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1 syndrome,SBS)是指由于广泛的小肠切除或小肠的广泛病变(如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使小肠吸收面积极度减少,引起全身严重的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紊乱.目的:讨论短肠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黎明  肖雅玲 《医学综述》2013,19(5):951-953
目的探讨不同剩余小肠长度的短肠综合征患儿远期营养状况。方法通过查阅短肠综合征患儿医疗文书及长期随访,获取17例新生儿期短肠综合征患儿的一般资料和营养状况资料,按小肠剩余长度分为小肠≤40 cm组和小肠长度>40 cm组,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肠≤40 cm组患儿年龄别身高、体质量百分位偏低比率显著高于小肠>40 cm组患儿(P<0.05);小肠≤40 cm组患儿平均红细胞体积异常比率高于小肠>40 cm组(P<0.05)。结论小肠剩余长度较长患儿的营养状况较好,提示小肠剩余长度是短肠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1 定义和概念小肠是维持人体营养、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所谓肠衰竭(intestinalfailure)是指患者丧失了小肠这一器官或小肠的功能,不能通过消化吸收来维持机体最低营养需要量,甚至水、电解质的平衡而言。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少见的病例,较长部分的肠段功能损害,如放射性肠炎、不适当的外科手术如空肠结肠吻合术或胃回肠吻合术,长期动力障碍性疾病而导致严重假性肠梗阻,亦可能引起肠衰竭。如患者需永久性依赖全肠外营养(TPN)而生存,称之为不可逆性肠衰竭(irreversibleintestinalfailure)。  短肠综合征是指大段小肠切…  相似文献   

4.
短肠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妨碍正常社交,但病例少见,临床认识普遍不足.补充必须营养成分及促进肠道再适应、营养支持治疗、肠康复治疗以及各种形式的非移植手术是短肠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的挽救性治疗,但手术时间跨度大,移植后急性排斥仍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该文就短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5.
<正>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mdrome;SBS)系指切除小肠70%或包括回盲瓣在内的小肠切除50%,或胃肠错吻后所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致病人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低血蛋白症及贫血等。作者所见2例是在作小肠远侧间置逆蠕动肠  相似文献   

6.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IntestinalFailure)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梗塞、肠扭转、创伤、恶性肿瘤、广泛性Crohn病等而切除了大量小肠或手术误造成小肠短路,致使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失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与进行性的营养不良。临床研究表明,切除40%小肠,保留十二指肠与一半回肠及回盲部,一般尚能维持消化吸收功能;切除50%将导致明显的营养不良;切除75%或更多,将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影响病人的正常营养与代谢,甚至生存。肠切除至何种程度将…  相似文献   

7.
短肠综合征是因小肠被广泛切除后,小肠吸收面积不足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临床综合病征。其主要表现为腹泻、消瘦、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001年7月~2004年7月,我院采用三阶段营养支持疗法治愈短肠综合征患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静  和建琴  申艳  吴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44-1045
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行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一系列营养吸收障碍的综合征。表现为腹泻和营养障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收住了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短肠综合征是大量小肠切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治疗的2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4岁。因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4d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可见肠型,叩诊鼓音,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诊断为肠梗阻。经保守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9例全小肠扭转的诊治与观察,提出诊断上与一般性机械性肠梗阻显然不同,治疗上强上期手术探查,手术方法上认为复位扭转肠袢的同时要进行肠减压,对阻断中毒性休克的发展甚重要,此外对肠粘膜保护,逆转肠生机及广泛小肠切除后的短肠综合征提出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消化吸收面积大量减少而引起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一组临床症候群.SBS的发病率低,约为3%[1],除少数是先天性短肠外,绝大多数是继发性因素,因各种腹部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广泛切除小肠或小肠短路手术所致,常见病因包括肠扭转、肠粘连、内疝、肠系膜动静脉血栓形成、Crohn病、肿瘤内瘘等,小儿常为坏死性肠炎、空回肠闭锁和肠扭转[2,3].多少小肠被切除,或残留多长小肠必然会导致SBS?有学者认为[4]切除小肠长度超过70%可发生SBS,但人群中小肠长度的差异很大,甚至相差甚远.还有学者[5]将"残留小肠小于200 cm"作为诊断标准,但其中相当多的患者并不出现SBS.  相似文献   

