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的临床分型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黎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27-128
荨麻疹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的。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及添加剂、药物、感染、动物、植物、物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临床上根据荨麻疹的病程可以把荨麻疹分为三类: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以及物理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2.
该文总结韩首章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难以根治的皮肤病,韩首章教授根据荨麻疹现已明确的西医发病机制,汇通中医理论指导用药,治疗荨麻疹,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中医学在当代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荨麻疹。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具体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发病诱因有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冷、热、光、压力等)、动物及植物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影响等。 本病以3个月为分界线,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如按病因又可分为下列多种特殊临床类型的荨麻疹:蛋白胨性(急性蛋白过敏性荨麻疹)、接触性、血清病性、胆碱能性、肾上腺素能性、物理性荨麻疹(人工性、压力性、寒冷性、热性、日光性、水源性)、遗传过敏性水肿和荨麻疹性血管炎等。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以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的,免疫性的有Ⅰ、Ⅱ、Ⅲ型变态反应,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非免疫性荨麻疹因某些物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辨证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质、病因、病位三方面分析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素。认为荨麻疹的体质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血瘀体质、蕴毒体质等五种基本类型 ;导致荨麻疹的六淫病邪主要有风、寒、热、湿之邪。另外 ,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和病理产物性病因亦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荨麻疹的发病部位在肌表营卫 ,涉及肺肝脾肾四脏 ,其中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肺脾二脏有关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出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皮肤、黏膜水肿,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且时隐时现为特征,伴有瘙痒,其发病机制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中医称为"瘾疹"等。古今中医对荨麻疹的证候认识中,惟有"阴证"(里虚寒证)极少谈及。但从乙酰胆碱和cAMP/cGMP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荨麻疹的伴发性和辨证、荨麻疹的发作时间等看,荨麻疹的病理本质是阴证:乙酰胆碱递质增多和cAMP/cGMP比值降低在荨麻疹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而证候实质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者均是阳虚证的生物学特征;其他过敏性疾病多与荨麻疹伴发,辨证以虚寒为根本;荨麻疹的发作以夜间多见,夜间阴盛阳衰。结论:从乙酰胆碱和cAMP/cGMP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荨麻疹的伴发性和辨证、发作时间等看,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皮疹红色还是白色及什么西医亚型,荨麻疹的病理本质是阴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瘦素、IL-1、TNF-α与女性慢性荨麻疹的关系;观察荨麻疹汤对慢性荨麻疹女性患者血瘦素、IL-1、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比较慢性荨麻疹女性患者与健康女性血瘦素、IL-1、TNF-α水平。测定荨麻疹汤或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瘦素、IL-1,TNF-α含量,并作比较。结果:慢性荨麻疹女性患者IL-1、TNF-α水平较高,而瘦素水平较低。荨麻疹汤能降低患者血IL-1,TNF-α水平;提高血瘦素含量,而咪唑斯汀作用不显著。结论:荨麻疹汤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瘦素水平,降低IL-1、TNF-α含量来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对慢性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瘦素、IL-4、IFN-γ、IgE与女性慢性荨麻疹的关系;观察荨麻疹汤对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瘦素、IL-4、IFN-γ、IgE的影响。方法:比较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女性血瘦素、IL-4、IFN-γ、IgE水平,测定荨麻疹汤或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瘦素、IL-4,IFN-γ,IgE含量,并作比较。结果:荨麻疹汤能降低患者血IL-4,IgE水平;提高血瘦素、IFN-γ含量,而咪唑斯汀作用不显著。结论: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高IL-4,IgE水平,低瘦素、IFN-γ水平的特征。荨麻疹汤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瘦素、IFN-γ水平,降低IL-4,IgE含量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慢性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往往出现风团、红斑、时隐时现的瘙痒。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素体禀赋不足,外感六淫邪气,其中风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临床实践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少阴两感证的理论研究发现,太阳、少阴两感证是荨麻疹的一个重要证型,特别是发于老年人的急性、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以外感作为主要表现,慢性荨麻疹以内虚为主要表现,太阳、少阴两感证则处于内虚无力抵御外邪入里的特殊阶段,可作为急、慢性荨麻疹病情衍变的重要标志。此类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风寒邪气未及时就诊,久病损伤人体阳气,阳气无力抵抗邪气外出,使正邪在皮肤肌表相互抗争而发病。文章结合案例,通过对荨麻疹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发病机制、药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荨麻疹的可行性,以便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岳颖  侯淑萍 《中草药》2022,53(23):7596-7605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瘾疹”。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整体论治、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的优势。从中药单体成分、单味药、药对、复方4个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理作用,还从中药复方、中西药联合、针刺、蒙药、穴位埋线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以期为慢性荨麻疹疾病的中医药诊治提供参考。但临床上对于中药作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还需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44
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荨麻疹都是过敏性的,其实并不尽然。荨麻疹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有时因为一时的紧张,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也会出现荨麻疹。这种紧张性荨麻疹又可以因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的不同而分为胆碱性荨麻疹和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两种。前者是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皮肤局部表现是在一个血管扩张引起的大的红斑中心有一个小丘疹;而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是一种新发现的荨麻疹。它是因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所致,临床表现也与前者不同,特点是小丘疹被包围在一片血管收缩的苍白的皮肤晕圈中。这种新型荨麻疹目前被认为可能是瘙痒性丘疹和孕斑的病因。对这类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与胆碱性荨麻疹一样,用一般的抗过敏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可考虑用抗肾上腺素药心得安治疗,并尽可能要求患者使自己精神放松。  相似文献   

