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在多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内已形成现场急救、方舱(帐蓬)医院、后方医院三级救治体系,伤病员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在队伍注册、人员配置、专业设置、行动方案、装备配置和后勤保...  相似文献   

2.
以野战医院为依托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印度尼西亚海啸、地震及巴基斯坦地震的医疗救援经验,探讨通过以野战医院为依托,在野战医院功能辐射区域内共建医疗急救站、实时的救援信息交流,合作进行卫生防疫,恢复卫生所、基层医院以及大型医院救治功能,培训医务人员等方式,巩固加强各个救援队之间的合作,提高灾后国际医疗救援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医疗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野战医院的功能,发挥各救援队的医疗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加快灾区医疗体系重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式成立,该队医疗分队主要由武警部队医院医务人员组成.十年来,医疗分队先后完成了8次(11批次)的国际灾害医学救援任务和7次(8批次)国内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挽救了大批受灾人员的生命,履行了医疗救援队肩负的使命.十年来,这支钢铁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进入到国际强队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接到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国际救援任务使命,第一批医疗分队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医疗救援预计20余天.为此,中国国际救援队为确保救援期间全体队员身心健康平安回国,带队首席医疗官根据异国灾情、疫情、需求,借鉴中国国际救援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地震救援实战经验,在救援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及医疗救援预案中,加强了救援队内部保障力量,其中,建立生活保障小组(8人)、卫生防疫小组(6人),医疗保建小组(2人),共三组16人,在历时21 d的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期间,确保了易感人群无发生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无消化道传染病,未发生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6.
国外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实施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策略.方法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姆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先后三次参加了紧急救援,医疗救援是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影响紧急医疗救援各种因素的分析,总结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合理对策.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在国外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影响救援成功的因素很多,完善预案的制定、灾区情报的搜集、队员自身的保护、防救并重的思想等,是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因暴雨而引发洪灾.超过1600人罹难.中国国际救援队被派谴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此次洪灾后救援是以医疗救治为主要任务,其特点:①以医疗救援为中心任务;②以医疗救治为主的针对灾后疾病与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③以保证医学职业安全与人身安全为重要任务.在重灾区信德省Thatta地区附近建立流动医院展开医学救援.特别是根据当地风俗建立1顶妇女儿童分诊帐篷,尊重及便于为弱势群体展开医疗服务.在医疗救助为期18天医疗工作日中,共接诊11 243人次,诊治11020例患者.受到巴基斯坦官方及人民的高度赞誉.总结此次救援经验:建立洪灾医学救援体系,制定洪灾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洪灾医学救治体制,储备医学救援装备及配置,是应对洪灾医学救援对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8,他引:17  
目的:总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四次国外地震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回顾工作记录,分析历次医疗救援行动所做的工作和特点。结果: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医疗救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医疗工作重点是:分批、分组、全天候在废墟区进行搜救,全力救治幸存者;展开移动医院抢救大批量外科病员。中期医疗工作重点是:外出医疗巡诊、卫生防疫、联合转运偏远地区重伤员、继续开展营地移动医院。后期医疗工作重点是:帮助恢复当地各级医疗机构,进驻医疗单位,建立中国病区,捐赠药品和设备,协助恢复正常就医途径。结论: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外来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当地的灾民。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巴基斯坦遭受了80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应巴基斯坦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于2010年8月26日,派出第一批55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巴基斯坦灾区执行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当地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救援流动医院.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针对洪灾开展大规模国际救援,在护理上寻求可行性的护理模式,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海地地震后33h,包括地震专家、工兵、各科医务人员共50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必须的药品和设备,即飞抵太子港。一下飞机全体队员就投入紧张救援工作。当地情况非常糟糕,安全形势严峻。挖掘出8位中国烈士和几位联合国官员的遗体。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医务人员深入灾民点展行医疗救治工作,经常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建立了第一家流动医院,并积极参加国际流动医院的工作,制作了有关防疫和心理健康的法语传单,并组织2000多名当地志愿者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废墟上喷洒了消毒液,分发了消毒药片和口罩。海地政府未能组织有效的医疗救治,外国医疗队出于安全的考虑也未能深入灾民点。中国医务人员执行任务时常请求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全程警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车载移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梯队,探讨车载式移动医院手术室护士灾害救援能力的培训模式。方法构建外科手术单元护理人员梯队,制定外科手术单元护理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外科手术单元理论知识培训体系,建立外科手术单元标准化模拟演练流程。结果进行模块式、专科化培训能够迅速提高护理人员专科岗位救援能力。结论专科梯队的构建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灾害救护体系,车载式移动医院模块式、专科化护理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岗位胜任力,提升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2.
