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血糖仪足跟采血,测定389例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并以203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结果高危儿发生低血糖102例占26%,正常足月儿7例占3.4%。2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因素中以母患糖尿病的新生儿,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窒息,感染,喂养困难,孕母妊高征发病率高。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生后24h内要连续检测血糖,尤其是8b内应常规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伤残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DM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血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GDM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正常体重组(2.5~〈4.0kg=和异常体重组(〈2.5kg、≥4.0kg=,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均于出生后1h内测其指尖血糖,分析不同体重新生儿血糖数值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新生儿指尖血糖〈2.22mmol/L者共8例,经处理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新生儿异常体重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值〈0.05。结论GDM孕妇之新生儿出生体重〈2.5kg和≥4.0kg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新生儿。认为在GDM孕妇之新生儿低血糖观察护理中低体重儿及巨大胎儿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微量血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生后 3天内微量血血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德国保零曼公司生产的电子感应微量血糖测定仪对本院出生的巨大儿 111例、正常体重儿 2 36例于生后 1h、3h、12h、2 4h和 72h测定微量血糖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巨大儿生后 1h血糖值为 2 39± 0 6 6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儿的 3 0 6± 0 80 (P <0 0 0 1) ,3h血糖值为 2 92± 0 6 8低于正常体重儿的 3 10± 0 75 (P <0 0 5 ) ,其低血糖发生率 (11 7% )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 (0 4 % )。新生儿生后早期血糖值与日龄、胎龄呈正相关 ,与性别无关。结论 巨大儿生后 3h内较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低血糖 ,监测新生儿生后早期血糖是预防低血糖发生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36例住院新生儿做空腹血糖测定,发现34例低血糖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最高.为57.7%。其次为低体重儿、早产儿、日龄小于3天者及双胎。对56例患儿在静滴葡萄糖前及滴中二次测定血糖,发现7例医源性高血糖症。并对低血糖和医源性高血糖原因做1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含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胎龄小于32w者占79%,小于胎龄儿占17.3%,41%为多胎;32%有胎膜早破史,18%母亲有妊高征;36%有窒息复苏史;产科异常是胎儿早产的主要原因.呼吸暂停、低体温、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糖是常见的并发症;多胎、围产期异常及小于胎龄儿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死亡原因,生于院内或转运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院外出生者(P<0.01).结论加强对高危孕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普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将有助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新生儿早期血糖水平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8例窒息新生儿入院血糖值,按早产儿、足月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分组比较.结果不同胎龄窒息儿血糖水平存在差异,且窒息程度对血糖异常变化有不同影响.随窒息加重,足月儿较早产儿血糖水平高,且低血糖、高血糖症的发生率均上升,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上升,高血糖发生率下降.结论在窒息状态下,不同成熟度新生儿糖代谢存在差异,应早期常规监测血糖,个体化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 使用英国罗氏公司GLUCOTREND微量血糖仪.对110例高危新生儿于出生后0~12h、~24h、~48h、~72h各测一次血糖.结果 110例高危新生儿中,共检出低血糖43例,总发生率为39.09%,其中~12h25例,占58%,~24h10例,占23%,~48h7例,占15%,~72h2例,占4%.早产儿组中发生低血糖21例,发生率52.5%;足月小样儿组中发生低血糖11例,发生率36.7%;足月儿组中发生低血糖11例,发生率为27.5%.三组每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危新生儿易合并低血糖,且症状不典型,又易被其他疾病所掩盖,在生后应常规进行简便快捷的微量血糖动态监测,以尽早发现血糖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低血糖造成原发病加重及脑发育障碍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发病孕周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1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孕34周发病时间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即A组孕妇55例,新生儿59例,B组孕妇57例,新生儿62例,对两组孕妇及分娩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两组孕妇分娩孕周及早产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平均身长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41例(发生率69.49%),B组17例(发生率27.42%),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叭)。A组中小于胎龄儿(SGA)11例(18.64%),适于胎龄儿(AGA)46例(77、97%),大于胎龄儿(LGA)2例(3.39%),B组新生儿中SGA14侈4(22。58%),AGA40例(65.57%),LGA8例(12.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酸中毒及糖代谢混乱的发病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比较两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则早发型组为6例,晚发型组为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12)。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孕周直接影响围产结局,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相关新生儿疾病(如RDS、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但SGA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发生率与发病孕周无关。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焕新  李德亮  薛海荣 《医学信息》2006,19(11):2007-2008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血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情况;了解早产儿、足月小样儿与足月适于胎龄儿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早产儿30例,足月小样儿30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乃、T4、TSH水平检测,并与对照组同期产科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比较。结果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足月小样儿乃、T4水平明显高于早产儿(P〈0.01).结论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与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关,但无论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垂体一甲状腺的负反馈调节通路都是良好的,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且存活>14 d的278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上分析,了解BPD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新生儿278例(BPD组106例,非BPD组172例),BPD组贫血、输血、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机械通气≥7 d、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30 d的比例均高于非BPD组。男婴、胎龄、合并NRDS、CPAP≥30 d、机械通气≥7d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与男婴、胎龄、NRDS、机械通气及CAPA有关,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早产、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合理治疗NRDS、积极控制感染,可能有助于降低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效果及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136例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平均年龄为31.5 ±10.5岁.根据产妇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仅接受常规的孕期保健,实验组孕妇在常规孕期保健计划基础上,采取连续血糖监测,进行了有效的药物和饮食干预控制血糖.