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类药物因肾毒性小,正规应用多数安全有效,是肾病科常用药,但也有因个体差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33例应用头孢他啶出现不良反应,且均被延误诊断,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45~82岁,平均66.3岁。入院诊断:①慢性肾衰竭(CRF)29例,均因并发其他系统感染使用头孢他啶,其中合并急性咽支气管炎10例,肺炎5例(4例伴腹水及胸腔积液),胃肠炎5例,尿路感染4例,腹膜透析并腹膜炎3例,胆囊炎2例;②急性肾衰竭(ARF)4例,系转院患者,因其他感染性用头孢他啶致ARF,其中患肺炎2例,胆囊炎、…  相似文献   

2.
头孢他啶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国民 《临床医学》2007,27(4):86-86
目的了解头孢他啶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应用头孢他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为2-12d。结论患者应用头孢他啶时应注意监测,及时识别和处理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头孢他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1过敏反应 例1:男,78岁。因细菌性肺炎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治疗3d后,四肢皮肤出现红色充血性皮疹,即停药予脱敏治疗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4.
头孢他啶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1过敏反应 男,18岁。因脑外伤给予头孢他啶4.0g+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2次/d,5d后患者胸腹部、双下肢、双足出现大片红色丘疹,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10d后药疹消失。  相似文献   

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他啶别名:头孢噻甲羧肟、头孢塔齐定、噻甲酸肟头孢菌素、凯复定、复达欣、CAZ,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活力较强,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具有较强作用。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头孢他啶为第3代头孢菌素,具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适用于敏感革兰氏阳性杆菌所致的多种感染,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40岁。因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1周,于2005年10月12日入院。过去史:20年前患急性乙型肝炎,近10年来反复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复常。2年前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入院体检:体温38.7℃,脉博93次/ min,血压128/74 mmHg。神志清楚,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搜集并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类型为消化道反应(64.7%),其次为过敏反应(11.8%),以下依次发热(9.8%),血液系统反应(6.9%),肝脏毒性(3.9%),心脏毒性3例(2.9%)。102例不良反应中,评定为肯定9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病例8.8%;很可能67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病例65.7%;可能26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病例25.5%。男性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尤其应关注60岁以上老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当温度与时间变化时比较头孢他啶在三种液体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头孢他啶分别溶解在三种液体中时,在室温及冰箱环境中不同时间的浓度。结果:头孢他啶在同一溶液不同温度时(室温和冰箱)在相应时间内浓度无显著改变(P>0.01);在同一温度不同溶液中,相应时间内,浓度无显著改变(P>0.01);在同一温度同一浓度不同时间内浓度发生显著改变(P<0.01)。结论:头孢他啶溶解后不能放置在冰箱保存至第2天使用;头孢他啶既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也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相似文献   

11.
头孢哌酮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智丽敏  张志清 《临床荟萃》2003,18(20):1198-1199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sodium)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自 1981年在国内开始应用以来 ,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不良反应类型和涉及组织或器官也更多 ,甚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 ,故有必要对头孢哌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检索《药物不良反应 196 0~ 1997》多媒体光盘[1] ,查阅国内公开发表医药学期刊 1988~ 2 0 0 0年底有关头孢哌酮不良反应报道 ,共查阅期刊 4 3种 ,其中刊载头孢哌酮不良反应报道共 74篇 ,涉及病例 14 7例。我们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类 ,并就其发生情况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综述。1 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类…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然而.中药历来被人们误认为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致使许多人对中药长期、大剂量服用或随意服用。其实中药也与西药一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特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毒性或副作用等。这便是中医中药所讲的“偏性”。中药之所以能治病也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生理的“偏性”,即所谓以偏治偏。因此,中医药理论明确讲明,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也说明从古至今,中药的毒副作用被医学界所重视。当然毒性有大…  相似文献   

13.
头孢他啶和盐酸氨溴索的配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娜 《护理研究》2005,19(8):1451-1451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于临床,原来的静脉注射药物禁忌表已经不能满足新药配伍的查询要求。在临床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头孢他啶与盐酸氨溴索二者配伍会出现白色混浊。  相似文献   

14.
周东辉  张群智  钟恢海 《新医学》2010,41(4):244-246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与氨苄西林治疗伤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予氨苄西林3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0~14d。记录治疗前61例伤寒杆菌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伤寒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完全退热时间、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伤寒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以氨苄西林最高,为8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3%。两组均全部完成疗程。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后的完全退热时间为(5.0±1.8)d,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为(7.2±2.7)d,住院时间为8~25(14)d;对照组则分别为(7.6±2.4)d、(10.0±3.6)d、12~33(18)d。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39)和8%(3/37),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头孢他啶治疗伤寒临床疗效优于氨苄西林,是快速、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头孢他啶是一种氨基噻唑类第3代头孢类菌素抗生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每瓶含0.5g或1.0g头孢他啶及60.5mg或121mg碳酸钠,当加入生理盐水等稀释液时,头孢他啶便泡腾溶化成为注射用溶液。因含有碳酸钠故其在泡腾溶化进程中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力增高。由于过高的瓶内压  相似文献   

16.
卡托普利为一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临床主用于治疗各类型高血压,特别是常规疗法无效的严重高血压。随着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卡托普利已成为老年人的常用药品之一。但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患者对该药的耐药性虽然比较好,但并不是绝对安全。现就近年来报道的关于老年人应用卡托普利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泛影葡胺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高渗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 ,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近年来 ,过敏试验阴性 ,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增多。下面对泛影葡胺不良反应的类型、诊治、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予以综述。1 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1.1 过敏性休克 有关文献[1:2 36,2~ 5,6:30 ] 报道了多例病人在注射泛影葡胺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 ,以瘙痒、皮疹、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经抗过敏、支持、对症治疗后抢救成功。王志宏等[6:30 ] 报道 1例 75岁女性病人 ,加压注射 6 0 %泛影葡胺时出现全身麻木 ,面色由红变青…  相似文献   

18.
28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会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甚至有害或意外反应(ADR),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有资料表明,在住院患者中有10%--20%发生ADR。随着临床用药数量及种类日益增多,ADR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DR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收集285例ADR,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药物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会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甚至有害或意外反应(ADR)[1], 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有资料表明,在住院患者中有10%~20%发生ADR[2].随着临床用药数量及种类日益增多, ADR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 ADR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收集285例ADR, 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市中心医院2002-06/2005-06药物不良反应125例报告记录资料。结果:分析发现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61%,涉及药物品种也最多,有21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最为多见。结论: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