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BMP-2,-6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切断吻合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图象分析系统,检测BMP-2、-6在面神经核团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正常状态下可见BMP-2、-6表达。损伤发生后:①BMP-2阳性表达呈下调型改变,6h时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恢复到接近正常表达水平(P>0.05);②BMP-6阳性表达呈现上调型改变,2周时达到最高值,4周时仍处于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BMP-2可能主要参与面神经损伤后早期应激及修复再生活动,BMP-6则可能参与晚期面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面神经损伤后BMP-7、 BMPR-Ι在面神经核团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规律,探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 HT5”H〗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面神经切断再吻合后,不同时间点面神经核内BMP-7、BMPR-Ι的表达变化.结果 : ①术后BMP-7阳性表达出现下降,12h后降至最低值;随后上升,于48h、2周分别出现两个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峰值表达;以上三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BMPR-Ι表达术后即上升,于2周时出现峰值,并维持至术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确证BMP-7、BMPR-Ι在面神经核神经元胞体内的表达,BMP-7可能参与面神经损伤后的早期应激活动,而BMPR-Ι可能参与面神经再生过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BMP-2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兔的面神经压榨伤模型,以自身左右侧为对照,实验侧给予BMP-2,对照侧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面神经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面神经组织学形态更接近正常,平均传导速度也略快于对照侧,而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提示BMP-2可能对面神经的再生过程有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确定这种作用是否能影响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NTFR在面神经切断后的蛋白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其的表达影响。方法:将面神经切断后分别注入TGF-β、rhBMP-2及生理盐水。取不同时期的面神经核组织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不同时期中面神经核CNTFR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面神经切断后,CNTFR在术后一天开始表达,一周后面神经元中CNTFR的含量达到最大。术后二周出现下调,术后一个月又有所提高。从而出现第二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TGF-β处理组在面神经损伤后期CNTFR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损伤及再生过程中,内源性CNTFR的表达提高使神经元损伤的增加CNTF的摄入,减少了面神经元的死亡,为神经元的恢复及神经轴突的延伸具有促进作用。而TGF-β对CNTF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起着间接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定量研究BMP-2对面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的面神经压榨伤模型,以自身左右侧为对照,实验侧给予BMP-2,对照侧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面神经压榨伤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压榨伤后4周时的组织学形态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伤后给予BMP-2和生理盐水的两组面神经在轴突密度、直径和截面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侧面神经组织学形态更接近正常,轴突较对侧密、粗。结论:BMP-2可能有一定的促进面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认识和分析BMP及其受体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BMP-2/4,BMP受体(BMPR-IA)在口颊部粘膜正常上皮、慢性炎症和鳞癌上皮中的表达,标本为:18例正常上皮(normal buccal mucosa,NB),24例慢性炎症(nonspecific chronic inflammation,NCI),58例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结果:BMP-2/4,BMPR-IA在口腔粘膜的正常与慢性炎症上皮中有弱表达,NB与NCI无明显差别;在鳞癌上皮中除6例BMP-2/4表达为阴性外,余均有阳性或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B、NCI两组;鳞癌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BMP-2/4,BMPR-IA可能参与了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OS,nNOS)在面神经核团中的表达,探讨NO在面神经损伤后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白鼠20只,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其余15只为面神经损伤组,在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作挤压伤。术后1、2、3、4、5周各取3只损伤组大鼠作面神经核团nNOS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元不表达nNOS。面神经损伤后,出现运动神经元变性,其神经元细胞nNOS免疫染色为阳性,并持续至损伤后第5周。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其运动神经元的核团中会出现n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在面神经撞击伤这一特定致伤条件下的表达特点, 结合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探讨GDNF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撞击枪在10 m/s 撞击速度,715 J撞击能量下建立家兔面神经撞击伤模型,撞击后3、7、14、21 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面神经元及周围面神经中GDNF mRNA的表达范围及表达特点,并对面神经元表达数量进行计数分析。结果:面神经受到撞击后在不同时间点的面神经元中均可检出强烈的GDNF mRNA表达,第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1天仍可见较高水平表达。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及正常面神经元均不表达GDNF mRNA。结论:GDNF是一种应激性表达的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其表达特点与面神经撞击伤后的再生过程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表明它可能在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 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NTFR在面神经切断后的蛋白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及重组骨形成蛋白 - 2 (rhBMP - 2 )对其的表达影响。方法 :将面神经切断后分别注入TGF - β、rhBMP - 2及生理盐水。取不同时期的面神经核组织切片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不同时期中面神经核CNTFR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面神经切断后 ,CNTFR在术后一天开始表达 ,一周后面神经元中CNTFR的含量达到最大。术后二周出现下调。术后一个月又有所提高 ,从而出现第二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TGF - β处理组在面神经损伤后期CNTFR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损伤及再生过程中 ,内源性CNTFR的表达提高使神经元损伤后增加CNTF的摄入 ,减少了面神经元的死亡 ,为神经元的恢复及神经轴突的延伸具有促进作用。而TGF - β对CNTF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起着间接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GTP结合蛋白TC10在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小GTP结合蛋白TC10mRNA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逆转录PCR分析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正常以及面神经切断后6、12、18、24h大鼠面神经核中TC10mRNA的变化和细胞浆、核的体积变化。结果:在正常面神经核中可见TC10的微弱表达,面神经切断后6h即开始增加,术后24h达到最大值。结论:TC10可能硕神经损伤后的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的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面神经损伤能促进神经元的信号转导,从而促进细胞转录水平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人牙乳头细胞内Smad5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mad5蛋白在体外原代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内的表达及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分别以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免疫组化检测Smad5的表达,图像分析仪半定量。结果:人牙乳头细胞(空白对照组)胞浆内可见Smad5阳性表达,胞核内未见阳性表达;BMP-2实验组胞核内Smad5强阳性表达,胞浆内为弱阳性表达;TGF-β1实验组细胞胞浆Smad5阳性,胞核未见表达。结论:人牙乳头细胞内存在Smad5的表达,Smad5能转导BMP-2信号至核内发挥作用,但不能TGF-β1信号,提示BMP-2在牙齿发育过程中信号传递可能是通过Smad5的信号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外血管系破坏与否对面神经核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全切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保护面神经外血管系;对照侧镜下完成相同手术,但破坏面神经外血管系.术后2、3、4 周分别取面神经核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3 组动物实验侧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变化;对照侧面神经核内线粒体变性,大部分细胞器失去正常结构,随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在腮腺切除术中解剖面神经破坏其外血管系,可导致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这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面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经静脉腔定向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面神经有无定向再生能力,本研究以自体静脉套接或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干缺损。术后3个月。用形态学方法及HRP逆行标记法观察移植内再生轴突的形态,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靶器官与神经元对应关系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自体静脉套接法修复面神经干缺损后,从神经元到静脉腔内的再生轴突以及靶器官与呆区的对应关系都更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面神经有无定向再生能力,本研究以自体静脉套接或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于缺损。术后3个月,用形态学方法及HRP逆行标记法观察移植体内再生轴突的形态、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靶器官与神经元对应关系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自体静脉套接法修复面神经干缺损后,从神经元到静脉腔内的再生轴突以及靶器官与中枢的对应关系都更接近正常。结论:静脉腔内的微环境有利于面神经的定向再生。  相似文献   

15.
