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瘫又名“口僻”,现代医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组织急性水肿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面神经损害,又称面神经炎。本病是针灸临床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143种疾病之一。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采用针灸配合零号疗法(淋巴结刺激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是传统医学特色之一,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5%,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吊线风""面瘫"等,是针灸临床中疗效最明确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多种疗法综合治疗更能提高治愈率.我科自2006年-2009年,在门诊采用氦氖激光、电针、红外线、直流电导入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邓树峰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05-1906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治疗组A与对照组B。A组采用针灸综合疗法,包括体针疗法、耳穴疗法、皮肤针疗法以及闪罐疗法;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内服强的松与牵正散。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资料效果明显好于B组,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愈率高,疗效独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疑难病症之一。笔者自1995年来采用以温针颧穴为主配合益气养血的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均按《针灸治疗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确诊。将1...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较高.笔者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及西药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面神经麻木,为常见病,多发病.20~40岁常见,男多于女[1].一般认为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为致病原因之一.临床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院自1998-2003年间,采用针灸、β-七叶皂甙钠、激素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偏振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8例患者,针灸配合偏振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痊愈20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结论:针灸配合偏振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微波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1例临床分析曾红纪玉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应用物理疗法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我们应用微波加针刺治疗61例的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136例,男92例,女4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0天后进行面神经功能Honse Breakman评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onse Breakman面神经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采用牵正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按摩、针灸及中药袋热敷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14及28d,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黄妮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7-2958
目的:探讨纯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13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别采用纯针灸治疗(观察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42例(61.8%),好转25例(36.8%),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治愈39例(57.4%),好转24例(35.3%),总有效率9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针灸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上无明显区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采用针灸治疗是快速恢复健康、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治疗费用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针灸疗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好,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时间短,痛苦小,疗效更优,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临床常见针灸适应症,如何改善面肌功能,尽快恢复肌力是临床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自2000年以来,使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周围面神经瘫痪67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67例,男34例、女33例,年龄16~68岁  相似文献   

16.
张敬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84-3085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及西药激素加神经营养药治疗(治疗组)2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对比.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素加神经营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见效快,治疗彻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芳  邱泽亮  林彬 《广东医学》2005,26(1):118-119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应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 3例 (观察组 ) ,与同期采用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患者 4 9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 ,观察疗程与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为 96 2 % ,对照组愈显率为 71 4 % ,两组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疗程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针灸治疗明显优于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 ,且病程越短 ,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例3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针灸治疗配合重要辩证加减治疗,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单纯进行针灸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4%,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