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定量分析高度近视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患者黄斑及视盘区域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变化。方法 采用横断面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6月~12月在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76眼),所有患者均行彩色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应用ETDRS分区,根据脉络膜大血管暴露程度,将受检眼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和3级组。采用OCTA测量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以及视盘区视乳头层、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层(RPC)血管密度,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总面积(TCA)、脉络膜管腔面积(LA)、脉络膜基质面积(SA),并计算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统计学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s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与豹纹状眼底分级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间黄斑中心凹DCP血管密度、视盘区RPC层血管密度、SFCT、TCA、LA、SA、C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豹纹状眼底分级与黄斑中心凹DCP血管密度、CVI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患者脉络膜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根据黄斑病变萎缩-牵拉-新生血管(atrophic, tractional, neovascular components, ATN)分型符合T0~T3级高度近视患者74例7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54例54只眼;平均年龄(64.3±11.2)岁;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29.2±2.78)mm。患者均行加强深度成像模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依据ATN分型将患者按照病变程度分为T0~T3级,分别为20、23、18、13只眼。获取黄斑中心凹多个部位脉络膜厚度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计算该区域的脉络膜容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e, MCV)。参数间行相关性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T0~T3组患者MCV分别为(4.6±2.3)mm3、(3.1±1.2)mm3、(2.9±1.3)mm...  相似文献   

3.
耳蜗微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耳蜗微循环在听觉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许多疾病与耳蜗血流有关。本将近期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鼻粘膜微循环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方法的改进,特别是电镜技术的应用。对微血管结构及其与神经纤维联系的了解更为深入,发现微血管动静脉吻合段的所有神经纤维都属无髓鞘纤维,其动脉段受胆硷能和肾上腺素能纤维调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A60MA组和PMM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dusion, RVO)作为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视力损伤的常见原因。但年轻RVO患者的视力下降,整体影响会对社会危害更大,且常伴随全身性疾病的存在。论文系统回顾了年轻RVO患者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全身及眼部)、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与老年患者的差异,旨在为年轻RVO人群提供个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耳蜗微循环障碍引起耳蜗缺血(ischemia)和缺血后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损伤是导致多种听力疾病的重要原因.许多学者对这一损伤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声带小结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及中药金喉片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微循环角度探讨声带小结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对33例声带小结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同时与3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还对其中接受中药“金喉片”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前后对比。结果提示声带小结患者末梢微循环障碍,活血祛瘀药为主的“金喉片”能改善患者的末梢微循环,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近20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其研究特征、热点及趋势。 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用VOSviewer软件对2001年至2020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文献的总体特征进行关系网络构建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本分析共有237篇文献,总共被引5 272次,篇均被引22次。在20年的时间里SCI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峰值。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日本、意大利、美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和h指数最高的机构是日本大阪大学。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2位的期刊是Retina和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体切除相关手术的探索上。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文献提示不同的年限研究的侧重点有区别,2001—2011年主要为玻璃体切割术的使用推广和内容物的填充,2011年之后为内界膜填塞、内界膜翻瓣、内外路联合手术的探索。 结论 近些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为基础的手术方式的改进上,如何更为恰当的处理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内界膜是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Bigbag人工晶状体在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中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8例(6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术后并发症,A型超声检测眼轴长度及中轴区晶状体后嚢膜至视网膜的距离,B型超声结合裂隙灯前置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眼轴长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中轴区晶状体后嚢膜至视网膜的距离比术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前眼轴长度差值的平均值为(1.56±0.41)mm;术前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为68.18%(45/66眼);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21眼,术后6个月出现玻璃体后脱离14眼,术后发生率为66.67%(14/21眼);术后随访6个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与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的影响。 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分为两组,11例(22眼)行SMILE,12例(24眼)行ICL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均短于术前,两组患者泪河高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泪河高度低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CL植入与SMILE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手术后的泪河高度降低可能与术后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13.
5-羟色胺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5-羟色胺 ( 5- HT)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在豚鼠圆窗膜置放 2 μl0 .5%的5- HT,以激光多普勒流量仪 ( LDF)测量耳蜗微循环的 3个参数 :血流量 ( CBF)、运动的血细胞的数目 ( CMBC)、血流速度 ( Veloc)的变化 ;以压力传感器测量平均动脉血压 ( MABP)的变化。结果 :耳蜗微循环出现了两个时期的变化 :第一时期迅速下降形成陡峰 ,各参数的峰值为 CBF:86.8% ,CMBC:90 .2 % ,Veloc:96.3% ;第二时期呈持续平稳变化 ,其中 CBF、CMBC持续平稳地下降 ,Veloc无明显变化。耳蜗微循环的平均变化为 CBF:89.7% ;CMBC:89.6% ;Veloc:1 0 0 .1 %。MABP无显著变化。结论 :5- HT能减少耳蜗供血 ,导致耳蜗微循环紊乱。  相似文献   