最终选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之间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孕龄、经产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数、尿白蛋白排泄率、吸烟者和孕前严重低血糖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8周时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3周和36周时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8周和33周时每日自我监测血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6周时实验组每日自我监测血糖值明显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3.6~ 7.5 mmol/L标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自我监测血糖所占百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羊水过多、早产、胎盘早剥和新生儿低血糖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指标如活产婴儿、流产、孕期体重增加、先兆子痫、剖腹产、出生时的胎龄、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大胎龄儿、2小时血浆葡萄糖量和严重的新生儿低血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可以监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波动情况,可以使血糖控制更加及时有效,对妊娠结局的部分指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对羊水过多、早产、胎盘早剥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辅助生殖技术出生新生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IVF)或冷冻胚胎(IVF-ET)术后出生的双胎新生儿与自然受孕双胎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以了解第一代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方法观察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间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76例体外受精(IVF)或冷冻胚胎(IVF-ET)术后出生的双胎妊娠儿与同期出生的198例自然受孕双胎儿在新生儿期的健康状况,比较两组母亲产前孕期情况及其新生儿的胎龄、体重、身长、Apgar评分、畸形发生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IVF组与自然妊娠组母亲孕期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新生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和身长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出生时窒息发生率、畸形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体外受精(IVF)或冷冻胚胎(IVF-ET)术后出生的双胎新生儿与自然受孕双胎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无差异,第一代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新生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见并发症。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多种 ,故低血糖症状易混淆。近年有报道新生儿低血糖如不及早诊断及治疗 ,反复发作可导致永久性脑损害。因此我院新生儿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对入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微量血糖监测 ,其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1999年 1月以来至 2 0 0 0年 2月入院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均为足月儿 ,入院时日龄均小于 3天 ,男 89例 ,女 35例 ,其中适于胎龄儿 94例 ,小于胎龄儿 9例 ,大于胎龄儿 2 1例。娩出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瘦素来源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和生长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新生儿静脉血和脐血瘦素水平,根据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分为大于胎龄儿组28例,适于胎龄儿组36例,小于胎龄儿组16例;采用Rohrer's指数=出生体重(g)×10/身长(cm)3估测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早产儿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0.66±1.03ng/ml vs 3.59±2.16ng/ml,P<0.01=;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水平(3.06±0.96ng/ml明显低于大于胎龄儿(4.03±2.22ng/ml),而高于小于胎龄儿(1.13±1.98ng/ml);足月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Rohrer's指数、新生儿体重、胎龄、血清IGF-Ⅰ、生长激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新生儿体内瘦素主要来源于自身脂肪组织,它反映新生儿的生长营养状态,推测瘦素可能通过IGF-Ⅰ、生长激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 1998年 1月~② 2 0 0 1年 12月收治新生儿窒息4 2例 ,对其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2 2例。日龄 1h~ 3d ,出生体重 0 .95kg~ 4 .6kg ,早产儿 6例。 10例生后 1minApgar评分0~ 3分的为重度窒息组 (简称重度组 ) ,32例生后 1minApgar评分 4~ 7分的为轻度窒息组 (简称轻度组 )。2 诊断标准 足月新生儿全血血糖 <1.7mmol/L ,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 <1.1mmol/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全血血糖 >7.0mmol/L诊断为新生儿高血糖[1] 。3 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干血片苯丙氨酸(Phe)水平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从2018年收集的标本中选出早产儿标本1824份,采用荧光法测定干滤纸血片苯丙氨酸含量,结合胎龄和出生体重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低体重儿Phe水平高于足月儿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延迟2w采血后,Phe水平整体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都会影响Phe的检测。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应充分了解新生儿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1概述1.1发病情况低血糖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代谢性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当把低血糖定义为≤2.2 mmol·L-1时,早产儿低血糖整体发病率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低血糖发病率可达45%~50%,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发病率约为45%,糖尿病母亲早产儿发病率约为40%,明显高于足月儿[1]。早产儿出生后12 h内是出现低血糖的高峰期,1周内需监测血糖,整个新生儿期都有可能发病,尤其伴有高危因素时[2~4]。1.2定义新生儿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至今没有得到合适的确定,对于安全血糖浓度仍存在争议[5,6]。WHO目前指定血浆血糖2.6 mmol·L-1(47 mg·dL-1)是早产儿及足月儿血糖水平的一个阈值,当血浆血糖浓度≤2.6mmol·L-1时即为低血糖,可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均需要进行临床处理[2,5]。其临床症状可通过迅速重建正常血糖而得以改善。反复、严重或持续低血糖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既往至少有4种不同的低血糖定义方法,分别为:①临床表现;②血糖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代谢及内分泌反应;③神经系统功能的急剧改变;④长期预后。然而,随后的研究证实没有一种血糖定义方法能完全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生率是2.5%,我国的发生率是6.39%,患儿自幼大多生长落后终生身材矮小[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瘦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胎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足月并且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新生儿102例,根据出生体重分为3组,分别检测脐血疫素,进而分析瘦素与不同体重纽新生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于胎龄儿组的脐血瘦素含量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脐血瘦素水平与不同体重足月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均呈正相关性,瘦素水平可以反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瘦素来源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和生长激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80例新生儿静脉血和脐血瘦素水平 ,根据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分为大于胎龄儿组 2 8例 ,适于胎龄儿组 36例 ,小于胎龄儿组 16例 ;采用Rohrer’s指数 =出生体重 (g)× 10 /身长 (cm) 3 估测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 早产儿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 (0 .6 6± 1.0 3ng/mlvs 3.5 9± 2 .16ng/ml,P <0 .0 1=;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水平 (3.0 6± 0 .96ng/ml明显低于大于胎龄儿 (4.0 3± 2 .2 2ng/ml) ,而高于小于胎龄儿 (1.13± 1.98ng/ml) ;足月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Rohrer’s指数、新生儿体重、胎龄、血清IGF -I、生长激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新生儿体内瘦素主要来源于自身脂肪组织 ,它反映新生儿的生长营养状态 ,推测瘦素可能通过IGF -I、生长激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在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