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秋菊 《药物与人》2014,(10):301-301
目的:探讨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影响产妇泌乳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分娩产妇,给予患者行全程护理,分析患者护理前后泌乳分泌量及护理满意度,并探讨影响产妇泌乳的原因。结果:精神因素,乳房状态以及喂养技巧等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原因。此外,护理干预后患者泌乳不足症状改善率速92.5%,且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率迭93.75%(75/80)。结论:影响产妇泌乳病因较多,临床需根据患者具有病因进行全程护理干预,以提高母乳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云霞 《药物与人》2014,(6):230-23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300例剖宫产虎后具有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实施一系列对母乳分泌有影响的护理措施。结果:对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护理,母乳喂养成功率98%。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在产后访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母乳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建册产妇8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7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母乳指导,两组产妇出院后访视工作(1-6)月。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指导可有效减少因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母乳不足、心理、喂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母乳喂养失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0~6个月产妇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探讨影响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在全国的东、中、西部分别抽取一个省(市);在每个省(市)分城乡两层,全国共抽取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乡镇卫生院。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召集所有其辖区范围内或曾在该医院分娩的0~6个月产妇,由调查员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使用“母乳喂养的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0~6个月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34.5%,65.5%产妇未能坚持纯母乳喂养,主要原因为产妇自觉“乳汁分泌不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汉族、教育水平不高、无业、剖宫产、县级以上医院分娩以及分娩后1 h 以上开奶是影响0~6个月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保证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持续稳步提升,应针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特殊时点强力干预、特殊人群个性指导、县级机构加强管理、认知误区及时纠正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72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中的产妇均施行产前产后干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中的产妇均施行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分娩后各个不同时间段的乳汁分泌情况,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生产后对于新生儿具体的喂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生产后乳汁分泌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主要以母乳进行喂养,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初产妇施行产前产后干预的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增加母乳喂养率同时确保母乳喂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初产妇施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为所有产妇提供助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认知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以及产后乳房充盈时间均较对照组产妇短,产后24 h母乳喂养次数明显较对照组产妇多,比较两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产后乳房充盈时间以及产后24 h母乳喂养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无乳汁分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充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汁分泌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初产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促进母乳分泌,增加泌乳量,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张玉凡 《医疗装备》2023,(11):145-148
目的 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多元化管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多元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产后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个人内心维度及技能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产后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多元化管理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产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增加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职业母亲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名5-24个月婴幼儿的职业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母乳喂养情况及可能影响持续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在宝宝在5月时,其母乳喂养几率为70.5%,且宝宝纯母乳喂养率为23.8%;宝宝平均持续母乳喂养时间是(8.44±0.37)个月;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为(3.98±0.22)个月;其断奶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紧张和乳汁少或没有乳汁。采取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户籍、配偶文化程度、母乳稍微不足时,增加乳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吸吮的次数、母乳喂养信心、产假时间、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2岁、工作是否紧张、单位是否有地方挤奶。结论职业母亲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在公共场所设立哺乳场所,调整产假和哺乳假时间,缓解职业母亲的工作压力,提供人性关怀等措施,促进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进而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6例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产妇给予全方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产妇之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产妇下床时间、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利于产妇及早的分泌乳汁、减少恢复时间,提高母乳的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儿良好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孕期保健,产妇分娩后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是保证我国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的一项重要措施.哺乳早期有部分产妇由于受心理因素、产妇因素、乳房凹陷及缺乏母乳喂养技巧知识等问题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哺乳,这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并分析母乳不足的产生原因,在临床护理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泌乳水平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护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于1995年6月开始实行母婴同室,自开展纯母乳喂养以来,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母亲对部分母乳喂养乐意接受,而对纯母乳喂养存在疑虑。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针对产妇的心理因素,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与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浅谈如下:1产妇对纯母乳喂养信心不足产妇担心只靠自己的乳汁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特别是早产儿的母亲本来信心就不足,又要求加辅食,更是不能接受。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足月儿母亲讲解:乳房是一个工作器官,吸得越勤乳汁分泌就越多,一般公认婴儿6周时,产妇每日泌乳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产妇和所产婴儿在分娩及母乳喂养6个月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探讨婴儿TIV感染途径。方法 选择定期复查坚持母乳喂养的产妇及婴儿进行血清TTV检查。结果 63例中在分娩时母亲血清TTV阳性者20例,乳汁阳性率为50%(10/20),脐血均为阴性;产后6个月时,母血阳性率为30%(6/20),母乳阳性率为90%(18/20),婴儿血清TTV阳性率20%(4/20);分娩时母亲血清TTV阴性者,其乳汁、脐血也均为阴性,但6个月复查时,母血阴性率为13.95%(5/43),母乳阳性率为9.30%(4/43),婴儿血清阳性率为11.63%(5/43),与母亲TTV阳性组婴儿血清TT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产妇血清TTV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乳汁及血清之间的TTV感染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乳腺可能是TTV病毒的另一存在部位,母乳可能是母-儿间TTV的重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影响产褥期妇女母乳分泌不足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484名分娩后3个月之内的母乳喂养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最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48份,分析产妇产后母乳分泌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448名产妇中有144名产妇母乳分泌不足,占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分泌不足可能与产妇年龄、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开奶时间、奶瓶喂养、喂初乳有关(P0.05),与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分娩次数、抱乳行为、喂养焦虑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82,95%CI:1.12~2.96)的产妇和采用奶瓶喂养(OR=9.55,95%CI:5.44~16.78)的产妇出现母乳分泌不足的危险性越大,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OR=0.52,95%CI:0.29~0.94)的产妇出现母乳分泌不足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泌乳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健康教育与母乳分泌不足低风险有关,因此建议相关机构积极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4.
