型范例,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对于现代拓展脑病、脑科学和相关脏腑病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脑鸣是患者自觉头内轰响的一种病证,常持续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辨治脑鸣历史悠久,古代医家偏重于从“形”角度进行调治,多从脏腑及气血理论出发,以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为主,近现代医家则逐渐认识到调“神”论治脑鸣的重要性。“形与神俱”是中医学养生廖病的准则,脑鸣病位在脑,故笔者结合脑之功能与特性探讨脑髓与脑神的体用关及其在脑鸣发病中的作用,分析“形神并调”论治脑鸣的理论与临床依据,提出脑鸣证治重在“形神并调”的观点,即虚者宜补髓养神止鸣,实者宜祛邪安神止鸣,或可为脑鸣治疗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医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发现"脑神说"隶属中医整体观念,是基于中医经络藏象总结提出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形神一体观"的理念。脑为元神之府,其生理机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心肾二脏,在这一理论基础下"心主神明"实际上作为脏腑机能而成为其核心理论组成部分之一。心、脑之争其根本原因在于脑在中医学中定义解读的不同,而在临床诊疗中,脑神之说亦是通过整体辨证进行施方用药,符合现代心身医学"形神并调"的医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Du YZ 《中国针灸》2010,30(12):1025-1028
【摘要】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及现代医学知识的指导下,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石学敏院士突破了中医神与脑府的认识,创立了“醒神、调神、安神”的学术思想,倡导治神思想在针刺中的应用,将“醒神”、“调神”、“安神”法用于针灸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主要对石学敏院士用“醒神”、“调神”、“安神”法并配合相应的手法量学标准,治疗中风、中枢性呼衰、心绞痛、一过性晕厥、假性延髓麻痹、血管性痴呆、癃闭等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心身医学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突出了心理因素与躯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这与中医整体观具有一致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病位在心与脑,二者共为藏神之所,因此治疗当以调神为主。“镇静安神针法”是王富春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模式提出的针刺方案,在减轻患者失眠症状的同时注重调神,进而形神共调,可提高临床疗效。通过中医学与心身医学相结合的方式理清疾病脉络,从调“神”角度剖析镇静安神针法的选穴原则、针刺手法、治疗时机,探讨其治疗失眠的整体治疗思路,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学敏院士治疗癔症性瘫痪1 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学敏院士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及现代医学知识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突破了中医神与脑府的认识,创立了醒神、调神、安神的学术思想,倡导治神思想应用于临床针刺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神"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我们提出"神—脑—肠同调"理论,阐释"神—脑—肠同调"理论的内涵与临床应用,重点阐释"神"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神—脑—肠同调"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尤其功能性胃肠病(FGIDs),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缺乏对“神”理论的系统认识。基于文献研究,从含义、分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调养治疗等方面,初步构建“神”理论的系统框架。研究发现,其以“脑神”“心神”“五神”“五志(七情)”为主要结构,“元神”“识神”“欲神”为其说明系统;脑神(元神)与广义心神的主要区别是脑神在先天时期即开始发挥作用;神的病理变化及调养治疗并不局限于心脑,强调“脑-心-五脏”共主神明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丰富完善“神”理论的系统框架有助于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寄窍于耳”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指心可统领耳窍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突发性聋属于中医“暴聋”范畴,中医多从肝肾论治本病,对从心论治本病关注度不足。现以“心寄窍于耳”理论为基点,分析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与突发性聋的病因病机的联系,即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导致的瘀血阻窍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关键环节,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影响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刺治疗可通过循经取穴、近部取穴以畅通血脉,恢复“心主血脉”之功,通过循经取穴以调心神,头部取穴以调脑神,辨证选穴以调五脏神,恢复“心主神志”之能,心之生理功能复常,从而听觉功能亦可恢复。  相似文献   

18.
压力病属中医情志内伤范畴,与富贵病同被称为现代病,本文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拟提出“养神以调心”、“镇静以调肝”、“定志以调肾”的治法,并结合心理治疗,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谭天辉  曹雪梅 《新中医》2024,56(11):130-134
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失眠主要是以口服安眠药物为主,但可能存在易成瘾、不良反应大、易复发 的现象。中医学认为顽固性失眠以阴阳失交、神不内守为病理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针灸科基 于中医整体观理论设立的动静调神法,通过形神兼顾、调神为上的动静结合治疗方法,达到阴阳并调的效果。 动静调神法中医者施以针灸调神法(调任通督针法、耳穴压豆) 开展治疗,同时要求患者配合动(中小强度有 氧运动)、静(气功) 调神法进行自身的形神调摄。该法以形神兼顾、阴阳并调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理论探讨 临床思路,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气功作为人体科学的组成部分,作为攻克人体科学堡垒的敲门砖,它必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与现代西医、中医相结合,应用现代科学规范的科研程序,进行反复实践验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使气功由唯家阶段进入现代科学殿堂的心由之路。这一思路已经为气功界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伯母庸讳言.目前气功界仍有少数人公然否定中、西医,否定现代自然科学,说什么“现代科学解答不了气功的问颗”。他们否定气功应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的是可以给他们自已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打开缺口。气功是什么?有人说,凡是“调心、、调气、调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