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136例。结果手术切除按Simpson分级,Ⅰ级98例,Ⅱ级35例,Ⅲ级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7—42个月,实访113例,其中98例基本康复,10例生活基本自理,1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于其他疾病;复发1例,再次予手术切除,无再次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高大型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肿瘤囊内切除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23例。结果21例获手术全切除,2例双侧巨大镰旁及窦旁脑膜瘤因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先行一侧肿瘤全切除,另一侧肿瘤行二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除1例患者家属不同意二期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及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和血管的损伤,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1],是指肿瘤基底部附着于大脑镰矢状窦,常被大脑皮质覆盖的一组脑膜瘤,并可向大脑镰前后或两侧生长或侵入窦腔使之堵塞.手术全切除难度大,国外文献报道手术全切率93%,永久性致残率8%,病死率3%[2].若术中操作不慎,势必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须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现就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1-2013年收治的3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4.
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按S impson分级标准进行判定:45例患者中有42例为Ⅰ~Ⅱ级切除,3例为Ⅲ级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6月~5年,全部病人均恢复正常生活,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时,注意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以及显露和切除肿瘤的技巧,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镰旁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回流静脉的保留技巧,以提高保护回流静脉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上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肿瘤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和传统手术切除中静脉保留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2例,其中脑膜瘤15例,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达到1级有12例,2级有3例;胶质瘤7例,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回流静脉均保护完整,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传统手术10例,其中脑膜瘤6例,切除程度达到1级4例,2级2例;胶质瘤大部分切除4例,有2例因术中损伤回流静脉而出现偏瘫、颅高压症状,经积极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经随访半年至3年、生活正常。结果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镰旁脑肿瘤,能最大限度减轻回流静脉的损伤,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700例脑立体定向手术的麻醉临床体会吴子顺,史有才我院自1982年10月~1990年12月开展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慢性精神病、震颤麻痹等神经功能性疾病共700例,现报告麻醉处理体会。临床资料按疾病种类分三组:1组,慢性精神病,男56例,女6...  相似文献   

7.
CTA术前评估颅内窦旁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层CTA术前评估颅内窦旁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窦旁脑膜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320层CTA,扫描后数据后处理方法为MPR、VR、MIP,观察及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静脉窦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比较,分析CTA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是否一致。结果 36例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25例,下矢状窦旁2例,横窦旁4例,直窦旁5例;CT静脉成像(CTV)示13例静脉窦正常,未受肿瘤侵犯,与术中所见一致;CTV示23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肿瘤侵犯,其中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7例,而术中示22例静脉窦受侵,1例未受侵,CTV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7.22%(35/36)。36例中CTA均可以清楚显示脑膜瘤的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供血26例(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枕后动脉),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6例,颈内动脉供血4例,CTA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320层CTA能清楚显示颅内窦旁脑膜瘤与供血动脉及静脉窦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和处理周围血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49例小儿脑组织移植的麻醉体会晏世琴,傅润乔,马自成,申树先脑组织移植系将胎儿脑细胞取出拌成匀浆,注入患儿两侧额叶、额叶、顶叶蛛网膜下腔及侧脑室,以治疗大脑发育不良。其麻醉要求避免术中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井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988年1月~1...  相似文献   

