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术期输血患者与未输血患者术后病原菌的分布和感染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120例渭南地区某院外科患者,围术期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n=60),未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n=60)。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感染部位、感染率和病原菌构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23.33%(1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血液、盆腔、腹深处、手术切口,观察组主要为盆腔、腹深处、手术切口。对照组4例感染患者分离出1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27.27%(3/11),革兰阴性杆菌占45.45%(5/11),真菌占27.27%(3/11)。观察组1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3.33%(7/21),革兰阴性杆菌占47.62%(10/21),真菌占19.05%(4/21)。结论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88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886例消化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8例,感染率14.4%,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占63.3%;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68株(66.7%),革兰阳性杆菌24株(23.5%),真菌10株(9.8%)。医务人员应当强化对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监测,以减少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发生VAP,分析其临床资料、病原菌特点和转归情况.结果:71例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共分离出8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8株(65.9%),革兰阳性球菌19株(21.6%),真菌11株(12.5%).25例为单一细菌感染(35.2%),46例为混合细菌感染(64.8%);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52.1%~77.8%,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58.7%~79.3%;病死率为33.8%,混合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一感染(P<0.05).结论:导致VAP发生的病原菌很多,只要在护理实践中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针对感染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重点护理,可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888-2890
目的探讨356例肝硬化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6例肝硬化合并败血症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5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观察组血液感染细菌种类、两组重要的侵入操作及并发疾病情况、观察组不同细菌感染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有革兰阴性杆菌176株(49.44%),革兰阳性球菌155株(43.54%)、真菌20株(5.62)、其他5株(1.40%)。观察组腹腔穿刺、导尿管留置、留置静脉针、有创治疗、并发糖尿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革兰阴性杆菌、真菌、革兰阳性杆菌、其他组的死亡率依次为20.45%、15.00%、6.45%、0.00%。结论肝硬化合并败血症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致,不同类型感染病原的预后也有所不同,糖尿病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更易诱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ICU患者经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ICU患者经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的感染,筛选出一种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留置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病区2005-12~2008-12 期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ICU患者 984例,其中经股静脉放置172 例次,经颈静脉放置430例次,经锁骨下静脉放置382例次.观察导管感染情况,比较不同途径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经股静脉途径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 13.1%,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感染率为 3.2%,经颈静脉途径感染率为 6.4%,三种途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途径导管3 d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途径导管7、14 d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真菌少见.结论 ①ICU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率与留置途径及时间有一定相关性,经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发生感染率最低;随置管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 292例,采集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其菌群分布及耐药率。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感染率为30.5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85%;其次为血液感染占20.97%。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367株(65.77%),革兰阳性菌为142株(25.45%),真菌49株(8.78%)。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则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碳青霉烯类和加酶抑制剂药物在革兰阴性菌感染中敏感率最高,在90.00%以上。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糖肽类和达托霉素的敏感率都是100.00%,其次是替卡西林/棒酸,敏感率是84.93%。感染的真菌所用的抗真菌药物,敏感率都是100.00%。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感染率较高,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且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在感染中也占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35-553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115例,检测伤口深部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病情严重程度参照Wagner分级标准,感染程度参照感染程度分级,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本组115例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中,2~3级52例,占45.22%,4~5级63例,占54.79%;轻度感染患者43例,占37.39%,中重度感染72例,占62.61%。单一感染(革兰阳性菌35例,占30.43%;革兰阴性菌31例,占26.96%;真菌6例,占5.22%),混合感染43例,占37.39%,共培养169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37.28%;革兰阴性菌89株,占52.66%;真菌17株,占10.06%。2~3级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4~5级患者,轻度感染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重度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其次为真菌,三者混合感染加重了糖尿病足伴感染的病情程度,对于混合感染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该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阳地区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07例次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及病原学结果。