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娜  胡建文  王娉 《海南医学》2011,22(6):98-9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阴性,探讨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父亲能否引起乙肝病毒的父-婴垂直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父亲及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结果 母亲乙肝标志物5项均阴性,父亲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中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方法:将120例ETV治疗1年DNA转阴但仍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继续服用ETV抗病毒治疗,60例加用调控免疫方,检测24周时患者血清HBV血清标志物,统计其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结果: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纯ETV治疗组(P<0.05)。结论: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有明显的提高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庄辉院士表示,近年来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病学趁势和特征有所改变。首先,传播途径已有所不同,由于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普遍开展,乙肝的母婴传播比例下降,而医源性传播、性行为传播和肠道外传播(如静脉注射毒品等)则明显增多。其次,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患者增多。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乙肝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已上升至21%,中国台湾地区为20%,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1%。  相似文献   

4.
高尚秀 《医学综述》2011,17(14):2151-2153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分,为HBV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可与人白细胞抗原协同,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在HBV病毒的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HBeAg对HBV DNA的复制具有调节作用。在临床实践中,HBeAg的检测对指导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HBeAg变异后出现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12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德荣 《华夏医学》2006,19(6):1120-1121
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的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并与HBV-DNA作对比分析。结果120例HBsAg阳性标本检出前S1抗原阳性7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48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和95.83%,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性标本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45.83%和48.61%,前S1抗原与HBV-DNA在HBeAg阳性标本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阳性有密切相关性,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以及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与病情的临床关系。方法对566例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并对125例e抗原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Au、水平进行分析。结果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36.0%为血清HBV DNA阳性,其中76.1%的患者HBV DNA定量值小于10^7拷贝/mL;血清HBVDNA定量值大于10^7拷贝/mL的e抗原阴性CHB患者,84.4%的病例ALT〉200u/L,且临床症状明显、病情严重。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一般较低;e抗原阴性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与肝内炎症活动相关,血清病毒载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e抗原状态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25例,研究血清e抗原状态及血清AFP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32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HBeAg阳性168例(51.7%),HBeAg阴性157例(48.3%).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男女构成比、平均总胆红素峰值及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均无显著差异;HBeAg阴性组平均年龄及肝硬化比例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值均<0.001);HBeAg阴性组好转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在168例HBeAg阳性与157例HBeAg阴性病人中,均显示随着血清AFP的升高,其好转率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01、0.05).结论 HBeAg阴性重型乙型肝炎较HBeAg阳性者预后差;不管HBeAg状态如何,血清AFP水平越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8.
袁平戈 《肝博士》2006,(2):22-23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HB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HBV 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  相似文献   

9.
张卫华 《中原医刊》2006,33(23):40-41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5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82例既往未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或e抗体(抗-HBe)阳性及两者均阴性分别为85.7%、71.4%和46.4%。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eAg或抗-HBe阳性与否无关,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重视检测HBV-DNA。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45-48
目的:探讨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156例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e抗原阳性治疗组42例(A组)及对照组40例(B组),e抗原阴性治疗组36例(C组)及对照组38例(D组),治疗组给予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24周后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 1次/d,48周后停用派罗欣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 1次/d。两组均按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停药。结果:e抗原阳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8、72周时HBV-DNA阴转率、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停药24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阴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48、72周时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4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能够提高疗效及降低复发率,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能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沈钦海 《肝博士》2007,(5):32-32
