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经腹股沟韧带入路的斜切口.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方法:由耻骨结节向外旁开1.5cm,在此点向外上做一3.5~4cm长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横斜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股沟韧带,将疏松的皮下组织向下略做分离即可显露卵圆窝,游离疝囊并切开之,回纳疝内容,高位缝扎疝囊后修补股环.如股疝已嵌顿,则切断腹股沟韧带松解股环做相应处理。如经腹股沟部手术行麦氏法修补,当遇到疝囊与卵圆窝粘连,用血管钳夹住疝囊底部向外翻转拖出时有撕伤隐静脉与股静脉的危险,此切口可以上下兼顾,在卵圆窝处直视游离疝囊,从而可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体会:1.暴露耻骨梳韧带、腹股沟韧带及陷  相似文献   

2.
殷四海  呼勤 《现代保健》2012,(4):144-145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股疝修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收治的47例股疝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Mcvey疝修补术21例,应用网塞12例,腹膜耻骨肌孔覆盖法6例,腹股沟韧带上路修补法3例,腹股沟韧带下路修补法5例。7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认真细致的体检和熟悉术中解剖位置,可以减少误诊。根据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遗漏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股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2007年共发生的3例男性股疝患者错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结果本文报告3例患者,1例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急性肠炎,1例误诊为疖肿,明确诊断后均行Mcvay股疝修补术治愈。结论男性股疝患者由于非常少见容易误诊,对腹股沟疝肿物位置的鉴别非常重要,肿物位于卵圆窝时,一定作好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手术时,如果股疝嵌顿可切开1/3腹股沟韧带进行松解,切开后的腹股沟韧带可不予以缝合。  相似文献   

4.
<正>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股疝中嵌顿者高达60%。为了探讨快速解除嵌顿、确切高位结扎疝囊有效法,2003年7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拆线剪沿腹股沟韧带下缘往腔隙韧带分次剪开快速松解嵌顿,进腹作股环内口高位缝扎等方法[1]治疗嵌顿性股疝6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冠状面重组技术在鉴别腹股沟区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东丽医院收治的47例腹股沟区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54个疝囊,其中斜疝45例,直疝6例,股疝3例。术前均做CT平扫,并做冠状位重组,双盲分析。结果腹股沟韧带在冠状面显示率为100.0%,腹壁下动脉显示率为94.4%。连续层面观察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腹股沟斜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出现,腹股沟直疝疝囊则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出现,但3个疝囊未能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造成误诊。结论腹股沟区疝在多排螺旋CT冠状位重组图像中有其特有的表现,能为临床腹股沟区疝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2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10~15min,住院天数2~3d,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下高位荷包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侧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疝囊隔离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经腹疝囊隔离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97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7例(480侧疝)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未发生阴囊血肿水肿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31例,随访率58.2%,随访时间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疝囊隔离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股疝患者经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男性股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聚酯补片,试验组采用聚丙烯补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及补片固定时间虽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疝患者经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中采取聚丙烯补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明俊 《健康必读》2006,5(4):45-45
目的通过对16例经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例的体会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内环口上方皮纹切口进腹高位结扎疝囊.结果本组16例病例手术时间缩短至20分钟左右,创伤小,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经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方法和腹腔镜治疗疗效更为良好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腹股沟斜疝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7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本组78例腹股沟斜疝均经手术证实,其中易复性疝51例,难复性疝17例,嵌顿性疝6例,绞窄性疝4例.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96.2%.结论 高频彩超是诊断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3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19例(选取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和对照组19例(以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手术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的术后感染率及发生阴囊肿胀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改善症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疝囊部位、范围及其内容物,并能同时发现并发症。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例,左侧疝内容物为结肠,右侧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左侧15例,右侧5例),1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19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并发肠梗阻的3例,合并鞘膜积液的3例。结论:16排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术可多角度显示疝囊、疝囊内容物以及并发症,且CT影像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手术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疝临床诊治要点,提高股疝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5例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择期行股疝修补术15例,急诊手术19例,另1例为绞窄性股疝并发肠瘘,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治愈33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其中1例绞窄性股疝,行回肠造瘘及股疝修补,3个月后闭瘘;自动出院2例,分别于出院后4、8d死亡.结论 单纯性股疝和嵌顿性股疝早期,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好,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及时手术,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3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3~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王栓铎 《现代保健》2009,(32):47-47
目的探讨一孔法腹腔镜下高位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疗效及优点。方法用一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左侧32例,双侧3例。所有斜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一孔法内环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5~35min,术后住院1~2d,平均1.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一孔法微型腹腔镜下高位内环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创伤极小、恢复快的超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33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45例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33例均在腹腔镜手术下完成,与传统开放手术患儿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问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斜疝的一种新途径.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腹腔镜手术中既要快速完成内环口扎闭,又不损伤周围精细结构是操作技术难点所在.在近年来小儿腹股斜疝腹腔镜手术发展中,涌现很多种疝囊高位扎闭方法,所用的辅助扎闭器械或自制疝环针很多,有钩针式、钳式、针筒式、闭孔针式等辅助扎闭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本文针对小儿腹股斜疝腹腔镜手术中内环口扎闭方式的改进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横纹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6例患者,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其中男123例,女83例,双侧疝49例,平均年龄3.5岁。均将近端疝囊剥离到高位内环处,见到黄色的腹膜外脂肪组织,用手指配合伸入内环探及腹腔,明确达内环部位,还纳疝内容物,即可疝囊高位结扎,疝颈外缝扎切断或内荷包缝合囊颈外结扎加固。结果 全部随访3~18个月,疝复发者3例,阴囊血肿1例,医源性阴睾2例,住院时间均为1~2.5d。疝复发者为缝合疝颈线较细(4号丝线),断裂所致,再者为游离疝囊不够高位,再次手术治愈。阴囊血肿者穿刺抽吸治愈。医源性阴睾为寻找疝囊将睾丸上提,术毕未将睾丸置回阴囊所致,手术治愈。结论 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花费少,不用拆线换药,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经脐单孔法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福建省霞浦县医院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改善患儿的手术指标,降低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且患儿半年、1年复发率可以得到明显降低,故而临床对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时,可以根据患儿病情需要,优先考虑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许定国 《现代保健》2011,(18):55-56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的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6例,治疗组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的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的发生率、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