于硕  赵缨 《医疗装备》2023,(20):6-9
目的 探讨不同母乳喂养问题、使用吸奶器对乳汁不足产妇产后42 d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10月在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后访视的6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产妇的人口学资料,随访其第1次产后访视后7 d内的乳汁分泌情况和产后42 d的母乳喂养情况。分析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低的影响因素,比较使用和未使用吸奶器产妇产后7 d内的乳汁分泌量。结果 60名产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为18.3%。吸奶器使用是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因素,使用吸奶器的产妇第3、4、5天的日平均泌乳量高于未使用吸奶器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汁不足产妇产后42 d的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产后访视时医师应指导其正确、合理地使用吸奶器,以增加产后早期的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较好地解决限制母乳喂养普及、完整问题,实现完全母乳喂养,促进母乳喂养宣传指导工作向纵深发展。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针对导致母乳分泌不足的多种综合因素,采用电话调查,通过心理辅导、指导充足科学膳食、刺激乳头乳晕、帮助产妇消除疲劳、充分保暖等多管齐下的办法,全方位、综合性协同干预。结果催乳前母乳分泌不足率达27.18%,催乳有效率达97.83%,催乳后母乳满足率达56.52%,母乳分泌满足率提高≥50个百分点的有13个,占28.26%,母乳满足率提高效果显著。结论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全方位、综合性协同催乳是可行的,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郭盈慧 《现代保健》2011,(35):63-64
母乳喂养具有安全、健康、经济等优点,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措施,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4~6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率至少达到80%.但是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剖宫产率高,剖宫产后产妇因疼痛等原因哺乳延迟,乳汁分泌少.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现状,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其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以及认知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3年3-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为今后我市母乳喂养指导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通过对240例新生儿家庭行电话访视,通过标准化问卷后进行分析.结果 纯母乳喂养率为48.8%,部分母乳喂养率为37.5%,配方奶喂养率为13.8%,其中母乳不足、母婴因住院分离及产妇焦虑等因素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结论 宣传母乳喂养中必须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开展健康教育,并针对前期健康教育内容的不足不断进行反馈调整,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6264名4~12个月婴儿的喂养方式及改变母乳喂养的原因,应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方法,对改变母阿爸年的原因以及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是母乳分泌不足;母亲年龄增大,产后24小时内非母婴同室,产后开奶时间晚于24小时等。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次分析显示:母亲年龄≥24岁、职业为非农民者,无论其有否母乳分泌不足的因素,非母乳喂养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有非母乳喂养家族史者,虽然开奶时间早,没有母乳分泌不足的因素,其非母乳喂养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100例产妇(全程按摩组)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产后按摩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和乳房扁平凹陷,全程按摩组分别为(14.1±2.8)h、(26.0±1.5)h、92.0%、13.0%,产后按摩组分别为(26.7±1.2)h、(38.7±4.5)h、76.0%和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比产后按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丹东市区0~6月婴儿喂养方式及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率为39.5%。调查结果表明:精神紧张与泌乳不足有很大关系(p<0.01)。作者调查了母亲在孕期及哺乳期6个月内10种影响乳汁分泌的心理社会因素,各因素对母乳量影响用卡方检验作了分析,其中对母乳分泌有影响的因素顺次为:担心、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