医院急诊体系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重大灾害的的频繁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与医院应急资源分配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结合我院在应急救治的特点,医院急诊体系在灾害救治中占有主要的作用,总的原则为:整合医疗资源,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应急演练。包括组建医院应急救治工作指挥系统;加强医疗资源机动配置;制定并演练批量伤病员急救流程等。这些措施是医院急诊体系能在大灾害面前起到排头兵的关键,也是能否减少灾害引起人员伤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规范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论证,为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研发、采购、升级改进及市场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紧急医学救援伤病员搬运工具体系设计为基础,针对伤病员连续救治需求,对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概念、分类、通用要求、基本技术性能及参数要求等开展论证与研究。结果提出了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概念、分类,提出了典型装备的技术性能要求。结论在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过程中,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确保了伤病员从抢运任务完成到伤病员在野外移动医院或就近固定医院实施救治期间持续的生命支持,为最大限度减低伤亡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武警总医院参与亚运会大型活动的卫勤保障演练活动,分析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卫勤保障的特点,提出了军队医院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组织实施办法,研制出适合应对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卫勤保障、现场救护的轻型车载野战医院,共有8个车组成,具备数字化卫勤指挥、现场急救-移动医院分类处理-后送当地医院专科治疗的三级阶段救治能力,实现快速反应、高效救治的院外应急保障。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医院担负卫勤保障的指挥、协同和救援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峡西岸的福建省与海峡东岸的台湾省均为"自然灾害高发区".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在海峡西岸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灾害救援中,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分队被派遣参与医疗救治,转运伤员、转运伤员,开展疫病防治,维修或保持医疗器械的应用,开展心理咨询等援助.和地方医疗部门相比,军事医疗救援队有明显优势,表现在快速反应、独立保障、环境适应和现场救治能力上.最先进的二代应急机动野战方舱,可以建立一个县级规模具有自我保障能力的野战医院,能够昼夜处理300名患者,同时开展4台手术.福建省的许多医疗机构都有必备的先进器械和实践经验,应加强地方和军队部门的相互协作,建立军地联合卫勤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武警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救援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但非医科大学直属教学医院。该院通过开展横向教学,多途径进行联合办学,开拓了一条大型综合性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途径。2004年以来,与12所医学院校,包括解放军医师进修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二、三、四军医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徐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武警医学院,及贵阳中医学院合作,共同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64名,在院研究生共142名;已培养医学博士3名,硕士296名。实践证明,研究生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医院的人才、医疗、科研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三防"医学救援工作,组成"三防"医学救援应急机动组,成员包括军医、护士和司机.医务人员来自烧伤外科、骨科、普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参加过"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和军区、分部组织的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具有扎实的军事素质、卫勤保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接受了有关核辐射突发事件、化学事故、生物恐怖袭击的理论知识,个人防护基本技能、急救技术、快速反应和协同训练等五个方面的培训.做到了"一专多能".科学制定预案,确定了多条机动路线,以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路线,及时到达现场.在备勤期间,执行任务人员保持24 h在院待命,听令后18 min内出发.在近8个月的世博安保备勤期间,"三防"医学救援应急机动组不但圆满完成了此次世博安保任务,为今后平战时各种"核、生、化"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救援做好了人员和技术的储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菲律宾实施紧急国际医疗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此次医疗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及特点。结果根据当地灾害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实践证明,该医学模式在医疗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当地的灾民。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大型医院船医疗卫勤力量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列装的医院船具备现代化大型医院船的要求和特点,仍有细节部分,如伤病员无障碍运送,网络系统及重要设备的稳定运行,有待于完善。为更好地发挥医院船的卫勤支援作用,除应借鉴以往的卫勤演练经验,仍需在实践中对人员、装备反复演练,医院船与性能各异的水面舰艇编队训练亦应重视。演练中指挥组的授权,周密的计划,相对固定的医疗队人员构成,客观、令面的总结至关重要。通过演练可获得战时医院船医护人员编组及医用耗材配备等重要数据。换乘依旧是海上卫勤演练的难点与重点。通过互访和交流借鉴外军的经验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