结果 107例次深静脉导管感染,其中培养出革兰阳性菌46例(42.98%),革兰阴性菌38例(35.51%),真菌23例(21.51%);其中导管留置后在7~30天内出现的感染率最高,达43.90%;不同的导管维护方式的经外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情况亦不同,个体诊所、外院维护和自行维护的感染例数的构成比分别达到48.7%和28.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导管留置后在7~30天内出现的感染率最高,应加强预防,不正确的维护方式将导致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期住院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 850例住院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期组(1 019例)和非绝经期组(831例),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例,绝经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1 850例女性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492例,感染率为26.59%,绝经期组1 019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390例,感染率为38.27%,非绝经期组831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69例,感染率为8.30%。绝经期组390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0株,占53.97%;革兰阳性菌86株,占27.30%;真菌59株,占18.73%。结论与未绝经女性相比,已绝经女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医师应进行绝经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培养和耐药性检测,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高治疗水平,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特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实施前瞻性监测,分2个阶段对某医院66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和致病菌进行了调查。结果第一个阶段2010年6-8月调查手术后患者332例,发生手术后感染33例、36例次,感染率9.94%、例次感染率10.84%。第二阶段在实施干预措施后(2010年9-11月)调查术后患者332例,发生术后感染15例,感染率为4.52%。感染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居首位。从第一阶段36次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3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4.10%,革兰阳性球菌占25.64%,其余为真菌。结论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采取干预措施后感染率明显下降,据此制定出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西南医院背驮式肝移植时肝流出道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67例背驮式肝移植时肝流出道重建的方法改进及效果。结果 肝移植病例围手术期死亡 7例 ,手术死亡率为 10 45 %。并发症 :肺部感染 3 8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10例 ,腹腔内出血 6例 ,ARDS 14例 ,肝动脉血栓形成 1例 ,胆漏 1例 ,无肝脏流出道梗阻。 2例存活超过 3年 ,8例存活超过 2年 ,19例存活超过 1年。结论 肝流出道重建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背驮式肝移植的成功率 ,减少技术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移植后,由于手术创伤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极易造成急性肾功能不全,其诊断和治疗,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目的:分析肝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和诊治经验.设计、时间及地点:2004-01/2006-12在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完成.对象:肝移植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37~67岁,平均(48.5±8.9)岁.根据原发病分为肝硬化组21例,包括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6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组16例.移植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方法:按背驮式改进方法实施供肝和病肝病切除及肝脏血液流出道重建.移植后每天查血和引流物细菌培养1次,每天查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肾功能及肝功能检查2次以上.肝移植患者术后常规应用三代头孢雷素、大扶康及更昔洛韦或并用万古霉素等药5~7 d预防细菌、霉菌及病毒感染.主要观察指标: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患者的临床特征、尿量变化、治疗转归情况等.结果:肝移植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19例,死亡5例,14例患者于术后两三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肝移植相关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与感染、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关(P < 0.05).结论:肝移植相关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为51.35%.死亡率为26.32%,早期诊断和治疗肝移植相关肾功能不全是提高肝移植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颖  黄燕飞  汪正铎  戴传文 《疾病监测》2021,36(11):1212-1216
  目的  分析一起由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针对冠状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一起由HCoV-NL63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8月24 — 29日,某看守所A、B两个监仓120名在押人员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例43例,发病高峰在27 — 29日。 A、B监仓罹患率分别为55.0%(33/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个监仓检出HCoV-NL63病毒阳性者43例,感染率为35.8%(43/120),其中A仓为51.7%(31/60),B仓为2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个监仓的隐性感染率为16.7%(20/120),其中A仓为20.0%(12/60),B仓为13.3%(8/60)。 病例临床症状以咽痛、咳嗽、流涕等为主。 50~59岁年龄组人群的罹患率和感染率较高,但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CoV-NL63在密集环境人群中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暴发,需加强此类场所HCoV-NL63等人冠状病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特点及耐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34例)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依据不同感染菌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内细菌所占百分比,同时针对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进行耐药率分析。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 61 例, 占总病例数的11.42%,共分离出病原菌 78株, 45 例患者为单菌感染(73.8%),16例患者为复合菌感染(26.2%),其中15例为两种菌感染,占复合细菌感染的93.8%;78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40株(51.3%), 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革兰阴性菌的37.5%;革兰阳性菌32株(41.0%),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59.38%,且屎肠球菌总菌株数(19株)高于大肠埃希菌(15株);真菌6株,占总菌株数的7.