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强化康复医学理念,学习中医康复方法,掌握常见康复适应证治疗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既重视传统中医康复理论及其治疗特色,又强调现代康复医学的功能评定及治疗方法的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笔就重视康复医学理念,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进行了一些探索,呈之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柏文婕 《中外医疗》2010,29(5):122-123
文章从中医的文化背景特色入手,论述了现代文化给中医这一古老医学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思考了中医在不同思维体系中可能甚或是应当作出的变革,即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医药的发展寄希望于中医教育.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并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屹立于医学之林,根据中医思维模式的特殊性和影响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因素分析,作为学习中医者,首要任务是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时间规律有周期性、有节律地进行着,疾病的发生多与时辰有关,患病之后,也有周期性的轻重变化。在治疗上,中医提倡因时制宜。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环节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时间治疗学。笔者通过学习前贤经验,参考有关资料,现将中医择时治疗浅谈如后。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仍存在瓶颈,而中医全科医学作为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的主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我国中医与西医并存的国情下,中医全科医学在保持传统中医学“全科”特色及优势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临床经验,不断探索实践,融合现代医学的模式及经验技术,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为社区居民解决身体健康问题。本文全面阐述了中医全科医学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提倡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及全科医学优势及特色,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防治心血管疾病;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模式,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中医“治未病”医疗措施,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疗、康复、预防及保健,减少心血管疾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以缓解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医疗压力。中医全科医生作为中医学的传承者、实践者及社区居民健康的服务者,为居民提供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综合的、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在国家基层医疗建设的大力支持及中医全科医生的不懈努力下,中医全科医学将成为未来中国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试谈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交融对中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洁 《医学与社会》2004,17(2):37-38
中医和西医这2种医学体系分别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至16世纪,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西医学传入中国,在中国出现了2种医学体系同时并存、相互争鸣的局面。西医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不断地向中医界渗透、冲击。从而出现了“汇通学派”,其后又有中西医结合的多种尝试。西医学的引进逐步影响、改变着中医界人员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面临着来自许多方面的挑战,中西医2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理念和方法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新的思维定式,主导着中医…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思维——亟待加强的教学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思维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 ,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过程和形式上 ,中医临床思维都表现出与现代医学不尽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当前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均难以完整和真实地反映中医特有的临床思维 ,因而降低了理论教学的实践性。认为对现代医学教学进行简单模仿和移植极不可取 ,中医的课程体系必须符合中医理论特点及发展水平 ,其中强化经典医籍教学、增加医案解析课程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1、中医与西医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医学模式、思维方式、科研程序等诸方面是有区别的 祖国医学产生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社会,它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为指导,属经验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在感性认识层次上,注重直接观察;在理性认识层次上,重视整体思辨,在思维方式上是取类比象,属发散性思维;在科研程序上“归纳——演绎”。如中医称“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天人合一”,既讲辨病,又讲辨证;人文化倾向十分明显,所以,在临应用中,中医强调宏观系统,总体联系把握疾病性质,并有立体开放思维等优点,又有微观定量分析欠缺,实验、化验手段不够,平面清晰思维不足等弊端。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型、创新型思维,影响着中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医要发展,必须大力提倡发散思维,在医、教、研等方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使中医能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致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该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生理上强调机体自我平衡,病理上则突出失和的状态,治疗上讲究恢复失衡。教师正确理解致中和思想的理论内涵,明确其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仅有利于培养新生的中医思维方式,也为之后的中医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医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受到强大的冲击.中医该走向何方,该如何发展,该如何面对和适应这场全球性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华民族的中医事业怎样提高,这是每个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就中医特色及其发展做一探讨。.1中医特色中医从整体、直观、朴素地反映了机体潜在的生理或病理的变化.在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运用不同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中医学是在哲学思想基础上经过长期的临术实践逐步形成的,它是哲学思想在医学领域的体现,古人通过观察人的生理,病理现象以…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循证医学的现况和内容,比较了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认为应当借鉴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籍以加速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提高中医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学思维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西医的差异源于其思维模式的不同,形成过程各有其深刻的哲学背景。中医强调整体性,着眼于你体综合功能状态以及各种因素的关联,而综合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以在多空间中表示出来,因此,中医可称为多维医学。  相似文献   

14.
怀疑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法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的观念为世人所推崇。笔者通过分析当代的个性化思潮、信息的多样化及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 ,突出强调在当代中医教学中实施怀疑法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现实意义。认为在当代中医教学中大力实施怀疑法 ,势在必行 ,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与西医有着迥异的哲学思维。本文从中、西医的历史内涵、思维方法、理论指导及哲学体系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与西医本质不同,思维迥异。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中医重在整体,西医重在还原。现今医学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其道路是一个西医同化中医的过程,不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要发展,应首先考虑传统化,即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环境具体灵活地结合“现代化”。中医、西医如果可以分别独立发展,各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谈中西医结合,即精通中医者与精通西医者一起协作,或许更利于中医的发展,彰显中医的优势,其远期医学环境亦会优于现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状况调研分析,发现临床教学中存在运用和实践中医知识的机会不多、学生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临床医生带教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倡应坚持不懈地突出中医特色,积极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加强中医示范教学病房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著名论题,强调人道应同天道一样,顺乎万物之自然,遵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道法自然”的观点促进了中医时间医学思想的形成,《思考中医》一书也始终贯穿了这一思想。但如果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很容易陷入董仲舒所提倡的天人相应论的泥潭,《思考中医》一书也未能避免。  相似文献   

18.
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首次运用发生学原理,从传统文化、思维和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出,以诸子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决定和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走向;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则渗透入中医养生理论之中,使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内经》首次站在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养生,将散见于各家的养生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挥,并最终升华为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从而成为中医养生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干。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角度剖析了中医辨证的局限性:一是强调内外相袭的普遍性而忽视内外不相袭的特殊性;二是强调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性而忽视本质与现象的对立性;三是强调机体功能紊乱而忽略组织结构的变异;四是强调证候模糊定量分析而忽略“度”的判断。认为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医辨证理论,树立科学的辩证的理论思维,并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证候进行客观化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医思雏方式直接决定着中医学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走向,中医学科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其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准确把握和运用中医固有的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具体思维方法,也才能正确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中医思维方法》全面、系统、深刻地诠释了中医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内涵、特征、联系与区别,凸显了中医思维的文化内涵,凝练出了中医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展示了中医重视生命的理念,全方位的总结了中医思维的内容。学习和掌握中医思维方法,不但有利于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而且能很快地运用中医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故中医思维方法是开启中医药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