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波 《黑龙江医药》2001,14(2):127-128
目的:观察52例脑出血病人应用法莫替丁后对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脑出血的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20mg静滴,每日两次,共2周,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指标及对急性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死亡率分别为1.9%和34%,15.3%和30%,P<0.01,结论:法莫替丁不有极大地降低脑出血患者上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可以显著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理和治疗原则。方法174例脑出血病人中选择34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对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时间、部位和出血量进行研究。结果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平均为脑出血后5.4天。4例少量出血;28例中等量出血;2例大量出血。临床采用常规止血、降血压、降颅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9.5%,死亡率为67.6%。结论消化道出血与原发脑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受损是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消化道出血。其死亡率与脑出血相关而与消化道出血不相关。临床应有效治疗脑出血,应用H_2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生大黄粉鼻饲治疗ICU危重病人腹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红霞  罗友昌 《安徽医药》2007,11(4):364-364
目的 观察生大黄粉鼻饲治疗ICU危重病人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共60例,分为二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动态监测生大黄粉鼻饲治疗前后腹胀天数,机械通气脱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后腹胀天数减少,脱机时间缩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结论 生大黄粉鼻饲治疗危重病人腹胀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与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0例脑出血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7例并发肺部感染,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5例合并其他并发症。因并发症死亡者4例。结论 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对脑出血的病人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持续滴注鼻饲法对脑出血高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持续滴注鼻饲对此类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住院高龄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鼻饲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不同时间进行鼻饲,观察组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通过不同的鼻饲护理方式进行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营养学指标、脑出血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生发生率为8.44%、治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56%和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脑出血高龄患者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可以有效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鼻饲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3例脑卒中鼻饲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27例给予护理干预进行插管前、插管中、插管后护理。鼻饲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呕吐、腹泻、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病人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脑卒中鼻饲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董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81-582
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专门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总有效率94.5%(47/50);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总有效率75.5%(38/50),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专门护理方法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2007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20mg静滴,每日2次,共2周,期间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以及对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死亡率分别为4.17%、18.09%和17.71%、28.72%。结论法莫替丁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善急性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相当常见,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4.6%~61.8%,[1],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预后差,病死率达48.5%。而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预防则十分重要。1994年6月至1997年8月,笔者对30例脑出血患者以西咪替丁作为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措施,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既往无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史,无糖尿病及其它伴发病。按人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岁;发病时间为0.5~30小时,平均为9小时;神经功能缺损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面积烧伤患儿实施肠内营养使用方法。方法从2003年起对50例大面积烧伤患儿(1~12岁)采用配置小儿营养液,通过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结果50例患儿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良好,降低了烧伤后并发的肠源性感染,减少了消化道出血,经济上因减少了静脉营养用量,而减少医疗费用。结论烧伤面积在15%以上患儿,伤后可经鼻饲营养液实施肠内营养,方法实用有效,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陈晓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70-2271
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9.2%^[1],且提示病情严重,并可能直接导致患者生命危险^[2]。为了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我们对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西咪替丁防治重症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闫鹏姜玲(河南省永城县人民医院永城县476600)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常预示病情笃重。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改善病人预后。本文采用西咪替丁防治重症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3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匀浆膳食,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鼻饲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与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与血红蛋白(Hb)均明显降低,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降低比研究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20.83%,对照组为5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征与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61例消化道出血住院的病历资料,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为研究组(98例),非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为对照组(163例)。结果NSAIDs致消化道出血占同期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37.5%;年龄(≥60岁)、性别(女)、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是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组出血前症状、血红蛋白(〈80g/L)、住院天数、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对服用NSAIDs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并发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于入院后48~72h内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5、14天测定。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4d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营养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性期卒中患者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注射液预防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出血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降低颅压,控制脑水肿和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应用止血剂、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40 mg静推,2次/d,共14d,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88%、3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11.76%、4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奥美拉唑注射液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证脑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将收治的8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成对照组40例,采取稳定血压、抗脑水肿、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滴西咪替丁防止应激性胃肠出血等措施;防治组43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清除血肿,经鼻胃管注入"匀浆膳",行正规营养支持和硫糖铝1 g,每日4次,共2周.统计二组患病后2周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例数;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病2周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防治组为4.7%(2/43),低于对照组的40%(16/40).随病程进展,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数值下降,而防治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抗酸剂只能部分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严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及时正确地应用硫糖铝和营养制剂,可有效防止胃肠粘膜屏障受损,降低重症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分析7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后出现呕血或便血列入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组,不伴呕血或便血者列入对照组。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组70例,对照组90例,结果表明两组在既往史、治疗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发病后的血压、意识状态、病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病情危重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上消化道出血对脑出血患者病死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姚澄  赵卫忠  周祺 《中国医药》2009,4(2):113-1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意识障碍程度和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出血破入脑室与否分为2组,分别比较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布情况。结果出血破入脑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1例(23.40%),GCS≤8分25例(53.19%),死亡22例(46.81%);出血未破入脑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9例(9.47%),GCS≤8分24例(25.26%),死亡16例(16.8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病死率均高于未破入脑室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6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4.0%和6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泮托拉唑较雷尼替丁能更有效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