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径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 996~ 2 0 0 0年在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 36例 ( 4 4侧 ) ,根据是否伴有鼻窦炎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 ,现对此作一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 36例 ( 4 4侧 ) ,男 1 7例 ,女 1 9例年龄 2 3~ 5 6岁 ,平均 38.5岁。伴慢性筛窦、上颌窦炎者 1 4例 ( 1 4侧 ) ,不伴鼻窦炎者 2 2例 ( 30侧 ) ,伴变态反应者 6例 ,均经临床及鼻窦CT确诊。慢性鼻窦炎中Ⅰ型 2期 9例 ,Ⅱ型 2期 5例。囊肿位于内壁者 1 7侧 ,位于底壁 1 4侧 ,位于前壁 9侧 ,位于外壁 4侧。1 .2   手术方法均采用局麻。对伴有鼻窦炎者 ,均先…  相似文献   

2.
上颌窦囊肿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好发于上颌窦的下壁及内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随着微创外科及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开展,传统的柯-陆手术已逐步被鼻内镜手术所替代。我们采用鼻内镜下4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①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②下鼻道开窗径路,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变多发生在上颌窦,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上颌窦病变的处理,鼻内镜手术已基本取代经典的柯-陆手术(Caldwell-Luc),但单纯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处理真菌性上颌窦炎存在病变清除不彻底,术后窦口封闭等可能,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于鼻窦内窥镜下行中鼻道开窗、下鼻道开窗及中鼻道、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2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内窥镜下完整切除,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窦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上颌窦囊肿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窥镜外科切除单纯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单纯上颌窦囊肿27例用鼻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术切除.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康复,随访无复发.结论单纯上颌窦囊肿,经上颌窦鼻内开窗鼻窦窥镜外科手术切除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上颌窦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应用微波辅助技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疗效.方法31例中男19例,女12例,12~52岁,平均30岁,手术经犬齿窝径路,采用小切口,小骨创,在鼻内窥镜监视下微波热凝囊壁,然后用黏膜钳清除残余囊壁,术后窦腔不填塞.结果31例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上颌窦囊肿手术损伤小,视野清晰,出血少,术后痛苦小,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上颌窦钻孔上颌窦囊肿摘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寞囊肿传统治疗方法为口内切口经犬齿窝进路行上颌窦根治术。自1993年以来我科采用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双孔穿刺法摘除上颌窦囊肿38例(42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囊肿的3种手术径路.方法3种手术径路分别是(1)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2)下鼻道开窗径路;(3)上颌窦前壁带蒂骨瓣翻揭径路,分别为20例、5例和5例.结果30例术后随访均6个月以上,经鼻窦CT复查,上颌窦内黏膜光滑、窦内无异物及积液,囊肿无复发,全部痊愈.结论3种手术径路与柯-陆术式相比具有微创,患者出血少,痛苦小,康复快等特点.但这3种术式也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囊肿是鼻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技术是目前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方法。选择何种径路既能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又能减少组织损伤的微创治疗目的,是耳鼻咽喉科医生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我科1993年4月~2005年5月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1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患者168例,男121例,女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6.6岁。并发各期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者136例,单纯上颌窦黏膜下囊肿32例。其中多发性囊肿26例,双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1例。有12例脓囊肿,有上颌…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囊肿手术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缺乏理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外科手术治疗首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41例上颌窦息肉、囊肿、曲菌病、内翻性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清除病灶,其中30例经扩大的上颌窭自然开121径路;4例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7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9例,2例复发,治愈率95.1%.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肯定,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眉弓径路联合鼻内镜技术在侵犯眶内的哑铃形筛窦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2002年8月N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7例侵犯眼眶的哑铃形巨大筛窦囊肿患者,全麻下采用改良眉弓切口,鼻内镜辅助下沿眶壁分离并切除眶内囊肿,然后采用鼻内镜囊肿造袋术,切除囊肿。结果7例患者术中眶内及鼻窦囊肿均能充分暴露,并在直视下全部去除。术后无脑脊液鼻漏、眶筋膜损伤和眶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改良眉弓径路联合鼻内镜行侵犯眶内的哑铃形筛窦囊肿手术,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切口短,瘢痕小,切除彻底,降低复发率,减少对面部美观的影响,是治疗侵犯眶内的巨大哑铃形筛窦囊肿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普遍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术式。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鼻内镜下手术已成为治疗上颌窦囊肿最主要的方法。目前,最为普遍的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摘除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别为92.9%和80.4%(随访6个月时)。回顾性观察51例施CaldwelLuc术的患者,下鼻道造口的术后开放率仅为40.6%。分析38张单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鼻窦CT片,测量对照侧与病变侧的上颌窦口膜样部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差异无显著性。病变侧上颌窦口周围的中鼻甲气化、增生及钩突偏曲、筛泡骨性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关键是窦口周围的解剖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上颌窦内镜翼腭窝三叉神经上颌支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年老体弱患者单独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39例 4 0侧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年老体弱患者在内镜下经上颌窦至翼腭窝在圆孔处切除上颌神经 0 .5~ 1.0cm。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疼痛消失 ,经 2年以上观察 ,术侧上颌神经分布区麻木、感觉异常 ,但无疼痛 ,2例分别于术后 5个月和 12个月出现术侧下颌神经痛 ,上颌区无痛。结论 :内镜下经上颌窦至翼腭窝行三叉神经上颌支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年老体弱、长期单独局限于上颌神经痛的患者 ,但要求其上颌窦腔有一定程度发育和无炎症 ,手术远期效果好 ,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危险 ,在内镜下完成该手术较显微镜下更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鼻孔息肉的起源部位,分析鼻内镜下治疗后鼻孔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间行鼻内镜手术的63例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42例可在上颌窦内确切定位起源部位,其中起源于内上壁16例,后壁为9例,前壁为3例,下壁为3例,外侧壁为2例,上壁2例,前内壁为4例,前外侧壁1例,后上壁1例,外下壁1例;2例起源于鼻中隔;1例起源于蝶窦;1例起源于前组筛窦。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后随访6~30个月,4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5例并发鼻腔粘连,经松解后解除粘连。结论后鼻孔息肉多原发于上颌窦内侧壁。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前明确后鼻孔息肉的起源部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处理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82例采用不同途径寻找上颌窦开口并根据窦口的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的病变情况,决定开口方式与处理方法。结果:随访6个月,发现窦口开发率为84.22%(574/682例),闭锁率为16.88%(106/682)。结论:上颌窦口的处理方法是鼻内窥镜手术重要步骤,也是影响疗效与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