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48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科病房。对象:纳入山东省荣军医院外科2004-06/2005-07收住院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方法:①细胞培养:取流产胎儿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1~2周,最后制成单细胞混悬液。②手术及细胞移植:在全麻下进行,将纯化好的嗅鞘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约0.05~0.20mL)用自制的直经0.45mm的注射器分多点注射于相应脊髓损伤处,术后10~14d伤口拆线。③脊髓功能评定:术前1d及术后2周~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④术后3周~1年观察或电话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感觉功能变化。②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③患者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48例患者中均有脊髓功能的改善,且在术后3周~1年的观察或电话随访中仍呈继续改善的趋势。②感觉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触觉:56.9,51.2,P<0.01;痛觉:55.2,48.3,P<0.01),感觉功能改善以感觉平面下移最明显,一般在两个节段以上。③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44.8,40.7,P<0.01),运动功能改善出现较慢。④植物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18.0,14.5,P<0.01),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如:出汗、肠蠕动增加出现最早。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2.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长期实验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嗅鞘细胞在大鼠完全损伤脊髓内长期存活和修复作用的研究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人类脊髓损伤的观察。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实验室用新生Wistax大鼠嗅球做嗅鞘细胞原代纯化培养,大量增殖后植入完全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同时设立注入DMEM培养液和单纯椎板切除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8,16和24周进行动物神经功能评定(BBB评分);术后24周取损伤段及其邻近脊髓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了解脊髓再生情况;同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情况。选择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3—06/12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术后随访。结果:①手术后4周,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嗅鞘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好于DMEM注射组(P&;lt;0.01);在各个时间段BBB分值嗅鞘细胞移植组均高于DMEM注射组(P&;lt;0.01)。②苏木精—伊红及嗜银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脊髓损伤区及其近端都有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嗅鞘细胞移植组数量多于DMEM注射组(P&;lt;0.01),但都少于相应节段的对照组(P&;lt;0.01)。③24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仍存在于OEG移植组脊髓损伤段周围。④透射电镜结果见嗅鞘细胞移植组胶质瘢痕近端大量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并形成S型突触连接。⑤患者运动功能无显著改善(P&;gt;0.01),感觉功能恢复明显(P&;lt;0.01)。结论:①移植的嗅鞘细胞可在受体内长期存活(至少6个月)并迁移。②嗅鞘细胞移植能促进轴突再生,并对脊髓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嗅鞘细胞移植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近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既往认为中枢神经无再生能力。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改变局部环境,损伤的神经轴突可以有再生能力并能恢复部分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胚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安全、可行和有效恢复神经功能。 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 单位: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二科。 对象:选择2001-11/200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二科治疗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171例。其中完全性损伤147例,不全性损伤24例。伤后时间:0.5~18年。治疗过程经有关医疗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细胞捐献者自愿同意,被治疗者知情同意。 方法:①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12-17d。②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患者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③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2~8周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 主要观察指标: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 结果:17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171例均有部分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其中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34.5&;#177;20、3提高到42.0&;#177;20.0(P〈0.001),轻触觉评分由术前47、2&;#177;24.0提高到61.8&;#177;23.0(P〈0.001),痛觉评分由术前48.6&;#177;23、5提高到64.0&;#177;22、8(P〈0、001)。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1例术区感染导致脊髓损害表现早期加重;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丘脑出血,此3例患者最终因严重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快速促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后,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因素b。方法:①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12-17d待用。②选择2001—11/2004—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西山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志愿接受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300例。其中完全性损伤222例。不完全性损伤78例。病程0.5-31年,平均3.1年。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③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2-8周按ASIA标准评价和随访,比较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按ASI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有部分功能快速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39.1&;#177;20.6)分提高到(45.9&;#177;20.3)分(P〈0.001)。轻触觉由术前(51.7&;#177;24.9)分提高到(63.4&;#177;23.0)分(P〈0.001),痛觉由术前(53.0&;#177;24.21分提高到(65.3&;#177;22.7)分(P〈0.001)。②手术前ASIA级别为A级者222例。术后38例改善为B级。46例为C级。(萤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等因素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快速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并不是影响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多发性硬化一般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干扰素等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改善多发性硬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前后对照、开放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例多发性硬化女性患,33岁,主诉四肢及躯干进行性无力,感觉减退2年。干预: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术前和术后4周运动、轻触觉和痛觉功能评分对比。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4周,患的脊髓功能有部分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运动总分由术前2分增加到4分;轻触觉总分由4增到6分;痛觉由21增至24分。经电话随访半年,运动、感觉以及呼吸功能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多发性硬化患的脊髓神经功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在动物脊髓损伤的模型中,嗅鞘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的再生和恢复脊髓的部分神经功能.部分临床实验证明嗅鞘细胞的移植的确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目的:验证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取流产胚胎嗅球并消化成为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2周左右,制成嗅鞘细胞悬液.选择脊髓损伤患者213例,全麻下将制备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区域性多靶点注射方法移植于损伤脊髓的周围.采用ASIA量表对患者移植前1d及移植后3周~2个月进行评分,评价患者脊髓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于术后3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脊髓功能评分及感觉与运动功能均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01),且随时间延长呈不断改善趋势;最长患者随访5年,未见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减退及移植不良反应.证实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部分恢复及改善其部分脊髓神经功能,且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7.