长期以来.一些不实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治疗广告,在报刊的宣传下使得"乙肝转阴""一针见效"成了热门话题.一方面,少数药品生产商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宣传其产品时也极力宣扬其药品使用后能使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阴转,使乙肝获得根治。另一方面,患者迫切希望通过新药物、新疗法彻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e抗原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45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乙肝DNA检测,回顾分析乙肝e抗原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的乙肝DNA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其中,70.6%的抗HBe阳性、HBeAg阴性、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含量在105以下,66.4%患者的乙肝病毒含量在107以上。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乙肝病毒含量与乙肝e抗原之间高度的线性关系,且不属于典型的正相关,因此,无法仅仅根据乙肝抗原抗体检查结果,对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强弱和复制程度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对未来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周HBV-DNA水平将其分成阴性组(HBV-DNA<1.0×103copy/mL)和阳性组(HBV-DNA≥1.0×103copy/mL),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抑制程度与治疗48周或72周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阴性组基线HBV-DNA和ALT水平平均值分别为8.25 log10 copy/mL 和167.0 u/L,而阳性组对应为8.71 log10 copy/mL与107.1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8周或72周阴性组各疗效指标即 HBV-DNA 转阴率、HBeAg 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阴性组治疗48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7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治疗72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8周或72周病毒反弹率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或阳性组治疗48周病毒反弹率与7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可借助治疗前HBV-DNA 或ALT 水平来预测,治疗初始阶段病毒的抑制程度可能与未来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彩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169-11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4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 DNA自发性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阳性分组,分析基线ALT水平、HBeAg阴性或阳性对HBV DNA下降水平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线HBV DNA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LT〉5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2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ULN〈ALT≤5ULN组基线HBVDNA与12周时HBV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DNA水平存在一定水平的下降,且与肝脏炎症程度有相关性,而与HBeAg阴性或阳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姜彦 《吉林医学》2011,32(15):3041-30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大蛋白检测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关系。方法:225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儿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 DNA的含量,乙型肝炎病毒Dane颗粒抗原诊断检测LHBs。结果:2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75例,在大三阳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160例,在小三阳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Bs和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反应了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体内HBV的复制水平,其检测有助于提高HBV感染者的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乙肝"小三阳"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乙肝病毒e抗原呈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此类乙肝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而不是e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均呈阳性,其乙肝病毒DNA也可呈阳性.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可持续或反复地发生异常,经作肝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其肝脏内有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对34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的HBeAg,HBV-DNA两个项目进行了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 分析HBeAg阳性和阴性时乙肝病毒复制状态的差异性.结果 总体上HBeAg(+)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及复制水平均明显高于HBeAg(-)患者(P<0.01),但在102例HBeAg(+)患者中有2例HBV无复制,3例病毒复制水平较弱;在118例HBeAg(-)患者中有34例病毒复制水平较强.结论 HBeAg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HBV复制状况,但是尚不能作为HBV复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结果:HBeAg(+)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89.19%,抗HBe(+)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60%,HBeAg及抗HBe均阴性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43.75%,HBeAg(+)的各型乙肝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抗HBe(+)的各型乙肝以慢性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出率最高(75%)。结论:HBVDNA阳性率与乙肝感染类型无关,而与e抗原系统存在状态有关,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患者中也有43.75%的病人有DNA复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相关性.[方法]对20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前S1抗原、HBeAg、Anti-HBe、HBcIgG的检测.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同时用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的80例正常健康人也进行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207例HBV-DNA阳性的血清中,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而Anti-HBe阴性的血清中阳性率为70.5%,在Anti-HBe阳性而HBeAg阴性中的阳性率为68.9%,两组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HBV-DNA低拷贝数时,前S1抗原的阳性率占25.6%,HBeAg的阳性率占11.1%;在高拷贝数时,前S1抗原的阳性率占41.1%,HBeAg的阳性率占46.3%.在低拷贝数时,前S1抗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结论]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的符合率较高,对无条件检测HBV-DNA而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处于低复制的状态,如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斌  李北林  滕元姬  黄玮 《右江医学》2009,37(5):562-563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26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Pre-S1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血清标志物。结果326例患者中存在两种模式,模式1:HBsAb(-)HBeAb(+)HBcAb(+)245例,模式2:HBsAb(-)HBeAb(-)HBcAb(+)81例,两种模式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6.1%(113/245)、34.6%(28/81),经检验,χ2=2.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e-S1Ag能敏感的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在基层医院缺乏HBVDNA检测条件,增加Pre-S1Ag检测是乙肝标志物的有益补充,对乙肝的诊断、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