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臭氧大自血疗法对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应用皮瓣移植术治疗的病例56例,随机地选取28例为A组,进行早期应用臭氧大自血疗法对其干预,另外28例为B组,进行常规治疗,收集两组的数据(皮温、皮瓣血氧饱和度及成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皮瓣存活率96.4%,B组存活率为85.7%,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应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能提高皮瓣存活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部创伤患者110例,随机分成高压氧组及对照组各55例,高压氧组在常规外科手术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3周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高压氧组皮瓣移植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 3年8月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患者50例,早期均应用高压氧进行治疗,依据高压氧治疗时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纽,每纽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1 0d后观察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皮肤症状消失及外观美容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和皮瓣坏死面积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皮瓣生长状况评分和外观美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红润改变时间、肿胀渗出消退时间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高压氧早期干预治疗并配以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移植皮瓣的性状、明显缩短患者皮肤症状改善时间,提高移植成功率,外观美容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移植术后随意皮瓣组织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其与皮瓣存活的关系。方法于每只SD大鼠背部构建一个10.0 cm×2.5 cm的超长随意皮瓣移植模型。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高压氧预处理组(n=15):大鼠皮瓣移植术前,给予高压氧处理4次(2次/d,连续2 d);术后高压氧组(n=15):大鼠皮瓣移植术后,给予高压氧处理4次(2次/d,连续2 d);对照组(n=15):大鼠皮瓣移植术前及术后,均处于常压空气中。术后即刻和术后第2、4、6天,在距皮瓣蒂部4.0 cm处进行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试剂盒、丙二醛测试盒,检测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水平,并进行术后第2、4、6天皮瓣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即刻,SOD含量在高压氧预处理组中显著高于术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P0.01),且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而术后高压氧组的SOD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高压氧预处理组的SOD含量仍显著高于术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P0.01),且MDA含量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术后第4天,SOD含量在高压氧预处理组和术后高压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压氧预处理组中的MDA含量则低于术后高压氧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6天,SOD含量变化趋势同第4天,而MDA含量在高压氧预处理组和术后高压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6天,高压氧预处理组中的大鼠移植皮瓣存活率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移植术后随意皮瓣组织中的SOD含量,并能明显降低皮瓣组织中的MDA水平,进而通过影响氧自由基平衡促进移植术后的皮瓣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手外科行皮瓣移植术的手外伤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舒适护理组(53例)。两组均行皮瓣移植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皮瓣存活率、疼痛程度、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和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增加皮瓣存活率,减轻术后主观疼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皮瓣移植术后循环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9-10纳入的21例皮瓣移植术后循环障碍,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并观察皮瓣移植术后的循环改善情况。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皮瓣充盈度、毛细血管反应及皮瓣肿胀情况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全部皮瓣坏死的严重并发症。治疗结束后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3例,良6例,有效2例。结论皮瓣移植术后出现循环障碍时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皮瓣存活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陈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62-363
目的:评价应用循证护理路径预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按照循证护理路径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医嘱和护理常规实施术后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危象总发生率及游离皮瓣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危象总发生率分别为7.14%(3/42)和23.81%(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游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7.62%(41/42)和80.95%(3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0,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路径可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游离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在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60例行四肢皮瓣移植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观察法;2018年1~12月60例四肢皮瓣移植术患者设为观察组,使用自制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进行皮瓣血液循环观察。结果对照组6例、观察组7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观察组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为85.72%,对照组为33.33%;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时发现率、皮瓣移植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但对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皮瓣早期血管危象的效果,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手外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存活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巴氏(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整形科行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皮瓣移植术,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皮瓣成活率、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5.76%,显著高于对照组(7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d和干预后7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显著改善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提升皮瓣存活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对皮瓣存活及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皮瓣移植并放疗的患者98例,辅助高压氧治疗(Hyper 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到拆线,观察皮瓣成活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皮瓣完全成活94例,1例胸部皮瓣移植的患者,拆线时皮瓣坏死约占1/3,皮瓣成活率95.92%;皮肤切口甲级愈合93.88%(92/98);皮瓣外观、质地评分为6~9分,平均(7.28±0.32)分;治疗满意度为96.94%(95/98)。结论: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皮瓣移植并放疗的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后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伤口愈合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是否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成活,及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4周龄Wistar大鼠脂肪中的SVF及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RT-PCR检测VEGF和bFGF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移植细胞的不同,将2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BM-MNCs组和SVF组。在大鼠背部设计一个10 cm×3 cm大小的矩形皮瓣,分别将含有5×107个SVF及BM-MNCs的混悬液各1 mL均匀注射至皮下组织层,对照组单纯注射1 mL PBS。2 d后,皮瓣掀开原位缝合,术后7 d统计皮瓣的成活率。