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从培养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人手来更好地落实医患沟通制度的执行。结果建立并完善了医患沟通制度。结论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冬梅 《现代医院》2007,7(6):141-141
医患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加强学习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改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也随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医疗体态语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态语是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相对文字而言 ,是伴随性的语言。体态语是在一定的交际条件下产生的 ,同一个动作行为 ,在非交际场合不一定是体态语 ,进入交际环境中就具有了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研究体态语 ,有利于医患间更好地交际沟通。一、体态语的特点和作用(一 )体态语的特点 :1 体态语的共同性 :体态语的共同性体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 ,什么年龄 ,都拥有大体相同的器官 ,拥有十分接近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几乎是全人类通用的 ,如聋哑人使用的手语、体育裁判的手势及交通警察的手势等等。医务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患纠纷逐年增加,各种不良的医患关系正处于矛盾的激化点上。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消除医患矛盾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很大程度上决定医疗服务质量的特殊人际关系过程,它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为此,应大力倡导良好的医患沟通。努力提高沟通的技巧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学会医患沟通方法、提高沟通技巧,时时体现对患者的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医患沟通不足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2015—2018年,我院经过鉴定的108例医疗纠纷中,存在医患沟通不足的案例占25.3%.近3年来,我院通过制定术前谈话标准化流程、实施同病种同质化医患沟通、培训医患沟通专用标准化病人等多途径,多方面加强医患沟通,以期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经过采取上述措施,2020年,与医...  相似文献   

7.
通过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探讨了医患之间的法赋权利和法定义务,从医患法律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医患沟通的法律基础,阐述了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从医患沟通基本要素强调了医疗风险的防范,认为医患法律关系主要表现在医患之间的法赋权利和法定义务上,这是医患沟通的法律基础,也是医疗风险防范的法律手段。医患沟通具有履行医患之间的法律义务、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构建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体现医患之间的人文关怀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9.
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实施背景下,为提升医疗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医患沟通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开展了明确管理架构,制定规章制度;分层分类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培训;规范化使用和管理知情同意书,强化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过程中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治疗费用等的告知义务,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拟定各类特殊情形下的医患沟通流程;建立专用谈话室,运用信息技术予以保障;开展医患沟通问题分析,不断持续改进等一系列举措。实施以来,院内医患沟通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有效保障了患者知情同意权,为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医患沟通不畅已成为影响医患和谐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做好医患沟通是提高病人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医患沟通强调的是医患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本文以广义医患沟通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内涵解读,指出医疗质量、医德医风、人性服务三者是做好医患沟通的关键因素。通过质量品牌、医德品牌、服务品牌的整体推进,夯实医患沟通的基础,将有效推进医患沟通工作,这对于重建医患互信、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由于沟通问题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有鉴于此,本文从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加强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与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诊疗过程中应把医患沟通作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精细化管理制定医患沟通具体流程,加强对医师业务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及法律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率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水平。该文就该院肿瘤科在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及过程中的体会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创新医院文化建设应将着眼点、着重点、着力点放在确定医院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培育医院精神,强固员工素质,塑造医院形象,树立医院品牌等无形资产上来赢得社会信誉度、美誉度和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医院和谐和医患和谐,使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标准操作程序在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质量控制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提出医院医学工程科有效开展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新方法。结果:通过实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医疗设备标准操作程序(SOP)质量管理体系,并引入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PDCA)不断循环的动态管理。结论:SOP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改善医院发展的前景,减少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成本,提高医院医学工程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患双方对医疗职业风险的认知情况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荆州市各级医院医患双方人员对医疗职业风险的认识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在对看病过程中各种费用问题的认知、对医方生活工作状况的认知情况、对诊治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以及医患关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患双方对医疗职业风险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障碍因素,为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9月11—12日,向江苏省太仓市123名医护人员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一般性资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情况、遇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的行动以及影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使用主成分因...  相似文献   

17.
加强医学临床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医患沟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医患沟通中因为人文素质的缺乏,欠缺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表现在注重疾病交流,忽视人的交流,缺乏沟通技巧及自信,法律意识淡薄等。加强医学实习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树立医学实习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医德医风以及健全的法律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及沟通技巧,从而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医患沟通中因为人文素质的缺乏,欠缺良好的医惠沟通能力,表现在注重疾病交流,忽视人的交流,缺乏沟通技巧及自信,法律意识淡薄等。加强医学实习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树立医学实习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医德医风以及健全的法律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及沟通技巧,从而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级医院的医患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改善医患信任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6家三级医院的59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患信任的评分为2.81±0.93分,其中低风险认知组的医患信任程度显著高于高风险认知组。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之间的信任类型以声誉型信任为主(532人),卫生政策对医疗服务和医患信任有较大影响,总体评分为4.02分。结论风险社会背景下,医患信任具有脆弱性,应从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完善医疗卫生政策等多种途径促进医患信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三甲医院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差异,分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2家三甲医院的760名医护人员和75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和发展前景、医患关系双主体及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均存在认知上的差异(P <0.01)。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认知较患者悲观,患者认为医方因素对医患关系影响最大,而医护人员认为社会和患方因素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体谅、缩小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