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患者进行OPCAB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1例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46例OPCAB手术顺利完成.远端吻合口数目2~6(3.80±0.80)个.出现并发症4例.住院死亡3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纵隔感染.随访1~12个月无心绞痛.结论 OPCAB是高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11月至2004年5月,210例CAD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8例,合并室壁瘤10例.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2.6%.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0.56±0.17.6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8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82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4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2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1例(0.45%).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6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1998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267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男146例,女121例,年龄38~78岁,平均63.5岁.57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CCAB),210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PCAB);室壁瘤33例,左主干病例12例,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6例.12例全动脉化,5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19例行室壁瘤"三明治"缝合.结果本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人均3.2支.术后呼吸机辅助4~171h平均6.7h,均使用硝酸甘油0.5~2ug·kg-1·min-1,86例用多巴胺3~5 ug·kg-1·min-1.死亡6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仍然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OPCAB具有更广泛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本文对18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方法: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应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使配合准确,到位,要做好输液、输血的观察与核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障体位安全,防止发生低体温,保护好血管桥,严格参照安全指引使用心尖吸引和心脏稳定器,认真请点器械和缝针,预防感染。结果:182例患者手术中,7例需中转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手术,1例体外循环插管后未开机转流,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室颤,需立即除颤。有2例患者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OPCAB手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吻合,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手术组成员必须统一认识,密切地配合,才能保障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琳  翁卫群 《工企医刊》2009,22(2):53-54
OPCAB(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重要进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相比,在脑保护方面有众多的优点,避免了CPB带来的脑的原发性灌注异常和继发性炎症反应损伤。但在临床上OPCAB术后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不同程度的障碍。我院从2005年到2007年共实施OPCAB150例,其中并发精神障碍11例,发病率为7.339/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3例,与同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8例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非体外循环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2.8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7.1±2.2)h],输血量少[(422.7±238.4)ml],术后住院时间短[(9.5±1.1)d].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合理、可行、安全、有效的冠心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曹旭  解强  闻霞  井明  李萌  白雪涛  江宏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404-1405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3例,与同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8例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非体外循环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2.8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7.1±2.2)h],输血量少[(422.7±238.4)ml],术后住院时间短[(9.5±1.1)d].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合理、可行、安全、有效的冠心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6例的麻醉处理资料。结果10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改变,仅2例患者术中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而紧急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全部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避免了体外循环带来的很多并发症,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此类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流动大,对麻醉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35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主干病变7例(并三支病变4例),两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24例。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完成血管移植3.2根。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成熟,OPCAB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与对照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两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吻合口、桥血管通畅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吻合口、桥血管通畅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鲁晓玲 《药物与人》2014,(9):160-161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且合理的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40例的观察组和40例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体外循环的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新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求方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少,临床恢复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结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与采用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体外循环患者相比,术后治疗恢复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58例,28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3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6±29.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3.6±21.3)min.两支病变7例,3支病变41例,左主干病变10例;合并左室室壁瘤12例.共计行冠状动脉搭桥157支,平均3.6支/人.结果 58例均治愈,围手术期精神异常3例,术侧下肢肿胀活动受限10例.术后随访1个月~6年,症状完全缓解56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颈动脉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44例,非体外循环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早期(术后48h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组8例(18.2%)患者发生了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其中1例(2.3%)发生脑梗死;7例(15.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没有脑出血病例。非体外循环组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5.4%(3/56)比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方法]对我科2007年2月~2009年12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57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辅助呼吸时间、ICU留住时间、术后拔纵膈心胞引流管时间、末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ICU留住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留量引流管时间OPCAB组均明显少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组比CCABG组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35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主干病变7例(并三支病变4例),两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24例.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完成血管移植3.2根.结果 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成熟,OPCAB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ff-pump CABG 85例(观察组),On-pump CABG 67例(对照组),对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死亡2例(2.35%),出现并发症13例(15.29%);对照组术后死亡9例(13.43%),出现并发症25例(37.31%).观察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off-pump CABG是安全的、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导致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OPCAB冠心病老年患者131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未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而进一步分析导致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例患者中出现心房颤动32例,发生率24.4%(32/1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房颤动发生时血K+降低、心房颤动发生时血Mg2+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发生时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是影响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术后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房颤动发生时血K+降低、心房颤动发生时血Mg2+降低、心房颤动发生时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以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老年患者OPCAB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体外循环(ONCABG)63例,非体外循环(OPCABG)2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室壁瘤15例;多支病变188例,二支病变61,左主干病变21例:合并糖尿病86例,高血压91例,瓣膜病32例,均于术中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16支,术后需用IABP支持治疗8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心梗并发症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常伴有重要脏器功能紊乱 ,死亡率高 ,文献报道不多。我院自 1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 6例 ,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7例 ,发生率 5 5 5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 5例 ,女 2例。年龄 6 2~ 77岁 ,平均 71岁。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 ,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例 ,其中 1例为PTCA意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 3支病变 4例 ,4支病变 3例 ;合并糖尿病 3例 ,高血压病 5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5例。旁路血管数为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70岁以上患者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70岁以上CABG患者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3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40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组入住ICU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均明显少于体外循环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新型的微创动脉搭桥术在不使用体外循环支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搭桥术,手术创伤小,患者的术后护理麻烦相对减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