取各组皮瓣相同部位的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结果 SVF和BM-MNCs细胞中VEGF和bFGF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皮瓣原位缝合后7 d,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72.2±2.0)%和(76.4±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4.6)%(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SVF移植入皮瓣后可以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如VEGF和bFGF等增加皮瓣的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的100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创面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 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 组的20.00%(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 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皮瓣存活率,缩短皮瓣断蒂时间,降低皮瓣感染率, 还能有效控制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皮肤修复情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面部瘢痕皮肤磨削术后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行面部瘢痕皮肤磨削术患者32例(痤疮后凹陷性瘢痕20例,外伤后条索状线性瘢痕12例).随机分为两组:16例为高压氧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高压氧干预,每日1次,连续6d;另外16例作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术后换药处理,换药程序与高压氧治疗组相同,观察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磨削术后创面换药天数及愈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16例磨削创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创面愈合较快,平均换药时间为(4.0±1.2)d,平均愈合时间为(11.0±2.8)d,无创面感染。对照组16例磨削创面愈合较慢,平均换药时间为(5.0±1.6)d,平均愈合时间为(16.0±3.1)d,无创面感染。两组患者以供皮区创面内层敷料完全自然翘起,可轻易揭除。揭除的时间为判定愈合标准,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换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面部瘢痕皮肤磨削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磨削区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 on survival of the distal skin paddle with early pedicle division was studied in a rat tubed pedicle flap model. In part 1, tubed pedicle skin flaps were created on the backs of 14 rats. The pedicle of each skin flap was divided at intervals of 3, 4, 5, and 7 days, and the survival area of each distal skin paddle was measured 5 days after each pedicle was divi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survival were 0%, 29.9%, 89.9%, and 100% at 3, 4, 5, and 7 days, respectively. In part 2, the tube flaps were created on the backs of 28 rats. The tubed pedicles were divided 4 days after cre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 (n = 9), the rats received HBO treatment at 2 atm of pressure twice daily for 3 consecutive days before pedicle divi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n = 9), the rats received HBO treatment after pedicle division twice daily for 3 consecutive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10), the rats received no HBO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survival area of the distal skin paddle at 5 days after pedicle division for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HBO before and after pedicle division was 6.31 +/- 2.69 cm2 (69.19%) and 6.12 +/- 1.52 cm2 (71.22%), respectively. These survival rate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survival ra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2.70 +/- 1.89 cm2 (27.9%).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HBO therapy to the animal with a tubed pedicle flap can increase flap survival with early division of the tubed pedic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手指皮肤缺损患者接受皮瓣移植治疗期间应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效 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 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 护理后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ADH及G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皮瓣成活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手指皮肤缺损患者在皮瓣移植围术期期间经应激系统 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围术期负面情绪及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提高皮瓣成活情 况,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不同时间断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手外伤行带蒂皮瓣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术后14天断蒂,对照组21天断蒂。于术后第1、7、14天及断蒂后观察记录皮瓣颜色、温度、皮瓣毛细血管反应和针刺出血率,断蒂前观察断流试验,以及皮瓣存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皮瓣颜色、温度、皮瓣毛细血管反应、针刺出血率和断流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病例发生;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手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术后14天断蒂是可行的,并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icro-CT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天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成年SD大鼠,在其背部制备一8.0cm×1.8cm大小的缺血皮瓣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水蛭素组和对照组(n=16)。水蛭素组术后即刻和术后3 d内每天皮下注射天然水蛭素0.3 mL(含天然水蛭素6 ATU),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6 d,大体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测定皮瓣成活率,取材行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学变化,行Micro-CT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皮瓣血管容积、长度及数量。结果术后两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发生。术后6 d,两组皮瓣远端均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为72.11%±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4%±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08)。组织学观察示水蛭素组较对照组组织结构层次更清楚,有较多微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浸润更轻。Micro-CT三维重建示水蛭素组皮瓣血管更多、更加密集;血管容积、长度及数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然水蛭素可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促进缺血皮瓣血管的新生与再通,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皮肤撕脱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能量氦(He)-氖(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撕脱皮瓣原位回植术后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伤后6小时内行清创、撕脱瓣原位回植术撕脱伤患者58例,其中治疗组31例应用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7例仅用常规治疗。结果 术后15天治疗组撕脱瓣的成活面积、成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在术后5天内最明显。结论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辅助治疗严重手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48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辅助治疗组(高压氧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5年,根据全国手功能评定具体方案中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两组手功能恢复状况的评价。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功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严重手外伤可明显提高术后再植手指的成活率,改善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并探讨pcD2/hVEGF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分2组,每组12只.在鼠背部制作蒂位于尾侧的缺血皮瓣(7cm×1cm).实验组皮下注射pcD2/hVEGF,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7天观察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和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2组中pcD2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D2VEGF能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