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 11例病灶中,囊性结构为主7例,囊、实结构比例相仿3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CT平扫病灶呈类圆形低密度团块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对其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的患者,分别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CT脑灌注成像,对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做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能很好地显示烟雾病狭窄段及周围侧枝血管。CT灌注成像双侧狭窄患者血容量(CBV)双侧均加大,达峰时间(TTP)双侧均延长,平均通过时间(MTT)较重的一侧延长。单侧狭窄患者病变侧CBV加大,TTP延长。结论 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烟雾病的特征性表现显示良好,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胸部CT导引下穿刺活检中CT定位、取材穿刺方法。方法 选择56例胸部位置较深小病灶患者的完整病例。分别计算用不同方法和不同部位的病灶检查的准确性,并对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一次穿刺进针到位准确率和取组织成功率都达到了100%,对肺部恶性病变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高。结论 利用胸部病灶精确定位穿刺辅助器械进行胸部较深小病灶穿刺,操作便捷,使胸部病灶取得充分的组织学标本而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n-phase和out-phase图像在脊柱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脊柱病变43例,现行常规磁共振扫描,随后进行化学位移成像,分别得到in-phase和out-phase图像,测量并计算信号强度比。4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26例(23例转移瘤、2例多发骨髓瘤和1例脊索瘤),7例急性压缩性骨折,4例炎性改变,6例终板炎,43例患者中意外发现血管瘤7例。对良恶性两组病灶的信号强度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6例恶性病变,累及椎体病灶与邻近正常椎体相比,in-phase图像上病灶呈稍低或等信号,out-phase图像上呈高信号,恶性病变的SIR为1.23 ±0.16;17例良性病变in-phase图像上呈低或等信号,out-phase图像上呈等-低信号,SIR 0.74 ±0.11,良恶性病变信号强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学位移成像的in-phase和out-phase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薄层CT扫描在颅脑外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薄层CT扫描在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薄层扫描结果,分析薄层扫描鉴别诊断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结果 50例中18例疑似颅骨骨折得到确诊,其他排除并给予相应诊断。结论 薄层扫描能克服常规扫描中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对颅骨骨折假象、不明显颅骨骨折和部分颅内出血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多层CT检查的规范化、程序和方法。方法 对50例中老年腰腿痛患者,分别行腰椎螺旋容积扫描和椎间盘序列扫描,对数据处理,观察分析两者扫描的图像,比较诊断结果和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两者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发现椎间孔变窄和神经根受压的能力比后者强;在非椎间盘病变发现中,前者与后者发现椎体病变例数存在显著差异,其辐射剂量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腰椎多层螺旋CT检查,在保证其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患者身材和个体解剖差异,选用自动曝光控制扫描技术,行腰椎螺旋容积扫描。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诊断颈静脉球瘤的优缺点。方法 根据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CT、MRI影像表现。结果 MRI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和范围,对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结论 CT和MRI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检查时,应根据需要,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小肠间质瘤CT表现为:病变内生性生长3例,外生性生长11例,腔内外同时生长1例,其中良性3例,低度恶性3例,恶性9例。3例良性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3例低度恶性及9例恶性恶性肿块直径大于4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坏死灶及囊变去,3例与肠腔相通,出现气液平,增强后瘤体内及瘤周见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部分肿块侵犯邻近器官组织。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间质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射性脑病的CT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从好发部位、病灶情况及结合临床表现相比病灶情况表现较轻的特点来看,仍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 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2例,双侧副鼻窦发病3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4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