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组织内淋巴细胞激活和效应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异常激活,导致对正常肠黏膜组织的损伤免疫应答,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关键病理特征.在IBD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中,固有层成为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场所,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泌淋巴细胞因子和产生免疫球蛋白.针对不同抗原,B、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应答各异,B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损伤性抗体.T淋巴细胞有Th1和Th17淋巴细胞的过度反应、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缺陷等,本文在此进行了相关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往有关T、B淋巴细胞数量增龄变化的研究结果各异。作者曾发现T淋巴细胞内的线粒体和T、B淋巴细胞胞质内出现一系列老化改变,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与淋巴细胞内线粒体老化有关。为此,对老年人和百岁老人淋巴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对淋巴细胞变化与免疫球蛋白含量间的关系作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活动性结核常伴有B 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和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体外测定T 淋巴细胞对结核蛋白的增殖反应和淋巴因子生成,均不能直接反映每个病人的保护性免疫水平。由于辅助T 淋巴细胞是产生淋巴因子的主要细胞,淋巴因子对特异T 淋巴细胞免疫的产  相似文献   

4.
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两种与CD3 分子相关联的抗原受体 ,即αβ和γδ受体。证实γδ T淋巴细胞的存在经历了一个反向的研究过程。自 10余年前克隆出了γδ T淋巴细胞受体链基因后 ,人们就在进行证实γδ T淋巴细胞功能的研究。最近人们发现 ,γδ T淋巴细胞比较特异 ,与αβ T淋巴细胞不同 ,它具有不同于免疫监督的特殊作用。有证据显示 ,γδ 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 ,并且介导炎症反应 ,因此γδ T淋巴细胞是细菌病原体感染的屏障 ,并且炎症和损伤是γδ 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因子的重…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常伴随隐性疾患,所以难与由衰老引起的变化相区别,百岁老人往往被认为少罹老年常见病,因此本文比较了两组人群淋巴细胞超微、显微结构的变化,了解衰老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的关系。众已所知老年人免疫功能是降低的。文献报道的老年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变化结论尚未统一,尤以循环中T淋巴细胞变化更未具结论。作者等曾研究了T淋巴细胞中线粒体和T、B淋巴细胞中胞浆与衰老变化,本文研究118例百岁老人和499例60~89岁健康老年人,比较其淋巴细胞形态及有关免疫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多种炎性细胞和介质参与哮喘发病过程,其中以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在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已有人提出T淋巴细胞可能具有中枢性调节作用[1]。然而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不尽相同,CD+8T淋巴细胞是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探讨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19例儿童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痰涂片结果分为菌阳组(11例)和菌阴组(8例)。同期选取就诊的21例成人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检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儿童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免疫细胞的比例分别为:T淋巴细胞(54.57±5.28)%、CD4+T淋巴细胞(66.14±4.08)%、CD8+T淋巴细胞(33.80±4.07)%和B淋巴细胞(13.54±2.53)%与成人肺结核患者的T淋巴细胞(53.30±4.76)%、CD4+T淋巴细胞(65.45±3.49)%、CD8+T淋巴细胞(34.55±3.49)%和B淋巴细胞(14.70±2.83)%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肠道的免疫组织是整个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近年来基础免疫学的迅速进展,加深了对肠道免疫的了解。免疫系统由各组不同特性的淋巴细胞群组成,不同组淋巴细胞的功能不同。各淋巴细胞之间,以及淋巴细胞与非淋巴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分子进行识别和相互作用,表面分子中最重要的是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淋巴细胞也释放淋巴因子,起着传递和放大信息的作用。粘膜表面上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9.
将湖北钉螺软体组织挤压后获取血淋巴液制成涂片,采用荧光染料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淋巴细胞。结果可见12种形态的血淋巴细胞:红色多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红色多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红色少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红色少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多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多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少浆型无颗粒圆形淋巴细胞、绿色少浆型有颗粒圆形淋巴细胞、多浆伸展型淋巴细胞、少浆伸展型淋巴细胞、红色胞质梭形淋巴细胞、绿色胞质梭形淋巴细胞,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为探讨贝类免疫防御、研究灭螺药物或各种生物与理化因素对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褪黑素受体亚型mt1 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褪黑素受体(MR)亚型mt1和其细胞内定位.方法分离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应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其亚型mt1的mRNA,阳性产物用自动测序仪测序;同时将所分离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1在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的分布.结果 RT-PCR产物电泳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阳性条带,片段长度约370 bp,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GenBank的人mt1受体亚型的基因序列相吻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以细胞膜和细胞浆为主.结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存在MR的亚型mt1,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为褪黑素作用的外周靶器官,提示褪黑素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可能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晚近,淋巴细胞和造血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已知胸腺细胞对造血干细胞有一定作用,免疫机制能损害成熟血细胞,但淋巴细胞如何参于造血的调节,以及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对正常造血机制的影响仍所知甚少。近年来,随着实验免疫学和干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将微量细胞毒技术和干细胞集落分析法适当配合,已有可能在体外研究淋巴细胞各亚群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本文就淋巴细胞和造血的关系作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用免疫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犬利什曼病时淋巴细胞群的活性。用三组犬,一组实验感染,一组自然感染,另一组为对照。T淋巴细胞活性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检测,B淋巴细胞活性用抗利什曼特异性抗体水平表示,脾和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HIV感染者36例,根据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HIV感染无症状者和AIDS患者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在胃黏膜中的表达,以直线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疾病的进展,HIV感染者胃黏膜腺体萎缩和间质增生逐渐加重,而黏膜中浸润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并普遍存在淋巴细胞噬黏膜腺体现象.HIV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胃黏膜内CD4~+T淋巴细胞呈负线性相关(r=-0.336,P=0.01),全血CD4~+T淋巴细胞与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762,P<0.01).