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确诊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94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及格率与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盆底肌力及格率为74.4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盆底肌力及格率为93.6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尤其是综合性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具有显著疗效,可广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足月妊娠产妇进行研究,按康复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电刺激组、训练组,电刺激组采用盆底电刺激治疗,训练组采用Kegel运动和阴道哑铃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综合其他2组方法治疗,比较3组产妇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产妇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其他2组,联合组产妇在治疗后30、90d时盆底收缩压、静息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均有一定作用,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19-520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产妇,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肉肌力Ⅱ、Ⅲ级较对照组更低,Ⅳ、Ⅴ级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收缩能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仿生物理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减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就诊的产后42d盆底肌力减退的1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85例,进行盆底仿生物理治疗一疗程;对照组:81例。未给予盆底仿生物理治疗,仅予产后健康指导。研究组结束一疗程治疗后同期检测两组盆底肌I类和II类肌纤维肌力。结果①研究组治疗一疗程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盆底I类或II类肌纤维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研究组I类或II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经一疗程仿生物理治疗后I类肌纤维平均肌力达4.316±0.953,II类肌纤维平均肌力达4.333±0.926,均恢复正常;但对照组I类肌纤维平均肌力为2.777±0.849,II类肌纤维平均肌力为2.731±0.841,均低于正常。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治疗能有效提高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肌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效果,并探讨其配套的护理措施,以指导产后保健。方法选取2014年1~6月顺产的健康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盆底肌锻炼,观察组40例接受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盱眙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复查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200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给予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对比两组盆底肌张力、性生活质量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测评,观察组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也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应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180例产妇,按照简单的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后盆底收缩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Ⅲ级以上肌力人数多于对照组;对比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力康复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康复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产妇预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情况及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最大快肌收缩值、10s、60s的慢肌收缩平均值要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盆底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97-1899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门诊收治的120例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盆底肌力与疲劳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I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I类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变化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不仅改善了盆底肌力还降低了疲劳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对盆底肌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随机抽签方式将该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通过单纯生物电刺激治疗,研究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参照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改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53,P<0.05)。治疗后,研究组性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1、6.793、11.268、6.264,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1,9.332、9.653、8.640、10.029、9.587,P<0.05)。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生物电刺激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将盆底肌力显著增强,同时可改善性功能,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0例(实施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盆底压力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Ⅰ级、Ⅱ级、Ⅲ级率低于对照组,Ⅳ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盆底肌力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肌纤维,降低尿失禁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初产妇作,根据其采用的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分组,采用盆底训练的29例产妇列入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的29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护理后情绪状况评分及两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3.10%,对照组为72.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依从性、护理后情绪状况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进行康复护理,可提高产妇护理意愿,改善产后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只接受家庭自主的盆底肌训练治疗,每天不少于40分钟的训练。对照组使用非侵入盆底肌康复疗法治疗40分钟,每周3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盆底肌力Glazer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评分、盆底肌力Glazer评分治疗6周后、12周均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治疗6周后及12周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患者自行盆底肌锻炼相比,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能更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盆底肌力。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是产后盆底肌松弛的有效治疗方案,同时该疗法非侵入,无创、无痛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有益于促进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莹 《妇幼护理》2023,3(2):321-323
目的 分析盆底肌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各5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探究组采取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护理有效率,盆底功能,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结果 探究组临床护理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探究组患者盆底肌功能受损症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探究组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及子宫脱垂情况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干预组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锻炼,对比2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尿失禁、产后失眠、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与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14周时的盆底肌力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盆底肌肌力改善效果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产后1个月盆底肌肌力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田燕燕 《妇幼护理》2024,4(14):3526-3528
目的 分析产后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产妇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盆底功能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完成生产后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功能,缩减产后尿失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盆底肌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PHENIX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65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和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及功能状态。结果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88.4%(311/352),阴道壁膨出治疗有效率为90.9%(431/474),轻中度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为62.4%(151/242);盆底肌肌力明显提高,Ⅰ类肌纤维肌力达4级以上者由治疗前12.6%上升到治疗后67.4%,Ⅱ类肌纤维肌力达4级以上者由治疗前13.6%上升到治疗后70.8%,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肌电值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分别为(10.30±4.53)μV和(16.58±5.0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腹疼痛、大便异常、性功能障碍、腰骶酸痛、阴道下坠感等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盆底肌康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6-4168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6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联合生物反馈仪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肌电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盆底肌持续收缩60秒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7%(P0.05)。结论在产妇中应用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肌力与盆底肌电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