14.
内皮舒张因子对耳蜗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对耳蜗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本实验应用活体显微镜结合电视摄象的图像分析技术及血管纹螺旋韧带铺片技术,观察了不同剂量EDRF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及EDRF的合成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对耳蜗血流(cochlearbloodfrow,CoBF)的作用。结果显示:L-Arg100mg/kg组动物在给药5分钟后耳蜗血管流速开始加快,20分钟时平均增加达31.4%,血管扩张,平均30分钟恢复正常;L-Arg200mg/kg组动物,在给药早期耳蜗血管纹血流速度增加,之后流速减慢,20分钟时平均下降54%,并伴BP下降;而L-NNA组给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收缩;同时对EDRF增加CoBF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示:①、EDRF对CoBF有调节作用;②适当剂量的EDRF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增加耳蜗微循环的灌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苯三硝基苯肼 (DPPH)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2 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6只 ) ,1mmol/L组 (6只 ) ,0 .1mmol/L组 (8只 )。将药液 2 μl滴于圆窗膜。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监测耳蜗血流量、运动细胞数目、血流速度 ;运用压力传感器及前置放大器记录平均动脉血压 ,经A/D转换器同步输入计算机 ,供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耳蜗微循环及平均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变化 ,1mmol/L组可见耳蜗血流量增加 12 .4 9% (P <0 .0 5 ) ,0 .1mmol/L组耳蜗血流量下降 3.0 2 % (P <0 .0 5 ) ,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DPPH对耳蜗微循环有影响 ,浓度高时增加血流 ,低时降低血流。  相似文献   

16.
金钠多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身及局部应用金钠多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耳蜗微循环紊乱所致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6只豚鼠随机分为圆窗膜用药组(40只)和静脉用药组(56只)。圆窗膜用药组又分为对照组(7只)、3.5g/L组(18只)、0.35g/L组(7只)和0.035g/L组(8只);静脉用药组又分为对照组(8只)、2.8mg/kg组(12只)、3.5mg/kg组(15只)、3.85mg/kg组(10只)和4.2mg/kg组(11只)。圆窗膜用药组直接将药液或对照液2μ1滴于圆窗龛;静脉用药组将药液或对照液经微泵均匀输入颈外静脉。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LDF)监测耳蜗血流量(CBF),用压力传感器及前置放大器记录平均动豚血压(MABP),经A/D转换器同步输入计算机,供统计、分析。结果:圆窗膜用药组中,对照组和0.035g/L组CBF无明显变化;3.5g/L组CBF下降4.95%,0.35g/L组CBF下降4.7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MABP各组均无明显变化。静脉用药组中,对照组及2.8mg/kg组CBF无显著性变化。3.5mg/kg组、3.85mg/kg组和4.2mg/kg组CBF分别增加4.53%、5.21%及6.6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且CBF变化与给药剂量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3.85mg/kg组MABP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MABP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静脉使用金钠多,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CBF;静脉用药与圆窗膜用药途径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初发活动期mCNV并接受IVR的38例4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取IVR 1针初始治疗联合按需注射(1+PRN)...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A specialized type of blood vessel is demonstrated within the dense soft tissue areas of the vestibular aqueduct and vascular channels of the surrounding bone, including the paravestibular canaliculus (PVC). The vessel wall is formed by the collagen-smooth muscle bundles of these areas. The lumen of these vessels is irregular, and segments appear to be closed by apposition of the bundles. The vessels are continuous with the capillaries of the endolymphatic sac.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y are on the venous side of the capillary system, or on the arterial side and might possibly be part of an arteriovenous anatomoses system. Their possible role in some cases of Meniere's disease must be considered.Supported by USPHS Grant NS-06606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对耳蜗局灶性缺血动物模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豚鼠分为造模组、介入溶栓组 (A组 )、静脉溶栓组 (B组 )及相应的 2组盐水对照组 (A1、B1组 )。均用光化学法诱导左侧耳蜗第二回外侧壁 1 2mm× 1 0mm范围内形成微血栓 ,3 0min后A组通过经左锁骨下动脉置于椎动脉起始部的导管向左侧椎基底动脉内推注尿激酶 (urokinase ,UK) ,总量为 7× 10 4 U/kg,用微量泵维持其推注时间为 10 0min ;B组通过左颈外静脉推注UK ,用量用法同A组。连续监测动物耳蜗血流与耳蜗电图动作电位阈值的变化 ,并观察各组动物光化学诱导后 3h的耳蜗血管纹铺片和基底膜铺片。结果 A、B组观察时间内与造模组和A1、B1组相比 ,耳蜗血流、动作电位阈值及毛细胞坏死的情况均得到改善。在给UK后 5 0min ,A组的动作电位阈移值低于B组 (P =0 0 2 5 ) ,这种差异保持了3 0min。溶栓治疗 80~ 90min ,A组的耳蜗血流出现下降的趋势 ,动作电位阈值也有增高的趋势。结论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对于耳蜗局灶性血栓都有疗效 ;介入溶栓在溶栓早期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