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60岁(51.5%),50岁以下男性较女性多发,50岁以上女性较男性多发。跌伤、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94.1%,不同受伤原因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类型和地区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主要损伤节段为:L1、T12、L2,占73.7%。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最多,有129例,占58.4%;胸腰段合并其他节段骨折患者有92例,占41.6%。有120例(54.3%)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不同性别合并损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发类型均为Denis Ⅱ型。结论:胸腰椎骨折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根据其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特点及血浆内皮素-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8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N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同位素放免法对84例HSPN患儿及16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检测.结果①发病年龄在5~10岁者占90.6%,9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病期,发病率占80.32%;感染仍是主要诱因(40.57%);胃肠症状首发时33.33%发生误诊.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最常见(47.63%).病理分型以Ⅱ级最多见(37.84%),Ⅲ级以上占56.40%.2、HSPN患儿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血浆ET-1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r=0.584,0.523,P<0.05).结论 HSPN的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HSPN患儿血浆ET-1水平升高与肾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颌面部骨折10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黄训  于子莹  安继平  于立明 《吉林医学》2006,27(9):1061-1062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 ̄2003年间1097例颌面部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骨折部位及合并伤。结果:颌面部骨折的男女比例为4.38:1。21 ̄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占全部颌面部骨折的62.86%。交通事故在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中占57.52%,居于首位。颌骨损伤以多发骨折为主,人均骨折部位数为1.71个。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为颧骨颧弓和上颌骨。颅脑损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结论: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首要原因;颌面部骨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女性性颌面部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颌面部骨折好发于中轻年人,尤以21 ̄30岁为著;下颌骨是面部诸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多发伤,多处伤是颌面部骨折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961~1966年和1972~1985年的20年内,经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股骨干骨折病例中发生并发症的30例,64例次。其中,以弯钉和骨折成角最多,共31例次,占全部并发症48.4%。文章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5.
283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骨折早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交通及工业的发展 ,多发创伤患者的伤情日趋严重与复杂 ,骨折早期处理恰当与否 ,对病情发展和转归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以来收治的 2 83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早期诊治情况加以回顾分析 ,探讨骨折早期处理的几个方面和其优势。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2 83例严重多发创伤骨折患者 ,男 2 15例 ,占 75 9% ;女 6 8例 ,占2 4 1%。年龄 12~ 78岁 ,其中 12~ 30岁12 9例 ,31~ 6 0岁 136例 ,6 0岁以上 18例。伤因中交通伤最多 15 6例 ,占 5 5 % ;其次煤矿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0-2014年成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成人麻疹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河南省累计报告麻疹病例4 850例,年均发病率为1.03/10万.其中,成人麻疹670例,占总数的13.81%,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成人发病率波动在0.03/10万~0.38/10万之间,成人麻疹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不同年份成人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月为季节高峰,占成人病例总数的62.99%;男女之比为1∶1.26,发病以工人、农民和民工为主,占65.67%;发病年龄主要以20~34岁组为主,占63.58%.免疫史不详的有367例,占发病数的54.78%,无免疫史的有237例,占发病数的35.37%.结论 河南省成人麻疹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建议对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村镇实施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政策,同时建议对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婴幼儿母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分离的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 ICU收治的812例患者中,184例(22.66%)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以第3季度最高(34.39%).共分离致病菌23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92%,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鲍曼不动杆菌其次;革兰阳性球菌占31.38%;真菌占6.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泌尿系统.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表现;全部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保持高敏感性;全部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ICU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宾阳县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重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报告70例(死亡8例),全部集中在流行季节的3~7月;发病地区以县城所在地的宾州镇为最多(30例,占42.8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58例(占82.86%);其次为托幼儿童12例(占17.14%)。年龄全部集中在5岁以下,尤其1岁及以下最多(1岁组35例占50%,0岁组11例占15.71%);经对70例重症手足口病人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57人检出EV71核酸阳性占81.43%,且死亡的8例全部系EV71核酸阳性。结论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是以EV71感染为主,病人以5岁以下尤其以1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9.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1685例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对其性别、年龄构成、骨折类型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这种有规律的特殊类型骨折的致伤原因、损伤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胫腓骨骨干骨折病人男女比例4.5:1,31~4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26.0%,A型骨折居多,占57.7%.胫骨螺旋形骨折病人男女比例3.0:1,41~50岁年龄层人数最多,占32.6%.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占胫骨螺旋形骨折的9.7%(28/288),占全部胫腓骨骨干骨折的1.7%(28/1685),男女比例6.0:1(24/4),41~50岁年龄层人数最多,占50%(9/18),放射科漏诊率67.9%(19/28),临床骨科医师漏诊率53.6%(15/28).结论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足一种特殊类型骨折,发生率较高.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是低能量损伤所致而非医源性损伤.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漏诊率高,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4):378-380
目的调查10年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阐述其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方法通过前瞻性回顾性分析,对比总结10年期间成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10年间共收治入院338例成人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患者240例,女性患者98例;42-A型骨折患者168例(49.7%),42-B型骨折患者91例(26.9%),42-C型骨折患者79例(23.4%)。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2006-01—2010-12间为A组共17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86∶1;2011-01—2015-12间为B组共168例患者,男女比例2.11∶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6,P=0.0205<0.05)。结论成人胫骨干骨折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骨折的高发类型主要为42-A型,且单纯性成人胫骨干骨折患者占胫腓骨双骨干骨折患者的67.6%。前5年、后5年骨折情况相比,患者数量有增多趋势,但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单中心2 8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方法等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1)本院的髋部骨折收治总数逐年增加,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占比最高(1 602/2 859,56.03%),股骨粗隆间骨折次之.(2)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2~104岁,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80岁组最多,占37.39%(1 069/2 859).