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它不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常伴有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在门诊及住院确诊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秋云 《广东医学》1998,19(10):765-76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阁呆发生率及发生痴呆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住院35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认识能力筛选检查(CCSE)和功能活动调查(FAQ)两种方法判定PD病人是患有痴呆,结果:35例PD病人伴有痴呆占18例(51.4%)。其中≥70岁的16例PD病人,发生痴呆13例,占81.3%;受大学教育10例,阁呆占4例(40%);中学教育12例,痴呆与5例(41.7%);小学教育13例,痴呆占9例(6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急性高热综合征为帕金森病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可伴有肌张力明显增高、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可能迅速恶化,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帕金森病急性高热综合征的好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以减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较前明显延长。据统计,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到2020年将达到2.3亿,占人口总数的20%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帕金森病患者的人数大幅度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170万,临床上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PSD)者发病率较高,本文主要探讨帕金森病与抑郁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与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HAMD抑郁量表和Webste,功能评分,对5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抑郁及功能障碍评定。结果 5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29例伴发抑郁,占51.8%,抑郁与帕金森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结论 抑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其与帕金森病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培平  李家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9):541-541,54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与原发帕金森病相鉴别。方法:综合分析52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即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发现VPS患者伴有神经功能局灶受损体征,CT或MRI结果异常率高于PD患者。结论:VPS、PD病因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影像学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帕金森病组(23例)、健康对照组(29例)和急性脑梗死组(30例)共82例受试者血清GFAP含量并进行比较。帕金森病组根据病程又分为两组,即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病程和年龄对血清GFAP含量的影响。结果帕金森病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GFAP含量[分别为(1.628±0.104)μg/L,(1.637±0.063)μg/L]较健康对照组[(0.025±0.003)μg/L]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82.7,143.2,均P〈0.05),而帕金森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4,P〉0.05)。帕金森病组血清GFAP含量和年龄无相关性,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病程组间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GFAP含量明显增加,但没有疾病特异性,随病程的延长帕金森病患者血清GFAP含量保持一定水平,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张洪波 《新疆医学》2013,43(7):88-89
帕金森病(PD)常伴有情绪抑郁(PDD),影响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给治疗带来困难[1,2]。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帕金森病例,进行帕金森病严重程度量度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查,并追踪观察,旨在了解帕金森病与抑郁的相关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16年来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影像学改变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并将1990年以前与以后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病便症状完全控制950例(74.21%),症状控制伴有肢体麻木、情感、智能障碍270例(21.09%),无效50例(3.9%),恶化10例(0.78%)。结论 CT定位靶定点与脑室造影定位法对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的临床及治疗原则。方法:于1993-2000年间收治的35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诊3-5年。结果:35例帕金森病病人中23例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情感障碍(65.7%),智能障碍8便,语言障碍11例(31.4%),结论:PD病人除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三主征外,常伴有神经心理学症状,应及时注意,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G6PD缺乏症及其与疟疾流行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病率及其与疟疾的关系。方法运用四氮唑蓝纸片法对72例傣族及43例基诺族样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调查其中31例傣族及25例基诺族的既往疟疾病史。结果经筛查发现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G6PD缺乏症的患病率分别为0.2500和0.1395,且后者G6PD缺陷的基因频率为0.1579。结论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及疟疾高发区,两种疾病的流行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G6PD基因突变可能是自然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脑干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积聚形成路易体。其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该病主要会引起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一系列的运动症状。然而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主要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改变及炎症反应相关。小胶质细胞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是帕金森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血清炎症因子升高与帕金森病有关,可用于早期诊断并预测疾病预后。目前抗炎治疗成为帕金森病新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帕金森病的炎症机制、相关的炎症因子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Human Genetic studies result in identification of causative gen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se gene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we focus on dissecting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ontrols of PD pathogenesis. In this presentation, we will focus on how PD associated genes functions in cells and animal models and their potential link to PD pathogenesis. Our studies suggest that multiple PD associated genes functionally collaborative to regulate protein and cellular organelle quality control. We also identify PD associated gene ATP13A2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to mediate fusion of autophagosome and lysosome. However,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autophagy participates in PD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initiation of PD. Interestingly, mitochondrial dynamics is potentially dysregul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pathogenesis. Our finding opens a new direction of PD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针对110kV电缆线路局放带电普测时发现的一个疑似局放信号,复测时确认到该信号是来自GIS电缆终端。在GIS电缆终端的脉冲电流法定位测试时曾推定该局放是在电缆终端绝缘套管顶部或与GIS导管的连接部近旁,为了缩小局放定位的范围,也采用了特高频UHF传感器和接触型超声波AE传感器在脉冲电流传感器所定位位置范围内的GIS盘式绝缘子及其附近进行了局放精确定位。因在该位置范围内UHF和AE均没有检测到该局放信号,故曾根据极为类似的成功定位案例经验暂时推定该局放源较有能位于靠近电缆终端顶部的附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局放源的具体位置,又采用倒送电配合GIS开关切换隔离的“分区带电”排除法对该局放的发生位置进行排查,结果证实该局放信号来自GIS上部的PT部分。本论文主要介绍利用三个GIS终端所同时检测到的局放信号配合部分带电排除法的开关操作所进行的局放定位过程。  相似文献   

15.