12.
晏堃 《广西医学》2007,29(6):915-916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梗塞、肠扭转、创伤、肿瘤等而切除了大量小肠后,剩余的小肠不能维持机体原有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临床上严重的营养障碍,术后死亡率较高[1].  相似文献   

13.
庞明忠 《中原医刊》1995,22(1):15-16
大量的小肠切除影响其内容物的输送和吸收,造成腹泻,水、电解质丢失和营养不良等一系列改变,称短肠综合征。造成广泛性肠切除原因很多,最多见于肠系膜血管病变,大量小肠的扭转坏死,肠系膜裂孔疝,多发性的炎症病变如Crohn氏病,肠粘连多次肠切除等。我院自1984年至1993年,处理大量小肠切除8例,现分析讨论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量小肠切除后,保留回肠末端回盲瓣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13例大量小肠切除后,仅能保留10 cm以内回肠末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未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表现。结论对于肠绞窄、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切除大量病变肠管后,保留回盲瓣对于预防短肠综合征有重要临床意义,保留回盲瓣对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防止结肠内细菌向小肠迁移寄生有其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肠吸收脂肪、糖及蛋白质功能测定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坚  吴肇汉 《浙江医学》2002,24(1):62-64
临床上常需作肠功能检测来判断一些能引起多种营养物质或某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疾病 (如短肠综合征、小肠粘膜酶缺乏、胰胆液分泌不足等 )。由于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部位、途径以及参与的酶等都不相同 ,导致肠功能试验的检测方法繁多。本文仅对脂肪、糖及蛋白质的吸收生理及肠吸收功能测定作一综述。1.1脂肪消化吸收的生理在膳食脂类中 ,主要成分为脂肪 ,以长链甘油三酯 (LCT)为主 ,及一些中、短链甘油三酯 (MCT/SCT)和脂肪酸 (FA) ,还含有少量磷脂、胆固醇等。以LCT为例 ,它首先在小肠内被胆盐乳化成微滴 …  相似文献   

16.
肠外营养(PN)是治疗小肠功能衰竭(如短肠综合征)的常用手段,但易导致小肠粘膜萎缩和功能低下,不利于残余小肠的功能代偿恢复.  相似文献   

17.
短肠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业星 《医学综述》2011,17(3):417-419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包括内、外科治疗。其中肠外营养在内科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肠外营养提供了水、电解质和必要营养物以维持生命,其同时存在致命的并发症,如感染、静脉通道破坏消失、血管栓塞及肝脏损害。这促成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的产生,如生长因子的使用,以及为减轻症状使用的辅助药物(如奥曲肽减轻腹泻等)。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肠管的倒置吻合、肠襻圈形吻合以及延长小肠长度提高小肠功能,小肠移植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短肠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2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康复治疗的经验,介绍短肠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探讨改善短肠病人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代偿的措施。方法短肠康复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促进肠粘膜生长、富含膳食纤维的短肠康复饮食、减轻短肠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短肠并发症等措施。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间共27例短肠患者接受了29次康复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8.5岁±19.3岁。剩余小肠长度范围15~80cm,平均46.8cm±23.4cm,15例有回盲瓣。从肠切除至接受康复治疗的平均时间为86d±105d。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肠道吸收功能有所增强。随访超过2年者8例,4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13例,有10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结论短肠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短肠病人的营养状况、并能促进肠功能代偿,治疗效果与残留小肠长度、治疗开始的时间和病人年龄有关,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肠功能代偿,减少病人对肠外营养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姜彬言 《医学综述》2011,17(15):2358-236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治疗可能为IBS的一种有效方法,现拟从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增强肠黏膜屏障、增强肠黏膜免疫、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几个方面对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及安全性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又名大部小肠切除综合征,是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之一。为小肠广泛切除(超过200cm以上)或大量旷置,致使小肠吸收面积减少,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障碍,或小肠功能紊乱,食物经肠时间缩短而引起的消化,吸收及营养不良状态。一、病因和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