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易损斑块与斑块内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不稳定可导致斑块破裂,进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对稳定易损斑块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特点在稳定AS斑块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玄昌波  王显 《中医杂志》2014,(18):1607-1610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指不稳定、易于破裂、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斑块,中医学多从"虚"、"瘀"、"痰"、"毒"、"风"等方面认识易损斑块的"易损性"。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抑制血管新生、干预氧化应激、干预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多环节使易损斑块趋于稳定,在稳定斑块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破裂与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对防治脑血管意外事件意义重大。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具有很好的稳定作用。本文就颈动脉易损斑块相关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及干预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孙胜  熊兰月  李明秀  陈学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6-1688
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是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一种新的探索,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并证实其价值.若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干预基础上加上对易损斑块稳定性评价将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内不成熟新生血管促进易损斑块发生、发展。从周细胞募集入手,综述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不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易损斑块是易于受损的斑块,包括易于发生破裂的斑块及所有可能有血栓性并发症,进展迅速的斑块,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主动地对易损斑块进行防治,可以使易损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甚至促使斑块消退,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现代医学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很好稳定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在对易损斑块的防治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中医在易损斑块的治疗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是继发性血栓是否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易损斑块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并已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稳定As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从病因病机、基础研究、中药药理、辨病辨证四个方面对易损斑块中医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 lerosis,AS)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然而,易损斑块及斑块破裂目前尚无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对于易损斑块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是迫切需要的。本文就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综述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焦亡从而稳定AS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中医药干预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抑制炎性小体或 caspase-1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已成为近年来防治AS易损斑块新的干预靶点。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稳定AS及易损斑块的研究涉及中药单体如灯盏花乙素、二氢杨梅素、雷公藤红素、大黄素,单味中药如菝葜,以及中药复方化瘀祛痰方、清心解瘀方等;干预的靶细胞多为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涉及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炎性小体NLRP3、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与IL-18、蛋白质caspase-1等;干预机制可能与抑制以上分子标志物有关。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尚停留在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层面,相关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今后有关中医药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应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调控而非单纯抑制炎症小体与炎症因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AS易损斑块的疗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片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硬化斑块厚度、稳定性的影响,并从抗血小板活化和抗炎反应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通脉片,5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Crouse斑块积分法计算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 p,CD63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检测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MT厚度低于对照组,斑块个数少于对照组,Crou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max,Vmin快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62p,CD63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服活血通脉片干预颈动脉易损斑块,能缩小斑块,使斑块厚度变薄,改善颈动脉血流,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和抗炎症反应,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还能调节脂代谢,降低血瘀证积分,这些都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祛瘀消斑胶囊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23只兔给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2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24周末在腹主动脉斑块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两周后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斑块破裂。于12周末和26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血管内超声检测,并和病理及电镜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实验兔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或P〈0.01);中药组实验兔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和管腔面积狭窄百分率较造模后显著降低(P〈0.05或P〈0.01);造模后、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实验兔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能明显增加易损斑块的稳定性,血管内超声技术是定性和定量判断斑块易损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易损斑块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易损斑块这一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易损斑块的实验动物模型的文献进行简要概述。具体从易损斑块的概念、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各模型易损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斑块易损性评价及国内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介绍。  相似文献   

14.
瘀毒病机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发生具有代表性的心血管血栓性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现代医学对于易损斑块炎性反应及血栓形成的病因学认识与中医学 “毒”、“瘀”之病因病机和临证特点的相似性,加之临床表征方面的毒瘀特点,讨论中医学以“瘀血”为ACS的主要病因病机的传统认识似应扩展为“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从而发生ACS。认为符合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以证实相关疾病的临床表征并形成 “瘀毒”病因病机的临床诊疗规范,对于易损斑块及其作为病理基础的ACS这一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6.
Occurring in China, DPR Korea, Japan, and Russian Federation and classified in the Red List of Chinese Flora as a vulnerable species, Rhodiola sachalinensis Boriss. is used increasingly in cosmetics,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 conservation status, harvesting and trade levels of R. sachalinensis,(ii) current state of experimental and commercial farming, and (iii) evidence of substitution or interchangeable use of R. sachalinensis with other Rhodiola species. We assessed data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languages including studies on R. sachalinensis biology and ecology, information on impacts of wild harvest,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current levels of cultivation. Our assessment shows that while R. sachalinensis is increasingly produced by cultivation, wild populations are decreasing and face multiple threats. These include (a) habitat loss including due to oil and ga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on Sakhalin island,(b)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alpine ecosystems, and (c) overexploitation of wild plants to satisfy the growing commercial demand. Assessments of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R. sachalinensis should commence in each Range State, as well as resource assessments and monitoring of harvesting and trade of wild R. sachalinensis. Even with increased reliance on cultiv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wild populations are relevant to future use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芪参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58例颈AS斑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滞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和肝肾亏虚证、气虚证5型。给予复方芪参降脂饮口服,疗程为6个月。检查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以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组远大于其他证组(P〈0.05)。治疗后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气虚证组颈动脉易损斑块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脂及抗炎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包括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两大类,后者的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内因。因此关于易损斑块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对于防治ACS等心脑血管病急症、改善其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宁心痛颗粒对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将50只大白兔均分为5组,分别是A、B1、B2、B3和B4组。A组10只大白兔采用普通饲料喂养,两周后采用球蓑损伤腹主动脉,对球囊损伤部分进行p53基因转染,另外4组大白兔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同样在两周后进行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在第10周结束之后,对球囊损伤部分进行p53基因的转染,在12周末将其处死,在将其处死之前的24h、48h分别给予两次药物(中国斑点蛙蛇毒和组胺)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第3周起B1、B2、B3组分别予宁心痛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血脂康胶囊干预,将B4组作为本次研究的模型组,因此不对其进行药物干预。每组大白兔在实验以及处死之前均对其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样检测,检测血样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对相关的数值进行计算。结果: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的四组大白兔在喂养12周以后,其血样检测中的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进行普通饲料喂养的A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的B1、B3组大白兔的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本次研究的模型组B4,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1、B3组大白兔的四项指标检测水平相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总胆固醇检测结果要明显低于B2组的检测结果,两者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进行高脂饲料喂养和宁心痛颗粒等干预的三组大白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三者分别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和模型组大白兔的各项比值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心痛颗粒可以对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稳定干预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