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酰胺-胺型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学科飞速发展 ,肿瘤的治疗也有明显进步。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 ,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高聚物 (PAMAM D)具有颗粒直径小、易制备纯化、载药量高、可生物降解、特殊的树枝状结构及表面电荷、无免疫原性及遗传毒性等特点 ,使得其作为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热点。该文对聚酰胺 胺型纳米作为药物载体及基因载体对肿瘤的靶向治疗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聚酰胺-胺型纳米载体是一种高分子多聚物,商品名为superfect^TM,因为其形状及表面胺基团的设置精细,故有“人工球状蛋白”之称。它的表面主要为胺基团,具有结合、浓缩药物或DNA的能力,并将它们高效导入各种细胞,通过适当的修饰可以靶向定位,体外显示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因而可以在医学研究包括药物控释系统充当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转移载体,在诊断、监测中都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目前是各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聚酰胺-胺型纳米载体是一种高分子多聚物,商品名为superfectTM,因为其形状及表面胺基团的设置精细,故有“人工球状蛋白”之称。它的表面主要为胺基团,具有结合、浓缩药物或DNA的能力,并将它们高效导入各种细胞,通过适当的修饰可以靶向定位,体外显示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因而可以在医学研究包括药物控释系统充当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转移载体,在诊断、监测中都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目前是各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人们利用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acmphages,MФ)具有聚集于炎症及肿瘤缺氧区的生物学特性,开发了一类新载体——工程MФ载体。MФ经携带治疗基因的重组病毒稳定转染,并以细胞因子或细菌脂多糖激活后,静脉注入体内,可靶向炎症组织和肿瘤组织,并不断产生和分泌重组病毒,有效介导治疗基因的转导,为肿瘤、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疗法提供了较理想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潜在的治疗靶点逐渐浮出水面,大量针对这些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或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针对融合基因、酪氨酸激酶受体、白血病细胞表面CD分子、凋亡基因/受体的靶向治疗方案以及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等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研究较活跃的领域,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应用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在基因异常性疾病的治疗中潜在作用很大,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目前,基因替代、基因剔除、肿瘤疫苗和反义核苷酸等方法正得到广泛的研究。虽然受到载体转染效率的影响,体内外研究的发展仍使许多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了Ⅰ期临床试验,甚至是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又以反义核酸类药物居多,并有部分基因治疗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人们利用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具有聚集于炎症及肿瘤缺氧区的生物学特性,开发了一类新载体--工程Mφ载体.Mφ经携带治疗基因的重组病毒稳定转染,并以细胞因子或细菌脂多糖激活后,静脉注入体内,可靶向炎症组织和肿瘤组织,并不断产生和分泌重组病毒,有效介导治疗基因的转导,为肿瘤、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疗法提供了较理想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8.
I型葡萄糖载体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新认识的、可以治疗的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它以婴儿期癫痫发作、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和持续性脑脊液低葡萄糖含量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其病因为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I型葡萄糖载体缺陷。临床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生酮饮食(即高饮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9.
INI1基因发生遗传畸变时可导致表达完全缺失、表达减少和嵌合表达, 发生一系列具有混合表型的多样化肿瘤, 其诊断及治疗均具有很大挑战性。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 深入了解INI1基因缺失在儿童肿瘤中的作用对改善患儿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INI1基因缺失在常见儿童肿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应用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在基因异常性疾病的治疗中潜在作用很大 ,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目前 ,基因替代、基因剔除、肿瘤疫苗和反义核苷酸等方法正得到广泛的研究。虽然受到载体转染效率的影响 ,体内外研究的发展仍使许多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了I期临床试验 ,甚至是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其中又以反义核酸类药物居多 ,并有部分基因治疗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Ⅰ型葡萄糖载体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新认识的、可以治疗的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它以婴儿期癫癎发作、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和持续性脑脊液低葡萄糖含量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其病因为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Ⅰ型葡萄糖载体缺陷。临床抗癫癎药物治疗无效。生酮饮食(即高脂饮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2.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胚胎性肿瘤的一种,恶性程度较高,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手术切除为HB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关系到肿瘤预后。HB对化疗敏感,可辅助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目前主流化疗方案为C5V(cisplatin+5-Fluorouracil+vincristine,顺铂+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方案。对难治性HB可实施肝移植,且自体肝移植术在临床上已有成功案例。此外,靶向治疗(如针对NK1R及PI3K/Akt等通路的靶向药物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而免疫治疗尚处于研发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还原性叶酸载体(RFC)是肿瘤化疗药物甲氨蝶呤(MTX)跨膜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基因多态性是造成MTX耐药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RFC基因多态性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RFC基因多态性引起的分子结构改变是造成MTX摄入减少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引起靶酶抑制不完全和聚谷氨酸盐形成减少,最终导致叶酸拮抗剂耐药.  相似文献   