结论 HIV感染后,患者胃黏膜组织出现多种病理改变,并随着病程阶段的进展而加重,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即是这种改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对狼疮肾炎(LN)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LN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不同数量的MSCs共培养.分组:A组:T淋巴细胞;B组:MSCsI+T淋巴细胞(MSCsl:T=1:5);C组:MSCs2+T淋巴细胞(MSCs2:T=1:20);D组:MSCs3+T淋巴细胞(MSCs3:T=1:100).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FCM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CD28和CD152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调亡情况,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的水平.结果 在体外,MSCs对由PHA诱导的LN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MSCs呈剂量依赖性.MSCs抑制T淋巴细胞CD28表达,对CD15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MSCs能促进LN患者T淋巴细胞TGF-β1基因的表达,抑制IL-10、IFN-γ基因的表达.结论 MSCs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T淋巴细胞CD28表达和促进T淋巴细胞TGF-β1,基因表达及抑制IL-10、IFN-γ基因表达来下调LN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人淋巴细胞亚群、脂筏标志分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和细胞活化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高胆固醇水平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样本采用在时间上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者60例,年龄60~80岁,其中女30例,男30例。采用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总B淋巴细胞(CD19+)、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7+)、初始B淋巴细胞(CD19+CD27-)、总T淋巴细胞(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神经节苷脂GM1水平;采用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活化细胞内磷酸化Stat3的水平,并与胆固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CD19+CD27+B淋巴细胞比例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P0.05);记忆B淋巴细胞GM1水平与总胆固醇(TC)和VLDLC、CD3+CD8+T淋巴细胞GM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正常胆固醇组比较,在BCR抗体刺激后,高胆固醇组记忆B淋巴细胞中磷酸化Stat3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胆固醇水平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胆固醇水平与B淋巴细胞比例、脂筏GM1水平、Stat3的活化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GM1水平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调节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睿  王瑜  罗穗豫  刘广芝  薛霜 《山东医药》2012,52(28):16-17,20,103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取20例正常宫颈上皮(NCE)、CINⅢ和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组织样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鳞柱状交界上皮间质内、损害性病变上皮组织内和浸润性癌组织内T淋巴细胞(CD3)、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B淋巴细胞(CD20)、巨噬细胞(CD68)和iNOS的表达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浸润性宫颈癌组相比,CD3、CD20、CD68及iNOS的阳性率在浸润癌癌旁组织中明显增高(P<0.05)。与浸润性宫颈癌组相比,CDCD+3和CDCD+20淋巴细胞更多存在于CINⅢ患者的组织内(P<0.05)。结论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iNOS在浸润性宫颈癌肿瘤旁组织间质内存在高表达。检测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亚群和iN-OS可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4 T淋巴细胞分级表达与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影像征象的相关性.方法 依照CD4 T淋巴细胞数多少分为Ⅰ级和Ⅱ级,对56例AIDS合并肺结核螺旋CT征象与CD4 T淋巴细胞分级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肺结核、单发空洞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分级表达呈正相关;斑片状和(或)实变影、多发空洞、多发结节、纵隔和(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和继发性肺结核、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分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病变特征与CD4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损害有关,CD4 T淋巴细胞表达越低,肺部影像征象越不典型.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机体未受到刺激时其大部分处于静止期和记忆状态[1].HIV感染机体后,侵犯血液系统的CD4+T淋巴细胞,造成其数量减少,并产生一系列抑制信号[2],进而使淋巴细胞失能、凋亡,抑制其细胞周期及自我更新.失能、凋亡的淋巴细胞及效应淋巴细胞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其核酸含量发生相应变化[3],因此淋巴细胞核酸含量与免疫功能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Vγ2Vδ2+T淋巴细胞数与功能变化对HIV合并结核感染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分为活动性结核感染组(HIV+TB组)和潜伏结核感染组(HIV+LTB组).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情况.酶联斑点免疫法(ELISPOT)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方法 检测在PPD和磷酸化抗原(HMBPP)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FN-γ功能的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HIV+TB组CD3+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t=-3.67,P<0.01)和Vγ2Vδ2+T淋巴细胞所占CD3+T淋巴细胞比例(t=-2.06,P<0.05)均显著低于HIV+LTB组.PPD刺激时,HIV+LTB组分泌特异性IFN-γ的T淋巴细胞和参与分泌IFN-γ的CD4+T淋巴细胞所占CD3+T淋巴细胞比例,与HIV+T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MBPP刺激时,HIV+LTB组与HIV+TB组比较,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计数(t=2.71,P<0.01)和产生IFN-7的特异性Vy2'T淋巴细胞比例(t=3.003,P<0.01)均显著增加.结论 Vγ2Vδ2+T淋巴细胞在HIV/AIDS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中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受损,提示该类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可能是人体内抵御结核感染的重要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20.
在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学方法中,玫瑰花结形成试验占有重要地位。在临床上,天然玫瑰花结试验,最常用于研究T—淋巴细胞而《补体》玫瑰花结试验常用于研究B—淋巴细胞。作者用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研究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肾小球肾炎患者周围血中的T—和B—淋巴细胞。共检查82例,其中系统红斑狼疮29例,肾小球肾炎20例,健康对照3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