报道3例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的PD。分析了PD的影像表现.PD以ERCP诊断最佳,可分典型PD(腹、背胰管完全分离,2例),不典型PD(腹、背胰管之间有交通,1例),其共同点是以背胰管经副乳头引流为主.强调腹、背胰管同时插管造影是诊断PD的关键。B超及常规CT对PD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樊毅 《医学综述》2010,16(16):2462-2464
长期以来,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早期确诊或发现其特异性检查指标是PD诊断领域研究的重点。PD存在嗅觉功能异常已被人们所认识,其早于运动症状出现,与PD的发病有关。现就PD患者的嗅觉障碍、嗅觉障碍的评价、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嗅觉检测的意义予以综述,从而说明嗅觉障碍可作为P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力电缆线路的带电局放检测已成为一种预防发生突发性故障和保供电的有效手段。由于运行线路上局放的存在和发生机率低,使得现场测试人员很难积累如何识别局放和定位局放的有效经验,局放检测技术始终难以掌握和普及。电力电缆线路局放测试及定位操练模型的研制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触可视和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改形的微缩操练平台。作者认为,通过对在模型上的人工模拟局放的检测操练并结合局放自动检测定位程序帮助,可以促使测试人员深刻和准确地掌握有关电缆局放信号的行波特性,传感原理和检测识别方法;对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终端的局放测试方法、直接注入校正法与间接注入校正法比较、根据反射波时间和对向波时间差的定位原理均可进行模拟试验及验证,为电缆线路现场局放实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胚胎中脑细胞植入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胚胎中脑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长期疗效。方法:将取自11.5天胚胎(E11.5)大鼠的中脑细胞植入PD模型大鼠的绞状体,观察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并于移植手术1年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状况。结果:E11.5大鼠中脑细胞在植入脑内后能够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但只有不到0.1%的移植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分化良好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以在脑内长期存活。结论:E11.5大鼠的中脑细胞植入PD模型大鼠的绞状体后,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最终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却较低,提示E11.5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不如E13—E15大鼠胚胎中脑细胞脑内移植治疗PD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王晓琴  王功伍 《医学综述》2012,(22):3789-379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未明确。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P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农业环境暴露尤其是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是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吸烟、饮绿茶为PD的保护因素;重金属中毒、饮食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但PD的预防策略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结构特点,探索影响PD患者睡眠结构的机制。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33例PD患者和33例对照者行一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D组早醒(4例vs 0例)、睡眠破碎(25例vs 16例)、快动眼睡眠期颏肌失张力消失(16例vs 3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D组和对照组比较,PD组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一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1(%)]高于对照组,而三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3(%)]及快速眼球运动(repid eyes movement,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低于对照组;PD病程≤2年组和对照组比较,两者睡眠结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D病程〉2年组和对照组比较,前者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1(%)高于后者,S3(%)和REM(%)低于对照组;PD病程≤2年组和〉2年组比较,前者在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低于后者,而REM(%)高于后者。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睡眠破碎和快动眼睡眠期颏肌失张力消失;帕金森病患者明显存在睡眠结构紊乱,浅睡期时间延长,深睡期时间缩短;病程是影响PD患者睡眠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