14.
还原性叶酸载体(RFC)是肿瘤化疗药物甲氨蝶呤(MTX)跨膜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基因多态性是造成MTX耐药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RFC基因多态性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RFC基因多态性引起的分子结构改变是造成MTX摄入减少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引起靶酶抑制不完全和聚谷氨酸盐形成减少,最终导致叶酸拮抗剂耐药.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现状毕允力综述高解春审校基因治疗是指应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1]。经历了动物细胞体外遗传修饰、动物直接基因转移、病毒载体的应用,尤其是重组DNA技术的诞生,使基因治疗成为了肿瘤、遗传病及病毒性感染等...  相似文献   

16.
<正>近10余年来,靶向治疗因其基于特定的作用靶点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具有特异性强、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小,而一直成为白血病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成为化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靶向药物作用靶点主要为细胞表面分子、细胞内激酶、抗凋亡分子及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为靶点,虽然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未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亟待发现新的靶向药物,提高白血病及肿瘤患者的  相似文献   

17.
生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可阻止有害物质侵入脑内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但血脑屏障的存在,也使得很多有效药物无法到达脑内发挥治疗作用,为此国内外专家对寻找更好的脑靶向药物传输系统,突破血脑屏障的阻碍作了大量研究,该文就最新的脑靶向药物传输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RMS)是横纹肌肉瘤(RMS)的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临床上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复发,对常规治疗手段疗效差,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ARMS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认识逐步加深,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生物靶向治疗探索作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将有望改善ARMS患者的预后。文章概述了近年ARMS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发现,包括特征性融合基因产生和致癌途径、细胞信号通路改变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体内外试验现状,为目前ARM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PAF—AH)基因突变与不同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相关性。方法94例PNS患儿,依据对激素治疗的效应分为激素敏感型NS(SSNS)组37例,激素耐药型NS(SRNS)组26例,激素依赖型NS(SPNS)组31例,239例健康对照组儿童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E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的方法检测其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同时对各种PAF—AH基因型的PNS患儿的病情反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TNS患儿血浆型-PAF—AH基因-994位点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STNS及健康对照组;所有PNS及SSNS、SRNS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NS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及SSNS组;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GT型或TT型第1年内反复次数显著高于GG型者。结论血浆型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突变的PNS患儿在临床类型上多为NTNS,且易于在以后的治疗中出现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治的13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取其手术肿瘤及外周血标本共31份(手术/二次手术标本共15份,外周血标本16份).通过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原位杂交,PCR扩增测序等方法检测常见肿瘤药物的相关分子靶标.共检测12种常用化疗药物和1种靶向药物的相关性基因的表达或突变.结果 共检测肿瘤标本分子靶点7个,包括: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微管蛋白β3(Tubulinβ3),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RC 1),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胸苷酸合成酶(TS);外周血标本分子靶点2个,包括:CYP2C9*3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C829T)基因多态性测序.根据靶标对应的相关药物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氟尿嘧啶类,长春碱类,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四类化疗药物敏感性较高;而紫杉醇类、拓扑替康/伊立替康、替莫唑胺/卡莫斯汀/司莫斯汀、蒽环类/依托泊苷和铂类的药物敏感性较低.研究共检测肿瘤标本和外周血标本涉及的靶向药物基因2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结果提示:贝伐单抗敏感性高.依据上述检测结果,我们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优化化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部分患儿创造了手术机会.结论 本研究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多学科治疗过程中引入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的检测,对于开展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