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偏侧舞蹈症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4例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患者的CT、MRI等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引起偏侧舞蹈症最常见病因主要为急性脑梗塞23例(67.6%),其次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5例(14.7%),少见病因为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病毒性脑炎1例,风湿热1例;(2)急性脑梗塞中责任病灶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对侧21例,多位于尾状核、壳核;责任病灶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同侧2例,分别位于尾状核、壳核;责任病灶对侧基底节区存在梗死病变者10例;(3)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双侧基底区区病变2例;(4)各类偏侧舞蹈症影像学特点不同.结论 偏侧舞蹈症多由急性脑梗死引起;糖尿病或血糖升高是重要因素之一;偏侧舞蹈症以对侧基底节区尾状核、壳核病变所致为主,双侧病变并不少见,同侧基底节区病变也可致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机制及预后。方法:对12例急性脑梗死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中,梗死病灶8例在基底节区(单侧7例,双侧1例),2例在丘脑,1例在小脑,1例在颞叶;偏侧舞蹈症出现时间集中在发病后1h~7d;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控制良好,预后较乐观。结论:急性脑梗死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以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患者发病率低(占1.03%)[1]。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偏侧舞蹈症患者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以"左侧偏身不自主运动2天"入院。2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例脑卒中致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中,脑梗死15例,脑出血1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基本治愈。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是偏侧舞蹈症的原因之一,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邹胜华  林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26-52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8例偏侧舞蹈症在血糖控制不良情况下发作,表现为累及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舞蹈样运动,头颅CT检查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高密度影,头颅MRI检查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无水肿征象。结论偏侧舞蹈症可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偏侧肢体舞蹈样运动。CT表现为高密度影,MRI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出血和缺血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岩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7+180-177,180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已确诊的由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系中老年人,病变部位主要在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少数在丘脑。脑梗死16例,脑出血2例。病变范围小,很少累及锥体束。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少部分患者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氟哌啶醇,疗效显著,部分1周内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加用硝基安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3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对疾病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可同时合并癫痫。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高密度,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控制血糖及应用氟哌啶醇后症状可缓解。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认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3月连续住院的4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均为绝经期女性;1例临床表现为四肢舞蹈样症状,但影像学未见异常;1例单侧舞蹈样症状,但影像学见双侧基底节受累;各例MRI序列间表现出不匹配现象。结论高血糖渗透性所致代谢紊乱可能较血管功能不全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病鲤机制中起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临床上表现为肢体瘫痪等,而表现为偏侧舞蹈症者临床上极少见。现将临床上今年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一例有冠心病病史,既往均无舞蹈症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遗传病史,其中经头部CT证实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正>偏侧舞蹈症属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症状,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为其常见原因,也可见于神经遗传变性疾病、肿瘤、感染、中毒和代谢性疾病。而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C-NH)临床少见,具有典型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志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55-2456
目的:探讨脑梗死致半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脑梗死致半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基底节区梗死14例,丘脑梗死4例,应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无效时加用氟呱啶醇治疗,治愈15例.好转3例。结论:脑梗死致半侧舞蹈症,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经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并发偏侧舞蹈症者的报道并不多见,易误诊,贻误病情。近日笔者收治脑梗死并发偏侧舞蹈症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74岁。以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4d为主诉于2009年7月1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及多巴胺拈抗剂史。患者4d前,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右上肢为著,影响右上肢自主运动,呈持续性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不能独立步行,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3.
常琳  吕友梅  臧程强 《安徽医药》2013,34(7):931-933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淮南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近2年收治的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均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舞蹈症状均为急性起病,以一侧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患肢对侧尾状核头和壳核呈高密度,MRI显示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或等信号,DWI像呈稍高或等信号。经降糖、补液治疗,并服用氟哌啶醇症状控制较好。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影像学表现特殊,控制血糖,服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有助于舞蹈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葛胜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77-178
目的分析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例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结果 7例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基底节5例、放射冠1例、豆状核1例。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氟哌啶醇治疗,患者舞蹈症状均于310 d内消失,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结论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以基底节缺血较常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降低多巴胺功能的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或消除舞蹈症状,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酮症性高糖血症偏舞蹈症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经15例经临床证实的老年性非酮症性高糖血症偏舞蹈症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舞蹈症患者侧CT显示尾状核、豆状核高密度,病灶周围没有水肿;MRI表现为尾状核、豆状核T1WI高信号,T2WI呈低/正常信号,FALIR正常/稍高,DWI为正常或稍高信号影,SWI正常,增强不强化或者轻度强化。结论老年性非酮症性高糖血症偏舞蹈症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特点,为此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诊断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血糖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精神障碍、痫性发作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而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 hemiballism-hemichorea, HBHC)较少见[1,2]。本文报道3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血糖致HBHC病例。  相似文献   

17.
丘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梗死的3.1%。典型丘脑综合征包括: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对侧偏身运动障碍、对侧偏身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丘脑性疼痛伴内脏神经功能障碍;而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丘脑梗死相对少见。现将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以认知功能减退且均合并睡眠增多为表现的丘脑梗死12例患者资料总结,以提高对丘脑梗死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67-16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了2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影像改变,并学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糖尿病患者均未经过系统的降血糖治疗,且均为非酮症高血糖患者。2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出现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睡眠时消失,早期CT表现为患肢对侧侧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高密度影,一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MRI则表现为病灶区T1为高信号,T2为低信号或高信号,边界清晰,无水肿征象。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未糸统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发病部位以纹状体为主,CT早期表现为高密度影,易与脑出血相混淆,MRIT1像为高信号,T2像为低信号或高信号认识该疾病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而合并出现偏侧舞蹈症者较少,为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住院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血管合并出现偏侧舞蹈症45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孟令惠  杜亚强  何丽  李淑青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10,32(20):2890-2891
非酮症性高血糖可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偏侧舞蹈症是其少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近期我院收治1例,查阅近10年来国内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