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分别是93.3%、80.0%、73.3%;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均为6.7%;未见对厄他培南、美洛西林的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8.4%、63.2%、57.9%、42.1%;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1例菌株,为屎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细菌感染以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严重,临床应依据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 ,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变 3 4例 ) ;恶性疾病 2 2例 (其中HCC 19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5 4例次 ,其中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 4例 ,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 ,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 2例 ,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 1例 ,胆瘘 6例 ,肺部感染 2 1例 ,肠道霉菌感染 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 ,随访 2~ 41个月 ,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 6例 ,随访期死亡 6例 ,目前生存 60例 ,总生存率为 83 3 3 % ,存活超过 1年者 3 2例 ,最长已达 3年 5月。结论 我国肝移植患者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 ,这类病人肝功能不良 ,凝血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 ,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重型肝炎30例、肝硬化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3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控制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6.67%和21.88%(P〈0.05),医院感染后控制率为分别为35.71%和85.71%(P〈0.05);肝硬化医院感染率为39.39%和17.65%(P〈0.05);医院感染后控制率为28.57%和83.33%(P〈0.05);观察组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1.4±15.6)d和(47.2±16.7)d,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9.4±28.9)d和(64.3±28.4)d。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合并医院感染后控制较容易,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重型肝炎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囊炎胆石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本院2005年至2008年收住的乙肝性肝硬化患者87例,均行肝胆B超检查、肝功能检测;收住胆囊炎胆石症患者94例,均作既往传染病史调查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检测。结果87例乙肝性肝硬化患者中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共占71.2%,94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达57.4%。结论胆囊炎、胆石病的发生与HBV乙肝病毒感染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分级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B级98例,C级8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肝纤维化组,另选择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被研究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分级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C级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0.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阴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9.8%,两组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146,P=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HBT集值超过101 ppm时,其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04~0.82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9%和65.8%。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高,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升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风险升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促进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bacteria in the oropharynx should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OBJECTIVE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0.1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oral rinse in decreasing microbial coloniz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heart surgery.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as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esign was used. Peridex (0.1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was the experimental drug, and Listerine (phenolic mixture) was the control drug. A total of 561 patients undergoing aortocoronary bypass or valve surgery requi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ere randomized to an experimental (n = 270) or a control (n = 291) group. Nosocomial pneumonia was diagnosed by using the criteria established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SULTS: The overall rate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was reduced by 52% (4/270 vs 9/291; P = .21) in the Peridex-treated patients. Among patients intubated for more than 24 hours who had cultures that showed microbial growth (all pneumonias occurred in this group), the pneumonia rate was reduced by 58% (4/19 vs 9/18; P = .06)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idex. In patients at highest risk for pneumonia (intubated > 24 hours, with cultures showing the most growth), the rate was 71% lower in the Peridex group than in the Listerine group (2/10 vs 7/10; P = .02). CONCLUSIONS: Although rates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were lower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idex tha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Listerin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only in those patients intubated more than 24 hours who had the highest degree of bacterial coloniz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消化道真菌定植和感染的发生率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7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定期检查咽拭子和肛门拭子,观察真菌定植和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病情进行其它部位的真菌检查。结果:慢性肝病患者消化道真菌定植率为49.0%(77/157),消化道真菌感染率为10.2%(16/157)。63%(10/16)的患者在真菌感染之前有真菌定植。检出的真菌以假丝酵母茵(念珠菌)为主,占83.8%(129/154)。结论:慢性肝病患者消化道真菌定植较为普遍,且大部分感染之前就有定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