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反佐法     
重新确定反佐法的概念,论述了反佐法的起源与立法依据,并将反佐法概括为反佐六法.  相似文献   

2.
反佐法探讨     
反佐法探讨吕昌宝,郭慧学,赵玉文,王晓丽[关键词]反佐法,寒热反佐法,药量反佐法,升降反佐法,补泻反佐法,收散反佐法反佐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两种含义:一是配伍反佐法,即组方配伍的反佐,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主要药物性味相反,而又能...  相似文献   

3.
反佐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佐"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以及反佐理论的地位,有助于中医治法的丰富和完善. 1 反佐之起源 "反佐"一词源自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这里讲的就是配伍反佐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实际上讲的是服法反佐法.反佐法的运用,最早见于在<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将"反佐"之法严谨、巧妙、灵活地加以扩大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反佐刍议     
反佐法是方剂组方遣药的独特方法之一,临床若能灵活运用定能促进疗效,故笔者撷取各家之灼见,就反佐涵义及其应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反佐法述略     
反佐法作为临床治病求本的变通治法 ,早在《内经·至真要大论》中就提出来了 ,其曰 :“奇之不去 ,则偶之……则反佐取之 ,所谓寒热温凉 ,反从其病也。”它作为反治法的一部分引起了历代医家的重视 ,可以说 ,能否熟练应用反佐法 ,是反映一个中医经验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反佐原则之所以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机理就在于无论是制方、制药还是用药、服药等都注意了“感以同会”(清·陈修园 ) ,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最佳作用。现就反佐法的临证应用略述如下。1 制方的反佐原则—温清并用原则由于反佐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真…  相似文献   

6.
一、反佐法的意义和历代医家运用反佐法的简介反佐法属于方剂组成中“佐”的范围,只是它从反面来辅助主药起着更好的疗效。在辨证立法基础上,主药固然是针对主要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但有时应用反佐方法,在临床上的确对部分疾病更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方剂配伍中之"反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佐”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在阐明“反佐”涵义的基础上,举例论述了寒热互佐、补泻互佐、散收互佐、润燥互佐、行止互佐及以升佐降等配伍方法。旨在为临床中正确运用“反佐”配伍法及谴药组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当前中医界在反佐药认识上存在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使用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基于《伤寒论》反佐药使用范例重新审视反佐药,探讨反佐药的功能和应用以获取新的认识。方法:提取《伤寒论》少阴病篇19个方以其组方配方为依据进行反佐药应用分析。结果:反佐药使用指征是病机或治疗存在矛盾,其药药性或作用与君药相反相成,使全方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反佐药使用标准以1~2味为佳,药量多比君药小,药力小于君药。结论:通过举例分析《伤寒论》中反佐药使用之法应用标准,认为反佐法看似矛盾,实际疗效确切、应用合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医师应努力掌握此法的应用要领,为广大患者服务,从而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反佐"属中医反治法,是中医学处方配伍的一种法度,也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一种特殊方法.《景岳全书》是明末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所著.其中针对反佐法进行了专篇论述,篇名曰"反佐论".本文就其内容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斧正.  相似文献   

10.
王英西 《河北中医》2008,30(4):373-374
寒温并用,又称为反佐法,是反治法之一.反佐法在方药的运用中有3种含义,一是药物炮制的反佐,药性完全相反的寒热药物,经同炒后,以去性存用,如天台乌药散中,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即可减川楝子之寒,而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