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普外科2003年~2010年2,05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腹部切口裂开的各种原因.结果 2,05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21例发生了切口裂开,占1.02%.其中全层裂开8例,深层裂开3例,浅层裂开10例.结论 术后腹腔压力、营养状况、血糖控制不佳、切口感染等多因素是导致腹部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6月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切口裂开的原因分布,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腹部伤口裂开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与患者基础疾病,术中麻醉,缝合技巧,术后护理等有关。结论从患者入院开始就应注意与切口裂开的有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缝合技巧均有助于降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并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6月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切口裂开的原因分布,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腹部伤口裂开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与患者基础疾病,术中麻醉,缝合技巧,术后护理等有关.结论 从患者入院开始就应注意与切口裂开的有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缝合技巧均有助于降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2月-2008年2月本科室18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与感染、患者自身情况、术中操作及围手术期护理有关。结论预防感染、术中规范操作、重视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函  朱楚刁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13-2814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2例.分为物理治疗组42例。应用微波、氦-氖激光及特定电磁波进行体外照射治疗配合切口换药,常规治疗组30例,仅予常规清创、引流及换药治疗。结果:物理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中,切口裂开≤3cm患者的切口一期愈合率分别为100%伽64.7%(P〈0.01),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8±2.3)d vs5(14.7±5.8)d(p〈0.01);切口裂开〉3cm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9±3.5)d vs(20.4±6.4)d(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能明显提高腹部脂肪液化切口的一期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腹部切口裂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收集我院普外科自1993年12月-2004年9月共收治的腹部切口裂开患者27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诊治手段及麻醉水平的提高,手术年龄的指征放得很宽,老年人的手术逐年增多口但是,术后腹部切口裂开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威胁到生命。我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病人45例,年龄大于60岁者30例,占68.2%。现就影响老年人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切口裂开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0~81岁,平均71.4岁。原发病分别为:恶性肿瘤21例,消化道溃疡4例。胆石症、胆道炎3例,食管静脉曲张伴出血2例。手术方式:胃手术12例,胆道手术9例,肠道手术7例,脾切除术2例,其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2例,均为腹部直切口。30例中18例有合并症,占60%;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5例,肾功能不全1例。2种以上合并症者6例。2原因分析切口裂开是剖腹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治疗、护理方法的改进和缝合器材的进展,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犤1犦。本组病例切口裂开时间4~14天不等,平均8.2天。切口渗血渗液20例,肠或大网膜外露10例。在整个切口愈合的过程中,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氮质血症和长期...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口的愈合是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严格无菌操作、谨慎缝合及抗生素的应用等,但拆线时因脂肪液化,切口裂开时有发生,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程长[1],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精神、经济负担。1临床资料本院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3月腹部切口因脂肪液化裂开者57例,采用糜蛋白酶局部治疗40例,采用局部定时换药、清创、涂生肌散或Ⅱ期缝合等方法治疗者17例。平均治愈天数:前者3~4天,后者16~29天,显示糜蛋白酶局部喷药治愈天数明显缩短,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较好方法。2方法拆线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裂开者,取分泌物涂片除外特殊感染,予…  相似文献   

9.
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2例,分为物理治疗组42例,应用微波、氦-氖激光及特定电磁波进行体外照射治疗配合切口换药,常规治疗组30例,仅予常规清创、引流及换药治疗。结果:物理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中,切口裂开≤3cm患者的切口一期愈合率分别为100%vs64.7%(P<0.01),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8±2.3)dvs(14.7±5.8)d(P<0.01);切口裂开>3cm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9±3.5)dvs(20.4±6.4)d(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能明显提高腹部脂肪液化切口的一期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赵宝勤 《临床医学》2003,23(6):42-4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 :非手术治疗 14例 ;手术治疗 75例 ,全部患者在完善的麻醉下应用间断缝合和减张缝合线 ,其中包括局部伤口不宜立即缝合者及经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而行手术治疗者 11例。结果 :手术治疗 75例 ,除 2例切口再裂开死亡外余均切口愈合良好 ;非手术治疗 14例中 9例发生切口疝 ,死亡 2例 ,切口感染 16例。结论 :规范的手术操作、完善的麻醉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是降低腹壁切口裂开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探讨腹部伤口感染或裂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腹部伤口感染或裂开者立即行清创术 ,在清创后 4~ 6d ,待体温正常 3d ,创面较新鲜时行再缝合术。结果 :12例腹部伤口行再缝合术患者均在术后 14d门诊拆线 ,全部线性愈合 ,疤痕较少 ,切口愈合整齐。结论 :对感染的腹部伤口行再缝合  相似文献   