11.
摘要: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 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 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 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 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 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徐宜厚教授是全国著名皮肤科专家,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徐教授临床五十余载,其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心得,其从脾胃、冲任、过敏性鼻炎论治荨麻疹的方法值得学习,现将其经验作一总结。1脾胃失调是荨麻疹反复发作的主要内因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多是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追溯慢性荨麻疹的源流,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寒热证和慢性荨麻疹共同物质基础出发,探讨寒热并用理论的四种代表治法——解表清热法、辛开苦降法、清上温下法、调和阴阳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运用,阐明寒热并用是慢性荨麻疹常用且有效的治法。  相似文献   

14.
痰淤与慢性荨麻疹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以局部或全身风团为特征,常根据病程将3个月以上的荨麻疹称为慢性荨麻疹。尽管许多医家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为风热、风寒、血虚等引起,但笔者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认为痰淤是慢性荨麻疹重要的病理基础,应从痰淤论治慢性荨麻疹,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穴位埋线、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穴位埋线、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标本兼顾,疗效持久,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 h内可消退,但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大多伴瘙痒。由于病程与临床表现不同,该病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性荨麻疹等类型。若反复发作达每周2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则称慢性荨麻疹[1]。临床上,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更为棘手。目前西医治疗大多以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  相似文献   

17.
<正> 荨麻疹是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称荨麻疹这个名称外,我国于民间当中有几个俗名,如“风疙瘩”、“痒疙瘩”、“泛疙瘩”、“鬼风疙瘩”等。祖国医学称此病为“风疹块”、“(?)癗”。荨麻疹这种疾病几乎是尽人皆知。那么,它的命名情况如何而来,不见得人人知道。荨麻疹的名称来自近代医学,“urticaria”,源出拉丁语,这样就成为汉译名称“荨麻疹”的  相似文献   

18.
气候因素对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影响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通过观察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气候因素对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影响与意义。暴露在寒冷环境、受到局部全身冷刺激发展为荨麻疹,诊断为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论述了诊断与治疗。根据气候条件,避免寒冷,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般可分为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其中慢性荨麻疹由于病因众多,治疗困难,会反复发作。自2004年开始笔者采用芪芍桂苦酒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并追踪随访的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消风散是黄莺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慢性荨麻疹病程长,易反复,治疗棘手。黄莺教授以益气养阴、疏风清热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