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安定麻醉加局麻或全麻加局麻,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7例宽颈或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3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弹簧圈栓塞术,3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NBCA胶栓塞,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出血较多的病例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3~7d.术后随访2~89个月.结果112例共118个动脉瘤中,行栓塞117个,其中100%栓塞93个(78.8%),90%栓塞17个(14.4%),80%栓塞3个(2.5%),50%栓塞2个(1.7%),栓塞失败2个(占1.7%);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0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疗效满意.术后随访发现,3例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4例恢复,1例明显好转.结论介入栓塞术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昕宇  孙二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3,(8):F0003-F000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月我院12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DC(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后,再介入栓塞治疗,12例患者的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 1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成功率达100%,无死亡及偏瘫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刚  冯华  吴南  王宪荣 《重庆医学》2002,31(12):1220-1221
目的:着重讨论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有关技术及体会。方法:采用神经介入技术和美国波斯顿科技公司生产的GDC系统栓塞29例颅内动脉瘤。结果:100%闭塞15例,90%闭塞12例、80%闭塞2例。术后并发头痛1例、微弹簧圈部分脱出并悬挂于载瘤动脉内1例、动脉瘤破裂、严重消化道出血死亡各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弹簧圈和栓塞技术对提高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的疗效、并发症及防治经验。方法采用GDC对40例43个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栓塞,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本组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43个,其中100%栓塞36个,95%栓塞6个,90%栓塞1个,术中无死亡。1例于术后3d发生脑梗,经治疗后好转,1例于术后2周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404例患者随访6-12个月,经DSA复查示24例动脉瘤复发,1例共济失调,1例支架内狭窄,其余均恢复良好,全组术后均无再破裂出血。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实用,疗效可靠,针对病情选择术式和技巧、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秦伟  胡天刚  王海英  漆素兰  姜扬 《西部医学》2013,25(7):1076-1077,108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7个瘤体,其中28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40例患者栓塞成功39例(97.5%),1例行手术夹闭。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余永铭  郭奕浩  覃成安 《广西医学》2009,31(12):1802-180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及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等对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2例。1例梭形推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NBCA栓塞,其余采用GDC或DCS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2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3例,不完全填塞3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GDC不完全栓塞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NBCA栓塞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36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证实为共34枚破裂动脉瘤,我们采用血管内介入置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结果:27例患者34枚颅内动脉瘤中瘤腔致密栓塞21枚,栓塞90%以上9枚,栓塞85%~90%4枚.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寒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共50个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0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38个,闭塞95%以上7个,闭塞90%以上4个,栓塞失败1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例,23例随访3~8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材料包括液态凝胶、可脱性球囊和微弹簧圈等多种形式栓塞材料,且每种形式的材料都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该类医疗器械绝大多数为外国进口,费用相对昂贵,使国内自主研发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提上日程。本文作者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介入治疗技术治疗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DSA下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引出血性脑脊液、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89个动脉瘤中,100%栓塞87例,2例瘤颈有残留。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取弹簧圈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愈后,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  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个,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4例动眼神经麻痹中3例完全恢复,1例稍有好转。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例,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  相似文献   

13.
1例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除1例因瘤颈过小,微导管不能送入动脉瘤腔而改行手术夹闭外,其余10例均栓塞治疗成功,效果良好。并就动脉瘤栓塞技术和如何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 5例颅内动脉瘤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 ,对其适应证、治疗时机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自 1 996年 6月至 1 997年 5月 ,我们对 5例颅内动脉瘤 ,经股动脉插管 (导管为 Tracker- 1 8,Magic 3F/2 F) ,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果 :4例动脉瘤被完全栓塞 ,1例部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自制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神经安定加局麻及全身肝素化条件下,以eldinger技术,插入3F/2Fmagic微导管,将微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结果:例1动脉瘤栓塞95%后,在放最后一个栓子时发生误栓,经全身肝素化治疗、扩血管、抗血管痉挛及抗脑水肿治疗1周后,病人仍无意识、语言及肢体等神经功能障碍,13d后行DSA复查见动脉瘤栓塞消失,误栓的微弹簧圈移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额顶升支动脉处,大脑中动脉各分支动脉显影通畅;例2动脉瘤栓塞70%。半年后DSA复查动脉已闭塞。结果表明: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电妥可脱性微弹簧圈(Guglidlmi detachable coils,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在全麻下,采用GDC-10系统行栓塞治疗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全组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脑血管造影复查示动脉瘤闭塞稳定,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人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宜的患者,改进操作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闭塞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GDC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GDC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死亡率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1—2年,无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病死率6.7%;对照组病程中死亡5例,随访1—2年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4例,病死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GDC早期栓塞能显著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