9.
女性乳房在女性曲线美中占有重要位置,总结我院自1994年3月以来隆胸手术的麻醉体会,为美容手术的麻醉选择、安全性、实用性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健康女性,年龄20~28岁,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Ⅰ)为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8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2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术后死亡病例。随访0.5~6年,5例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争取SimpsonⅠ级切除是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43例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7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综合性评估、围手术期处理、显微手术技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93%),手术死亡1例(2.3%),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4.7%)。4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纤维细胞型12例、内皮细胞型7例、混合型7例、砂粒体型6例、过渡细胞型4例、恶性脑膜瘤5例;有39例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9年,肿瘤复发3例(7.0%)结论术前综合性评估、重视显微手术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一般情况、显微镜下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simpso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判定疗效,I级切除10例(41.67%),Ⅱ级切除12例(50%),行上矢状窦上1/3结扎切断肿瘤2例(8.3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的技巧。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利用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引流静脉和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7例(53.1%),Ⅱ级切除11例(34.4%),Ⅲ级切除4例(12.5%)。无手术死亡。并发症:脑水肿及梗死2例,予手术减压;10例术后偏瘫加重,其中8例1~6周逐渐恢复,2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术后21例随访3个月~5年,2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者术后1~3年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处理矢状窦,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和其他引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累及鞍区不同部位之脑膜瘤经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累及鞍区不同部位之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颅不同手术入路切除累及鞍区不同部位的脑膜瘤43例所获显露程度。结果: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经额鼻眶入路对鞍上脑膜瘤显露最佳,其次为经翼点入路。结论:鞍旁脑膜瘤首选经眶颧额颞下入路;鞍上脑膜瘤大型者首选经额鼻眶入路,中小型者可首选经翼点入路;向一侧桥小脑角发展的鞍后脑膜瘤可选用枕下入路。  相似文献   

15.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报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应用显微手术切除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完整或分块切除,妥善处理供血动脉及受累的矢状窦,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1例(55%),Ⅱ级切除5例(25%),Ⅲ级切除4例(20%),无手术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脑膜瘤颅内分布情况、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与复发比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5月实施电子病历以来在神经外科手术的110例脑膜瘤病人的颅内分布情况、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与复发比例。结果颅内分布情况位于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大脑凸面为主,占56.4%;位于颅底(蝶骨嵴、溴沟、鞍结节、颅中窝、桥小脑角、岩斜区)其次,占30.0%;其他部位(小脑半球、小脑幕、脑室内)占13.6%。病理类型脑膜上皮型占30.9%,纤维型20.9%,混合型15.5%,血管型29.1%,退形性或非典型性3.6%。手术切除达到影像学全切(SimpsonⅠ~Ⅲ级)107例(97.3%)。影像学上全切者随访1年以上5年以内89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4%。结论颅内分布情况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病理类型以脑膜上皮型、纤维型、混合型和血管型为主,影像学全切率(SimpsonⅠ~Ⅲ级)。随着显微手术应用有进一步提高,显微镜下全切比传统肉眼全切更彻底,结合脑膜瘤附着部位术后伽玛刀治疗,复发率减少。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胸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体会于忠元*陈振毅*我院自1996年6月以来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48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的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4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4~72岁,ASA均为Ⅱ~Ⅲ级。手术时间20min~220min不等。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月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窦镰旁脑膜瘤8例,蝶骨嵴脑膜瘤5例,脑室内脑膜瘤3例,大脑凸面脑膜瘤10例,后颅凹脑膜瘤2例;肿瘤直径平均3.5(2~6)cm。结果本组31例手术切除程度分级:SimpsonⅠ级18例(58.06%),SimpsonⅡ级8例(25.81%),SimpsonⅢ级3例(9.68%),SimpsonⅣ/Ⅴ级2例(6.45%);术后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100分23例,90分5例,80分2例,70分1例。术后颅内感染4例,予抗生素联合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皆治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并发症。术后一过性视力下降1例,予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后症状消失。29例随访2月~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妥善处理受累血管,保护好重要的引流静脉和功能区脑组织是提高颅内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谢红,吴锦书,安建中,李华,荣乐齐,李华,仇正平,陈培敏本文报道7例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体会。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7~60岁,胸腺瘤3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细胞瘤1例,囊性瘤1例,其他1例。术前5例有明显气管受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捆绑牵引方法,完整切除巨大脑膜瘤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和上矢状窦通畅。结果手术治疗直径5—10cm以上脑膜瘤26例,其中Ⅰ级切除20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和特殊并发症发生。24例经1—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防止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损伤,减少脑组织牵拉,保护重要脑功能区和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