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英  白晶 《哈尔滨医药》1995,15(2):49-50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证治范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以胸膺闷痛或刺痛,心悸、气短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为主临床表现,其形成原因多与体内脂质代谢调节紊乱和血管壁正常机能结构的破坏有关。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对50例冠心病患者施治,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因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气体升降的枢纽。脾胃互为表里,胃气下降则有碍脾气运化、升清,脾运失职亦可影响胃之通降、受纳,终至脾胃同病,导致“食积”、“湿滞”、“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丛生,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但总的病机是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以“滞”为重点、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症候改善较明显,疗效稳定和依从性好。笔者就此临床辨证施治中的体会如下。1 治胃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强调以…  相似文献   

3.
黄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46-247
现就“肝气”在脾胃气机升降中的作用及脾胃疾病与肝气的关系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临床常见的疾病,相当于中医“肋痛”、“腹痛”、“黄疸”等范畴。治疗此类疾病,应从脾胃着手,先固脾上,一般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与肝病的关系及调理脾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等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位于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称为“后天之本”。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转输散精,上归于肺,由肺贯注心脉,灌溉回旁。同时通过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将多余的水液由肺肾从汗液、尿液中及时排出,防止水液由肺肾停聚为饮为湿。《医宗必读》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酒陈六腑而气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三餐也常常因此失去规律,带来胃痛、饱胀、食欲减退,甚至呃逆、烧心等各种肠胃不适,中医多称之为“脾胃不和”。中医所说的“脾胃”,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  相似文献   

6.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病位在胃和食管,属脾系疾病。GERD主要临床表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咽喉不适、口苦、嗳气、反胃等症状,应归属于中医“吐酸”“呕苦”“吞酸”“嘈杂”“食管瘅”等范畴。张介眉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名老中医。张教授诊治脾胃病尤有建树,提出辨治脾胃病关键在于复脾胃之升降协调。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整理其基于脾胃升降协调理论辨治胃食管反流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化疗作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常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治疗被迫中止。中医认为化疗以攻伐癌肿而耗伤机体正气,出现头晕、疲乏、面色无华、食欲低下、心悸耳鸣等症状,属于“虚劳”范畴。血液的生成主要与脾胃和肾的生理功能有关,临床上健脾补肾法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拟对健脾补肾法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阿胶块隔水蒸软化,切成1.5~2克的小段,再在沸水中软化,制成栓剂,用肛门管塞入肛门,每天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4天。安徽合肥杨杰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副研究员点评:溃疡性结肠炎,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内科“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等范畴。本病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与肝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症”等病症范畴,本病常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而致诸症出现。笔者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西医病理变化,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属于脾胃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胃络瘀滞,临床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表现,辩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脾胃的生理病理中,更重要的是认清脾和其它脏腑的关系,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能益气生血,濡养脏腑百脉。同时脾胃属土,土能生万物,万物归于土,脾胃在脏腑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和其它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脾胃有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祖国医学虽无心力衰竭病名 ,根据心悸、咳喘、咯血、紫绀等表现 ,相当于中医的惊悸、怔忡、痰饮、血证等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深刻的认识。仲景以后对其辨证论治均有发挥与提高。本人经多年临床治验 ,总结出一套中医救治心力衰竭的辨治经验 ,经上百例各类心脏病心力衰竭的验证 ,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左心衰竭1 1 心血瘀阻型主证 心悸气短 ,胸痛胸闷 ,咳痰带血 ,面颊紫红 ,口唇紫绀 ,舌质瘀暗 ,脉细数或结代。病理为气滞血瘀 ,心脉瘀阻 ,肺气不能正常贯心脉 ,肺失肃降气逆咳喘。治则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其主要功能有物质代谢,解毒作用,生成胆汁。中医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疏泄功能,主要是指肝脏具有疏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胆汁分泌与疏泄,协助脾胃消化。南京市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谭善忠博士介绍,正值秋季,煤气上升,肝气易受制,昼夜温差较大,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心慌心悸、失眠等表  相似文献   

13.
范彩霞 《北方药学》2013,(11):47-47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加用硝普钠治疗)和对照组90例(常规治疗),观察指标: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心悸、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腹胀、下肢浮肿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硝普钠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夏天炎热多雨、气候暑湿,不少人都会出现口渴汗出、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胸闷心悸、小便短赤等情况,这称为伤暑。暑湿很容易入侵脾胃,当暑湿困脾时,人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特别是进入"阳极之至,阴气始生"的夏至时节,高温高湿气候最易引发脾胃疾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因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在伴发心律失常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心房扑动、颤动伴心室异位激动等。由于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过快,可伴有胸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晕厥。最近我们收治三例预激综合征伴心动过速发生心力衰竭,兹报道如下。例1:刘××,男,28岁。九年来反复发作心悸,曾在外院诊断。“预激症群”。此次心悸、气急伴胸痛2天,症状加重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痛苦病容,口唇发绀,血压110/90毫米汞柱,呼吸26次/分,心率220次/分左右,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无明显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左胸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恢复较慢,在中医治疗上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功能,使臻健旺,则易康复。现将在治疗老年病中运用调理脾胃法的体会简述如下。1 老年病学与中医调理脾胃法的关系 发现祖国医学十分注重对脾胃功能的调理,认为在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原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人体的元气充足,都是由于脾胃没有受伤,经过胃纳脾运…  相似文献   

17.
<正>在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各种原因中,冠心病是其中一大因素,其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以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尿少、水肿、心胸阵发疼痛、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多属气虚血瘀证,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多需要长期服用西药维持治疗,治疗过程中由于不能随时监控各项指标,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发挥传统中医辨  相似文献   

18.
刘岩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41-41
目的:观察和评价前列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老年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静滴,qd,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5mg静滴,qd。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与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射血分数均恢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头痛12例、心悸18例,经减慢静滴速度后仍不能缓解者头痛3例、心悸1例,但均能完成本疗程治疗;治疗组未出现头痛、心悸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减少静滴硝酸甘油引起的头痛、心悸等不适,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发作时患者出现心悸等症状,大大降低影响生活质量。更加严重的是,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增加血栓栓塞的并发症5~7倍,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房颤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风湿性心脏病。因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生存率的改善,房颤正在成为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悸病是心系病证常见病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辨证论治各有见解。总的看来,其不外虚实两端,其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心的气、血、形有耐于脾胃强健的生化功能去滋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离不开脾升清、统血、主肉的生理协助。脾病可致气血生化不足,脾病生湿生痰,痰郁化热生火,阴火内生,久病生瘀,使心气不旺、心血不足、心脉被阻、心神被扰,因此,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律性被打乱,引起心悸病的产生。主要病理基础为虚、痰、火,治疗当围绕这三方面重视心脾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