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开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治疗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解决了临床上的许多疑难问题。多年来临床发现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部分病人心电图(ECG)除了在心肌梗死相应导联(Ⅱ、Ⅲ、avF)可见ST段抬高外,同时发现前壁导联(V1-4)ST段水平压低。以往多认为其变化为梗死区域的镜像改变,但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发现上述ECG变化并非安全能由镜像改变来解释。我们对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入院的34例ECG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该现象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科 1994~ 1998年病历及心电图资料完整者 9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并根据下壁或侧壁有无ST段压低分为 2组。有ST段压低组 39例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5 2 8岁 ,伴高血压 12例 ,糖尿病 9例 ;无ST段压低组 5 7例 ,男性 44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6 4岁 ,伴高血压 19例 ,糖尿病1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排除严重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 ,具有可比性。采用统一常规治疗方案 ,给予扩冠、抗凝及对症治疗 ,无溶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应性ST段压低及压低幅度与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4例下壁AMI病人分为有ST段压低组与无ST段压低级,根据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又将前者分为两组:A组ST段压低1周内恢复;B组ST段压低超过1周未恢复。对上述各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住院死亡率有ST段压低组较无ST段压低组明显增高,P<0.05。在有ST段压低组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死亡率,B组明显高于A组,P均<0.05。有严重并发症者ST段压低幅度总和明显大于无严重并发症者,P<0.01。结论下壁AMI伴对应性ST段压低尤其是压低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6.
张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20-12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前壁sT段压低改变的原因。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例分为前壁sT段正常7例、sT段压低18例、sT段抬高3例,均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记录相应导联(Ⅱ、Ⅲ、avF、V1~V9)sT段抬高或压低的值,并行急诊或择期CAG术了解冠状动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梗死范围、不同病变血管数、前降支血管病变程度与前壁sT段变化不相关(P分别等于0.7322、0.8932、0.2632),病变血管不同狭窄程度与前壁sT段变化相关(P=0.012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前壁sT段压低与病变血管狭窄程度〈99%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穆叶赛  许力舒 《新疆医学》2004,34(3):155-157
在北美和欧洲,急型心肌梗死(AMI)是首要的人口死亡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急性心梗而住院。此外,估计有20~30万人在达到医院以前已死于AMI。虽然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仍然值得关注。在急性心梗后恢复期住院期间,医生的职责应是着手帮助病人减少危险因子、降脂治疗、戒烟等并进行心梗后危险分层。因此,对AMI患者根据心电图上ST段改变进行危险评估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区心电图ST段形态的预后价值。方法 比较弓背向上与弓背向下2型ST段抬高病人发病1月内发生的空性早搏、空性心动过速、心空颤动、急性左心衰竭、死亡及高血压、心绞痛史的差别。结果 2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差别,ST段弓背向上组室颤、急性心衰、死亡及有心绞痛史者显著高于ST段弓背向下组(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梗ST段弓背向上抬高较弓背向下抬高严重、并发疙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时 ,心电图 (ECG)表现为前壁ST段抬高 ,在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可以观察到下壁 (Ⅱ、Ⅲ、aVF导联 )ST段压低。这种下壁ST段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研究前壁AMI病人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 ,旨在从中发现下壁ST段压低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位置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连续评价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符合WHOAMI诊断标准、住院第 10~ 2 1天 ,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前壁AMI病人 ,部分病人为急诊CAG。除外条件 :①非首次AMI ;②束支…  相似文献   

10.
许建华 《中原医刊》2004,31(2):50-5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系右冠状动脉病变或左回旋支动脉病变所致 ,对于远离心梗部位导联的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近来已有报道。通过比较胸前导联ST改变和冠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了解两者间的关系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入我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共 40例 ,其中男 3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4 2± 8 8岁。所有病例均有临床症状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及血清心肌酶谱 (CK、CK -MB)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变化 ,并有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1.2 方法 :心电图记录每个…  相似文献   

11.
12.
夏媛珍 《铁道医学》1999,27(2):99-100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应性ST段压低及压低幅度与持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下壁AMI病人分为有ST段压低组与无ST段压低级,根据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又将前者分为两组;A组ST段压低1周内恢复;B组ST段压低超过1周末复杂,对上述各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韩清丽 《中原医刊》2003,30(18):12-13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冠脉照影结果及其并发症。分为两组:组1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28例);组2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30例)。结果:组2多支血管病变较多,CK峰值高、EF值较低,室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及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对应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临床较常见,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52例为2003年6月~2006年1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AMI)住院病人.入选对象符合①有明显胸痛症状,持续时间≥30min,发病至入院时间≤24h;②有典型下壁Q波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衍变;③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动态改变;④不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31~86岁,50 岁以上占9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为无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A)、胸前导联V4-6ST段下移组(B)、胸前导联V1-6ST段下移组(C)。结果:C组较A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增加,临床心脏事件增加。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胸前导联V4-6ST段下移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胸前导联V1-6ST段下移多存在左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预后差,左室功能差,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7.
<正> 通过对48例伴胸导ST段压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并与42例不伴胸导ST段改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加以对照,以探讨其预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2年8月~2001年12月收治的90例有Q波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有典型临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华  刘亚娟 《中外医疗》2008,27(10):23-2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位置的作用.方法 对75例AIMI患者的冠脉造影(CAG)及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53例,其中50例(94.3%)ST段抬高Ⅲ/Ⅱ>1;47例(88.7%)STV,压低/ST Ⅲ抬高≤1.2.而回旋支(LCX)病变者22例,其中18例(81.8%)ST段抬高Ⅲ/Ⅱ≤1;16例(72.7%)STV3压低/ST Ⅲ抬高>1.2.RCA近中段病变者34例中,29例(85.3%)STV3压低/ST Ⅲ抬高<0.5;RCA远段病变者17例中,13例(76.5%)0.5导联ST下移与Ⅲ导联ST抬高数值的比值对判断下壁心梗的相关血管和闭塞部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胸导ST段压低的恢复时间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并在2周内行冠脉造影患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单支病变17例(32.7%),多支病变(包括双支病变)35例(67.3%),据此分为A组(单支病变组)、B组(多支病变组),将两组中胸前导联压低的ST段自发病起致恢复到等电位线的时间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着显性。结论 胸前导联压低的ST段恢复时间可以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的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壁导联ST段压低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9年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急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单支冠状动脉闭塞(RCA或LCX)的患者,分析罪犯血管开通前心电图。结果 (1)∑STv1-v3↓/∑STII III aVF↑≤1在预测RCA闭塞中敏感性高于STIII↑〉STII↑(91.30%)。(2)预测LCX闭塞∑STv1-v3↓/∑STII III aVF↑〉1有相对高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1.30%、57.14%、66.67%、87.50%)。结论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中存在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