(3)髋部骨折病例中女性所占比例(1 916/2 859,67.02%)高于男性(943/2 859,32.98%).(4)受伤机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中自行摔伤导致骨折最多,占87.65%(2 506/2 859).(5)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股骨颈骨折较多,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较高.(6)所有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765/2 859,26.76%)或心脑血管疾病(739/2 859,25.85%)的病例数最多.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其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这为进一步改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并分析2003至2007年5年间诊治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并发症、骨盆骨折AO分型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我院诊治的骨盆骨折1953例,其中儿童患者106例;成年患者1847例,男917例,女930例,其中379例患者住院诊治;骨盆骨折高发年龄为31-40岁.81例患者合并髋臼骨折,312例并发其他部位损伤.AO分型高发类型均为61-A型,其中男患者766例,女患者853例;高发组均为61-A2组,其中男562例,女433例;Young-Burgess分型中,高发损伤类型为APC型,其中男患者119例,女患者70例;高发组别为APC-I组,其中男患者68例,女患者41例.结论 本调查提示了我院5年间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性椎骨骨折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趋势,为临床椎骨骨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就诊椎骨骨折患者225例,分析患者的年龄、骨折节段分布、治疗方式、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结果225例患者中男178例、女47例,分别占79.1%、20.9%;40岁以上患者占多数(156例,69.3%)。单个椎骨骨折173例,占76.9%:2个或2个以上椎骨合并骨折52例,占23.1%。椎骨骨折节段以胸腰结合处(T11-L2)最为多见(105例,46.6%)。根据影像学诊断确定椎骨骨折类型,以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107例,47.6%)。手术治疗93例,占41-3%,非手术治疗132例,占58.7%。单纯椎骨骨折142例,占63.1%,有并发损伤83例,占36.9%。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216例),有4.0%(9例)治疗无效。结论了解脊柱外伤性椎骨骨折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趋势,对椎骨骨折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6±15)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5)mL 平均住院(15.3±3.5)d 平均卧床时间(5.0±0.9)d。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优16例,占33.33% 良27例,占56.25% 可4例,占8.33% 差1例,占20.08%。优良率89.58%。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Stress fractures of the foot and ankle are common in the athletic population. Because this population is especially eager to return to activity, such fractures can be challenging to treat. If the biomechanical faults are not addressed or gradual return to activity is not monitored appropriately, fractures occasionally recu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96 athletes who presented to a podiatric sports medicine practice over the course of 10 years with stress fractures confirmed by radiograph or bone scan.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fracture sustained by this population was tibial stress fracture, followed by second metatarsal fracture. Marathon training was the most common pre-injury activity overall, although fitness walking was the most common activity among those with metatarsal fractures. This study relates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stress fractures of the foot, ankle, and leg to certain athletic activities and correlates duration of symptoms before presentation with return-to-activity time.  相似文献   

16.
CONTEXT AND OBJECTIVE: The presence of scapular fracture is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other injuries and accompanying morbidities. The aim was to study injury patterns and their overal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capula fractures. DESIGN AND SETTING: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rauma patients treated at six general hospitals in Tehran. METHODS: One-year trauma records were obtained from six general hospitals Among these, forty-one had sustained a scapular fracture and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Scapular fracture occurred predominantly among 20 to 50-year-old patients (78%). Road traffic accidents (RTAs) were the main cause of injury (73.2%; 30/41). Pedestrians accounted for 46.7% (14/30) of the injuries due to RTAs. Falls were the next most common cause, accounting for seven cases (17.1%). Body fractures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capular fractures (80%). Eighteen patients (43.9%) had isolated scapular fractures. Limb fracture was the most common associated injury, detected in 18 cases (43.9%). Three patients (7.3%) had severe injuries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or= 16) which resulted in one death (2.4%).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87.8%).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scapula fractures have more severe underlying chest injuries and clavicle fractures. However, thi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higher rates of injury severity score,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or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7.
36例地震所致脊柱骨折患者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6例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地震中3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部位、分型、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对2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M cA fee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型,对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判。结果:3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共有43个椎体骨折。其中胸腰段椎体骨折35个(81.4%),骶骨骨折3个(7.0%),下腰椎骨折3例(7.0%),颈椎骨折和上胸椎骨折各1例(2.3%)。其中7例患者有2个椎体骨折。29(80.6%)例患者有脊柱外的骨折。9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的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26例术前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浅部感染。结论: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常见原因为砸伤和坠落伤,多为多发骨折。其中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术有助于脊柱不稳和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方便护理及搬运。  相似文献   

18.
唐旭东  周永强  黄凯 《河北医学》2014,(9):1468-1471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钢板治疗的4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1例,占4.34%。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共培养出19株,占67.8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共培养出10株。革兰氏阴性菌共培养出7株,占2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共培养出3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糖尿病病史、骨折类型、骨折复杂程度、手术时间、是否有遗留死腔、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时应认真清洁创口、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的损伤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彭玉琴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35-1836
目的:总结分析2007~2010年北京市怀柔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病例个案流调资料,对麻疹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以春季为主,发病人群以0岁组和15岁组以上人群为主;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33.75%;病例主要分布在城镇、城乡结合部,占发病总数的70%;有免疫史病例占总病例的20%。结论:本区麻疹防治工作时间应以春季为主,人群应以0岁组和15岁以上为主,提高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及适时地加强免疫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