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nontoxic differentiation inducer, sodium phenylacetate (NaPA) on breast cancer MCF-7 and MDA-453 cells in vitro. Methods The anchorage growth assay, ELISA,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PA on MCF-7 and MDA-453 cells. Results NaPA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MCF-7 or MDA-453 cell growth, including anchorage-dependent and anchorage-independent growth, but il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normal amnion tissue Wish cells and adult hepatic cells L-02. In addition, NaPA could enhance the expressions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 HLA ) class Ⅰ and Ⅱ molecules on the surface of MCF-7 and MDA-453 cells. Electron micrographs demonstrated richer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mitochondria in NaPA-treated MCF-7 and MDA-453 cells, in contrast to the scant before-mentwned structures but scattered cytoplasmic polyribosomes in the untreated ones. Conclusion NaPA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phenotype rever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potential in cancer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毒性分化诱导剂苯乙酸钠(NaPA)在体外对胃癌MKN-28和MKN-45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表型的影响。方法 以^3H-TdR掺入法和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分别检测了MKN-28和MKN-45细胞的着壁依赖性和着壁不依赖性生长。以酶联吸附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了MKN-28和MKN-45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分子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以电子显微镜观察了MKN-28和MKN-4 相似文献
3.
TheantigenisrecognizedbycytotoxicTlymphocytes(CTL)specifically,theCTLcankillthetargetcellsonwhichsurfacespecificantigenicpeptidespresentedbyhumanselfmajor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HLA)moleculesexpress,soCTLismainlyresponsiblefortheeffectiveantitumorimmuneresponse.GreateffortsarebeenconcentratingonadoptiveimmunotherapyoftumorwithspecificCTL.Tumor--specificCTLwasobtainedmainlyfrommixedcellcultureof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or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andtum…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苯乙酸钠 (NaPA)对家兔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 :用 2 4只大耳白家兔制作背部创伤模型 ,随机分为静脉用药、局部用药与对照 3组 ,每组 8只 ,实验观察至创伤后 2 1d。结果 :两用药组于创伤后第 6天起 ,创面明显比对照组缩小 (P <0 .0 5 ) ;创伤后第 15天起两用药组愈合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 (P <0 .0 5 ) ;创伤后不同时间 3组家兔纤维结合蛋白水平 (fibronectin ,Fn)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苯乙酸钠静脉或局部给药对创伤愈合均有促进作用 ,创面愈合与纤维结合蛋白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吴承玉教授创建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将藏象辨证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辨治,通过病证结合,从症辨证,明辨病位,详审病性,使复杂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的辨证更为简便、精准。肝、脾、肾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病位,气滞、痰、瘀、火毒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病性。运用藏象辨证原理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病证结合施治,使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蒋益兰教授从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乳腺癌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益兰教授为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肝郁、脾虚、肾亏、冲任失和密切相关,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瘀、毒,从平调肝气、健脾化痰、补肾滋阴、调补冲任出发,以四君子汤、逍遥散、二至丸等方药加减,佐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莪术、鸡血藤、土贝母、夏枯草、猫抓草、生牡蛎、山慈菇等治疗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林毅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乳腺病专家,在运用中医药抑制乳腺癌复发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毅教授认为由于可手术乳腺癌要经历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巩固期治疗不同阶段,而每个阶段的中医病机变化、治疗目的均不同,因此主张可手术乳腺癌应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即分为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4个期进行辨证治疗。同时林毅教授还主张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生活调护,增强患者治疗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初步建立其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方法]筛选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提取和分析,征询全国乳腺癌以及中医诊断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后,初步建立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归为4类,每类中取载荷0.5以上的症候变量为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将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每一型均包含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结论]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标准模型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以及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S中乳腺癌干细胞的含量和细胞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以及MCF-7、MDA-MB-231S进行检测和分选,并测定不同细胞亚群在裸鼠体内重建肿瘤的能力。结果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以及MCF-7、MDA-MB-231S细胞的CD44和CD24表达与分布不同;和人乳腺癌原代细胞相比,MCF-7、MDA-MB-231S细胞中乳腺癌干细胞的含量更高(P<0.01)。结论和人乳腺癌原代细胞相比,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含有更高比例的乳腺癌干细胞,并且细胞表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分化诱导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电镜形态学的观察,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分化诱导乳腺癌A431细胞株,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更多的细胞被阻止于G1/G0期,放射敏感性增强.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分化诱导能增强乳腺癌A431细胞株放射治疗敏感性,并与浓度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选取青年(≤35岁)及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病例资料206例,对比分析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在2006年1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共20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06例中两组的病理类型均以浸润型导管癌为主,但青年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ER、PR、C-erb-2)检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较绝经后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学分极高),生物学性质恶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阿霉素体外抗乳腺癌Hs578T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 的表