背景多发性硬化一般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干扰素等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改善多发性硬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前后对照、开放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例多发性硬化女性患者,33岁,主诉四肢及躯干进行性无力,感觉减退2年.干预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术前和术后4周运动、轻触觉和痛觉功能评分对比.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4周,患者的脊髓功能有部分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运动总分由术前2分增加到4分;轻触觉总分由4增到6分;痛觉由21增至24分.经电话随访半年,运动、感觉以及呼吸功能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是致死性人类最严重致残性损伤之一,脊髓损伤的治疗目前仍是困扰科学家及临床医生难题。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是能促进已损伤的中枢神经重新恢复功能最有效的种子细胞之一。因为嗅鞘细胞不仅能促进轴突的再生,且能引导再生的轴突重新进人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与靶器官形成新的功能连接。嗅鞘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脊髓的再生和恢复脊髓的部分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自2004年6月山东泰安荣军医院将嗅鞘细胞采用区域多靶点移植的方法应用到脊髓损伤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可受多种影响因素如受伤的时间、节段、性别等的影响,而患者受伤后应在哪个时间段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关注嗅鞘细胞移植时间窗的选择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泰安荣军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4-06/2007-06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其中男121例,女14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脊髓损伤时间:0~6个月21例,7个月~2年71例,2年以上43例.纳入患者或其(未成年)父母了解这一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和可能结果;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接受细胞移植治疗并签自愿接受协议书;实验和治疗方案符合中国卫生部(91-006)文件规定,经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将流产胚胎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7~15 d待用.产妇同意提供流产胚胎用于实验,此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全身麻醉后,借助显微镜将已培养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多靶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移植到相应的区域内.靶点的选择据损伤情况而定,一般位于损伤区域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侧正常脊髓处.据损伤区域的大小决定靶点的多少,每个靶点注射细胞量约100万单位,悬液约50 μL,含量大约2×1010 L-1,一般为2~5个靶点.③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8周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估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分.结果: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移植时间窗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移植时间窗患者移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分数及分数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存在移植时间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采用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注入或移植等方法可改变损伤脊髓局部环境,促使损伤脊髓恢复部分功能。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炎后遗症的临床实验,观察其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二科病房。对象:选择2004-06/2007-07来源于全国各地的陈旧性脊髓炎患者32例,伤后时间为0.5~7年。患者经各种传统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并遗留各种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岁,急性病毒性脊髓炎18例,急性化脓性脊髓炎8例,结核性脊髓炎6例,发病后均曾给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及各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6例临床表现均为完全性损伤。6例为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胚胎嗅球来自流产胚胎,由患者或家属自愿捐献。方法:取胚胎嗅球,经细胞分离、培养、纯化7~14 d,最后消化成单细胞混悬液,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移植到患者损伤脊髓区域的上下方。术后2周~2个月,采用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ASIA评分标准进行术后评定,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感觉功能变化。②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嗅鞘细胞移植术后0.5-2年,32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51.53±13.41,55.72±10.50;轻触觉:63.06±15.98,69.53±11.68;疼痛觉:64.03±15.01,69.50±12.20,P均<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有助于脊髓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