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雪"就是雪大的一种象征,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大雪时节,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因此中医认为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顺应大雪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方养生》2010,(12):16-17
寒冬时节,筋骨易损,尤其是老年人。此季节更应顺应天时,舒筋通络,化开体内瘀阻……  相似文献   

3.
春季的食谱     
立春进补食谱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从立春起,气候转暖,阳气始发,气温渐渐上升。顺应时节人体也由此开始变化,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所以立春时节的饮食应注意肝脏的生理特点,疏泄肝气,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顺达而不影响其他脏腑,所以进补应益脾胃,防肝气过于旺蛊。立春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小平 《山东中医杂志》2012,(10):704-705,707
法天则地是《内经》在"人与天地相参"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法则。体现在养生学中包括两个方面:法天以顺时节日月变化;则地以应地势方域之别。顺应自然是养生诸法之首。  相似文献   

5.
人与天地相参,治病养生需遵从四时规律方能事半功倍。春夏时节阳气充裕,阳盛于外,同气相求以养阳,秋冬时节万物闭藏,阴盛于外,顺应自然以养阴。三伏贴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化,其合理性毋庸置疑,而三九贴使用辛温之品耗动人体阳气,扰动冬季本该封藏之阳,与"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养生原则有所冲突,故三九天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疾病的合理性有待论证。  相似文献   

6.
从气象角度来说,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阴退阳长和寒去热来的转折之期。此时虽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这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春捂",  相似文献   

7.
明媚的春光,气候渐暖,阳气始发,气温渐渐上升,顺应时节人体也由此开始变化,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亦随之上升。春季饮食宜注意肝脏的生理特点,疏泄肝气,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顺畅而不影响其他的脏腑,宜于补脾胃,益肝肾,润肺安神。  相似文献   

8.
明媚的春光,气候渐暖,阳气始发,气温渐渐上升。顺应时节。春季饮食宜注意肝脏的生理特点,疏泄肝气,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顺畅而不影响其他的脏腑,宜于补脾胃,益肝肾,润肺安神。海蜇猪骨汤原料:海蜇头100g,猪骨汤500g,绍酒、葱花、精盐、味精各适量。  相似文献   

9.
夏至时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度,时值公历6月21日前后。“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的意思。夏至是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其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从这一时节起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由于高温酷暑,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随之而来。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饮食调节上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其进补食谱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初秋时节"一般是指阳历八月中旬至十月初的一个多月。这一时节的最大特点是中午如同夏日般的炎热,而早晚却凉爽许多。这一时段是从夏天到深秋的过渡阶段,顺应初秋气候特点的保健养生方法很多,记住下面三个提醒,有益于身体健康。初秋,不妨"薄衣御寒"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养生法,  相似文献   

11.
祁增年 《养生月刊》2014,(10):920-921
“初秋时节”一般是指阳历八月中旬至九月底的一个多月,其最大特点是中午如同夏日般炎热,而早晚却凉爽许多。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22年1月5日将迎来小寒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1月8日至16日是今年的"三九",恰在小寒节气内.小寒时节是气温最低的时段,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寒为阴邪,容易伤人阳气,寒的特性是凝滞,主收引.虽然小寒养生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还是顺应冬季万物收藏之势,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相似文献   

13.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治法,具有"顺应四季,择时而治;重治未病,防患为先;外治为主,兼施内治;加强调养,增强体质"四大特点。在夏季三伏炎热时节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治疗冬季易发的沉疴宿疾,具有"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冬病夏治多用中药穴位贴敷方法,将多种治疗手段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同时注重饮食调养,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由于立论的角度不同,各家认识尚不一致。笔者就古代医家之见解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养"乃指所有顺应时节的"调养"之举,即对该句话的理解为:春导阳生,夏泄阳热,秋滋阴长,冬避阴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黄帝内经》中食疗理论及药膳组方方法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一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二是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相关属性,顺应自然规律,不同时节及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食材进行调摄;三是若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会造成相应脏腑功能的损伤失调出现病变;四是对于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利用食物的性味进行调养,可治疗和预防疾病进展和复发。结论:饮食养生调摄需顺应自然、规律进食、五味调和、无偏嗜的原则,对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也可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具体属性进行调养,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再生。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气候湿润,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且气候乍暖乍寒,天气多变,容易使人感染呼吸道疾病。这个时节里,多种慢性病易复发,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这个时节主要忌食发病食物  相似文献   

17.
正春天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二是肝脏主春,肝气开始亢然勃发。在春光灿烂、气候温暖的时节,从冬季里走出来的人们,要想身体康健,惟有"养精"才能"蓄锐",通过"休养"才能"生息"。为此,我们每个人为确保在明媚的春色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时光悄悄地流逝,转眼就进入了冰天雪地的隆冬。冬令严寒之气,最易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万物闭藏的特点,时刻不忘固护阳气。 由于冬气通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髓,《内经》即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故冬天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节。如果我们在冬季注意补肾填精,温补阳气,那就会为来年的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有人认为,健康人不需要补,只要有个好胃口就行。这种观点是片面  相似文献   

19.
寒露时值公历的10月8日前后。此时露寒而冷,所以称之为寒露。寒露时节,天气逐渐变冷,但阴天少,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百分率最大的节气,其时可谓秋高气爽。然而这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饮食起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寒露时节饮食进补食谱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3日或24日。秋分时节,金风送爽,已经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时节,人们在饮食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