达;MTT法检测阿霉素的细胞毒性;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阿霉素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阿
霉素对细胞晚期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可以显著增强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P<0.01);MTT结
果表明在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形成的条件下,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阿霉素组(P<0.01);Annexin V/PI
双染法显示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阿霉素组(P<0.01);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丙戊酸钠
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阿霉素组(P<0.01)。结论丙戊酸钠可显著增强阿霉素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的
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达;MTT法检测阿霉素的细胞毒性;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阿霉素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阿
霉素对细胞晚期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可以显著增强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P<0.01);MTT结
果表明在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形成的条件下,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阿霉素组(P<0.01);Annexin V/PI
双染法显示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阿霉素组(P<0.01);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丙戊酸钠
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阿霉素组(P<0.01)。结论丙戊酸钠可显著增强阿霉素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的
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检测他莫昔芬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体外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通过real-timePCR方法观测他莫昔芬处理后细胞抗氧化物酶:SODI、SODFI和CAT的变化,同时应用XTT测量细胞存活率。结果 他莫昔芬提高SODI、SODFI和CAT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XTT测定结果显示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他莫昔芬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中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丁酸钠诱导的人大肠癌细胞成熟分化中的表型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食物纤维成分之一丁酸钠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流式细胞仪、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经丁酸钠诱导后低分化大肠癌细胞系Clone-A细胞生长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经丁酸钠诱导后,Clone-A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诱导后Clone-A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由圆形、不规则形变为扁平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同时,丁酸钠作用2d后,细胞表面伸出丝状伪足,4d后明显变长,胞浆内质网、高尔基体数量及密度增加,内质网集核周围并铺展于胞质内,形态趋于正常。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生长,诱导其成熟分化,使其一些恶性表型逆转。 相似文献
15.
异博定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异博定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对阿霉素的耐药性。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查异博定对MCF-7/Adr细胞的药物浓度变化。结果:异博定可提高肿瘤细胞的药物浓度(P<0.01),并且使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20倍。结论:本实验证实异博定可增加细胞内抗肿瘤药物浓度,逆转细胞的耐药性,为临床应用异博定逆转肿瘤的耐药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3种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α ,干扰素 γ和IL 6 )对乳腺癌细胞钠碘转运体 (NIS)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乳腺肿瘤组织NIS的表达特点和调控因素。方法 :采用乳腺癌细胞株MCF 7进行培养 ,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 α、干扰素 γ或IL 6进行刺激 72h培养。采用RT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NIS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MCF7在经过肿瘤坏死因子 α、干扰素 γ或IL 6刺激后 ,细胞中NIS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并且与细胞因子浓度浓度成反比趋势。结论 :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干扰素 γ和IL 6对乳腺癌细胞MCF 7的NIS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这提示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调节乳腺癌NIS基因的表达 ,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BCLT)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对比具有BCLT和非BCLT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形态学病理特征和相关分子的表达特点。结果 20例为非BCLT,30例为BCLT;BCLT与非BCLT在核级别、Ki67表达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BCLT的三阴性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均较为独特,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较为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患者好发骨、肝和肺转移,预后往往较差。根据Paget提出的“种子与土壤”学说,不同的组织微环境对癌细胞存在不同的吸引。研究表明,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可提前在乳腺癌转移部位募集,并在乳腺癌细胞多个转移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乳腺癌原发灶之外促进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DSCs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乳腺癌转移的多个环节,包括在外周循环、转移前微环境和转移灶中的促转移机制,以及靶向MDSCs治疗乳腺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袁秀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4):50-50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一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所收治的6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例均行经典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随访4例出现远处转移并死于该病,2例健在。结论副乳腺癌临床少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术后病理,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