12.
腹部切口缝合处在生理愈合期间,可发生裂开。部分裂开者可发生切口疝,伴全层裂开者内脏可脱出切口。切口裂开以50岁以上男性患者居多。切口裂开以术后第7天为多见,多在拆线后当天或近期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伤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伤口裂开各种发病因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本组9例全部裂开急诊二次缝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行切口腹带保护+换药治疗;2例部分裂开行切口腹带保护治疗;1例部分裂开行急诊二次缝合。结果 本组10例急诊二次缝合,其中9例伤口愈合,1例术后10d二次裂开,行伤口腹带保护换药4月后愈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行切口腹带保护+换药治疗,其中1例80d后方愈合,另1例因高龄病重放弃治疗死于全身衰竭。2例部分裂开行切口腹带保护治疗愈合。结论 伤口裂开与机体基础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压增高、伤口感染、切口保护不力等因素直接相关。有术后伤口裂开倾向者,围手术期应加强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缝合伤口时预见性增加减张缝合,术后加强伤口有效保护及护理指导。腹部切口一旦发生伤口裂开,只要情况允许均应及时二次缝合,避免切口疝及伤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带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例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高危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病人腹部手术后采用腹带预防,对照组病人腹部手术后不采用腹带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腹部切口愈合时间、腹部切口裂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部切口裂开1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部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为19.46 d±1.03 d,对照组为21.32 d±1.52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带可明显降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对切口愈合速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腹带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云  黄敏英  邱丽萍 《全科护理》2009,7(34):3123-3124
[目的]观察腹带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例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高危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病人腹部手术后采用腹带预防,对照组病人腹部手术后不采用腹带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腹部切口愈合时间、腹部切口裂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部切口裂开1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部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为19.46d±1.03d,对照组为21.32d±1.5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带可明显降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对切口愈合速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用庆大霉素配合红外线照射切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芒硝和大黄细末均匀混合对患者伤口进行外敷处理。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切口痊愈率及切口再次裂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切口痊愈率以及切口裂开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中西结合法进行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2001年1月—2003年9月对腹部切口裂开12例采用高渗葡萄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引起切口裂开的原因,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方法现场调查手术病例,同时对环境物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该医院妇产科在1个月内进行35例妇产科手术,连续发生6例手术切口裂开,其中4例发生切口感染。在所发生的手术切口裂开的病人中,多数患者为过度肥胖,并恰逢当地气候异常寒冷。各类环境及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96.67%。结论该医院妇产科连续发生6例手术后切口裂开并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病人由于肥胖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要求外科医生加强患者支持治疗,重视手术技巧,强化无菌操作,有效控制了手术切口裂开和感染。  相似文献   

19.
陈永惠 《护理研究》2004,18(8):1462-1463
为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本文对近4a我科腹部手术病人2294例中发生切口裂开的1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带固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 2009年1~12月,选择200例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腹带同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同时若不需要砂袋加压时,根据病情需要还可取下砂袋继续使用腹带加压切口1~3d.对照组:术后常规砂袋压迫腹部切口4~6 h.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腹部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切口感染及裂开.对照组有1例出现手术切缘渗血,3例出现切口渗液,1例切口裂开.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腹部压迫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结论 腹带固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的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有效,较常规压迫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压迫止血、减轻疼痛、防止切口崩裂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