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10例颅内非松果体生殖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报道10例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该组10例随访6个月~7年,2例于术后1~3年肿瘤复发而经再次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肿瘤消失,1例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存活的9例定期复查CT或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且无放化疗不良反应,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鉴于生殖细胞瘤的性质和部位,即使全切后也难免复发和转移,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化疗,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对于不适合手术的病人直接行化疗、放疗再化疗的综合方案,预后效果满意,故可将联合化疗作为治疗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高度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转移扩散。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追踪观察了2例手术证实的生殖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经过和MRI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李争春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121-121
1病例报告患者,男,17岁。主诉:因3个月前出现复视、厌食、恶心、呕吐,时感头痛,伴口渴多饮,体重下降。来我院眼科就诊,查体:视力右眼1.2,左眼1.2,双眼外观未见异常改变,眼球运动无障碍。双眼底:视神经乳头境界模糊不清、水肿、隆起、伴少量火焰状出血。头部CT扫描:松果体区见1.2cm×1.2cm高密度影,CT影值5.73Hu左右,其内可见扩张积水,诊断:松果体区占位病变(生殖细胞瘤)。3天后到中国医大附属一院行头部MRI检查确诊为:松果体占位病变生殖细胞瘤。诊断明确后在中国医大经连续11次放射治疗后来我院,检查:眼底水肿明显减退,视力无改变。2个… 相似文献
5.
6.
7.
<正>患者,男,26岁,主因发现脑部肿物3月余于2008年12月入院。入院时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球运动灵活,听力正常,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患者于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偶尔发作1次,程度不重,尚可忍受。9月初头痛症状进 相似文献
8.
颅内生殖细胞瘤 (germinom as)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 2 % ,多数发生在松果体区。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少见 ,过去称之为颅内异位松果体瘤 ,以鞍区和基底节区多见。本文报告 8例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4~ 18岁。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占同期颅内生殖细胞瘤的 44 .4%。病程 3个月~ 4年。其中鞍区 6例 ,男 4例、女 2例 ;基底节区 2例 ,均为男性。1.2 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临床表现不同。肿瘤位于鞍区者主要临床表现为 :(1) 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崩症且均为首发症状。 2 4h 尿量 30 0 0~ … 相似文献
9.
10.
11.
作者自1977年3月~1997年3月共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37例,复习文献,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6例,女11例,男女之比2.4∶1。年龄6~53岁,25岁以下2例,占72.9%。松果体区19例,鞍区11例,大脑半球3例,基底节区2例,侧脑室1例,小脑半球1例,其中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合并畸胎瘤1例,鞍旁生殖细胞瘤合并颅咽管瘤1例。1.2 临床表现 见表1。1.3 治疗 ①治疗方法 本组37例除7例松果体区肿瘤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余30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2.
凡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统称为生殖细胞瘤。最常见的部位在卵巢及睾丸中,此后在颅内、咽后、纵隔、骶尾部均有发现,常发生在人体中线部位。亚洲生殖细胞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根据WHO分类,包括6类,分别为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以松果体区的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约占松果体区肿瘤的50%。Jeunings[1]统计389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所占比例,生殖细胞瘤占65%,畸胎瘤占18%,胚胎癌占5%,内胚窦癌占7%,绒癌占5%。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占颅内肿瘤0.5%~5%;占儿童脑肿…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37(3)
目的 浅谈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选患者均行CT 平扫+ 增强扫描,16例行MR平扫,1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恶性畸胎瘤常为囊实性包块,CT平扫呈低、等密度影,可伴囊变和出血,MRI平扫呈低等高混杂信
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平扫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胚胎性癌内部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
或坏死,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多无典型信号.结论 熟练掌握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做出
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放射治疗证实的8例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8例肿瘤均可见鞍上区及松果体区两个病灶共16个病灶,MR表现为较均匀稍长T1、等T2或长T2信号,5个病灶内见多个点状更长T1长T2坏死囊变信号,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16个病灶中11个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5个病灶内坏死囊变不强化呈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对于同时累及鞍上区及松果体区病变者,MRI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匡远深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21(4):15-16
患儿,男性,17岁,偏瘫2年后确诊为基底节生殖细胞瘤,此前曾分别在有症状后3个月和1年时行MRI检查,均报告“未见异常”。患儿,女性,18岁,多饮多尿3年,确诊为颅内生殖细胞瘤,曾被误诊为“原发性尿崩症”,并行药物对症治疗,直至肿瘤侵犯导致患儿视力严重受损才确诊。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罗世祺教授已有200余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经验,他提醒神经科医生应提高对原发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警惕性,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经临床病理及放疗证实的7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病例均进行了MRI常规平扫,4例进行增强扫描,2例加做1H~MRS。结果:7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均为男性,病灶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H~MRS表现为Cho峰升高,NAA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影像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 44岁.主因"松果体区肿瘤、脑室分流减压术后一周"于2004年8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开始出现头痛,2周前头痛明显加重,伴视物模糊.言语思维混乱,不能行走,喷射性呕吐而在外院行脑CT及MRI检查,结果提示松果体区占位,伴幕上脑室扩张、脑积水,增强后松果体区及脑室内可见不规则结节性强化,大小约4.7cm×5.2cm×4.5cm,考虑脑生殖细胞瘤可能.因病情危急,遂在该院给予脑室分流减压 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术后患者颅高压症状缓解,但行动及神态反应仍较迟钝,术后10天来我科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