甲壳素导管引导面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甲壳素导管对面神经再生的引导作用。方法 用甲壳素导管套接修复兔面神经颊支10mm缺损,分别于术后12和24周应用诱发电位仪及光镜、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电生理功能和组织形态、超微结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再生神经各项电生理和形态结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可吸收性甲壳素神经导管能有效地引导面神经再生并恢复其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Nd:YAG激光照射对兔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密度Nd:YAG连续激光对兔面神经的损伤效应及术后再生情况,为Nd:YAG激光治疗腮腺区深部海绵型血管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治疗功率,采用5种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分别对28只兔面神经进行照射。结果能量密度<70J/cm2激光致面神经轻度变性,术后3周功能基本正常;能量密度140J/cm2激光致面神经中度变性;术后3周功能明显下降,6周基本恢复正常;能量密度240J/cm2激光致面神经不可逆损伤。结论Nd:YAG激光的热效应是面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且程度与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死亡相关基因caspase 3、caspase 8、cyto-c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模型,左侧为正常对照侧。用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测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死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切断伤及压榨伤后caspase 3、8和cyto-c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 面神经切断伤及压榨伤均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且于伤后4周时达到高峰,切断伤组死亡数显著多于压榨伤组。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② caspase 3、caspase 8、cyto-c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正常面神经核各亚核,部分胶质细胞也有染色。切断伤组损伤侧细胞染色重于压榨伤组。损伤后3d时各蛋白表达开始增强,caspase 3、8表达于伤后14 d而cyto-c则于伤后7 d时达到高峰。Caspase 8、cyto-c蛋白表达与caspase 3蛋白表达相关。结论①不同形式神经损伤均可引起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死亡,死亡数目与损伤形式相关。② 损伤后caspase 3、8和cyto-c蛋白表达变化与面神经损伤形式以及损伤时间有关,caspase 8、cyto-c表达与caspase 3表达相关。提示caspase 8、cyto-c可能参与激活caspase 3的过程。Caspase 级联反应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C)的表达变化.方法:用荧光染料Dil神经逆行示踪确定面神经核位置,并通过尼氏染色确认.建立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左侧为手术组行面神经主干切断,右侧为假手术组仅暴露面神经.于术后3、7、14、28 d取面神经核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Q、N、L、R型钙离子通道α1A、α1B、α1C、α1E亚基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手术组α1B、α1C亚基阳性表达在术后3d开始降低,14 d达到最低(P<0.01),28 d回升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α1A、α1E亚基阳性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RT-PCR:手术组α1B 、α1C亚基mRNA表达水平下降,14 d表达最弱(P<0.01),28 d基本恢复至正常(P>0.05),α1A、α1E亚基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VGCC参与面神经损伤,N型和L型钙离子通道可能以下调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补骨合剂对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促进骨整合的作用机理。方法:成年杂种犬20只,拔除左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3个月后各植入CDIC种植体3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予补骨合剂1ml/kg灌胃,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取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种植体一骨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第1周种植体--骨形成蛋白(BMP)平均灰度显著增高(P<0.01),较对照组提前约1周。结论:补骨合剂可以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该药物可促进BMP的早期释放和聚集,提高种植体--骨界面的BMP浓度,促进其成骨。  相似文献   

20.
自体神经组织匀浆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寻找修复面神经的新方法。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制成双侧面神经颊支8mm缺损的模型,用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每只动物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单纯膜管桥接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处死动物,切取再生的神经组织标本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电生理测试显示,匀浆组术后4周,电刺激通过神经缺损区可引起肌收缩,空管组未引出肌动作电位。术后8、12周两侧均有动作电位引出,但匀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大于空管组。光镜观察,匀浆组在术后各个时期神经再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匀浆组管内充满再生神经纤维和髓鞘,排列较规则、整齐,呈束状分布,束间新生血管丰富;空管组有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纤维排列较紊乱。结论:自体神经组织匀浆进行神经再生室内移植.可获得比空膜管桥接面神经缺损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