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理、发病时间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02例经CT证实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并对其发病时间、影像表现、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发生于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内,发现血肿时间为术后48小时以内,73%合并有颅骨骨折,术后6小时以内发现迟发性血肿者疗效明显优于术后6小时以后发现者。结论: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而意识变化较原发血肿轻,应引起高度重视。脑外伤术后常规早期CT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癫痫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特点的分析,初步探讨癫痫发作的机理。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癫痫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和癫痫发作与病灶及病变性质之间关系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5.4%-6.8%,以部分性发作多见,部分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早期癫痫多发生在卒中后7天内(88.9%),以出血性卒中多见,常可自行缓解,迟发性癫痫多在卒中后4-12个月发生(66.7%),与病变性质无关,癫痫发作与病灶大小无明显相关,但以皮质病变多见。结论: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与脑水肿有关,迟发性癫痫患者脑内形成致痫灶,需长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anti-epileptic drug,AED)预防脑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的发生。本研究在于评价AED对脑外伤后早期和迟发性癫痫发作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共有329例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此项研究。105例患者予以短期AED预防性治疗2周。108例患者予以AED长期治疗(≥6个月)。另有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伤后未行AED治疗。除死于严重脑外伤及并发症或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停止AED治疗的患者外,所有入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住院方式随访了6个月以上,观察和统计了3组患者早期和迟发性癫痫发生率。结果短期、长期AED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类型和机制构成比无显著差别。AED组(包括短期和长期干预)和对照组,脑外伤后1周内癫痫发生率分别为2.0%和7.4%(P=0.017);而长期AED治疗组和对照组,伤后1周~6个月内迟发性癫痫发生率分别为4.9%和5.8%(P=0.781);短期和长期AED治疗组,6个月迟发性癫痫发生率分别为5.1%和4.9%(P=0.948)。结论伤后AED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早期PTE的发生,但其远期预防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短期和长期AED组间6个月迟发性癫痫累积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且长期应用AED具有副反应,因此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建议早期应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而不主张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4.
黄定良  郑波 《吉林医学》2009,30(5):444-44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对60例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及梗死发作时间有关,皮层受累更易引起癫痫;癫痫发作和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无肯定关系;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常见于老年人与瘢痕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常发生在半年内,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经过治疗,16例的尿量均恢复正常,其中1周内控制者9例,2~3周控制者4例,3周以上控制者3例,2例需终生替代治疗。结论:脑外伤的迟发性尿崩症多为暂时性,只要诊断及时、治疗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 15 6 0例经CT证实脑出血病例中4 3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脑出血后癫痫的发生率为 2 .76 % ,迟发性癫痫发作86 .0 5 % ,皮层区癫痫发生率高于基底节区。结论 :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 ,迟发性癫痫是因胶质瘢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病灶所致。早发癫痫积极控制原发病 ,迟发性癫痫应进行系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及发作时间、发作类型、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关系、治疗与转归,并对其发病机理作一探讨。方法:总结分析 82例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 CT资料。结果:癫痫的发生率 11. 3%;分为早期癫痫与迟发性癫痫,而以迟发性癫痫为主计 59例(72. 0%);发作类型以局限运动性发作为主计 52例(63. 4%);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各叶(75.6%)。结论: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生率高,经抗癫痫治疗绝大多数能控制。发病机理早期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脑代谢异常有关,晚期与缺血灶内胶质组织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问、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及梗死发作时间有关,皮层受累更易引起癫痫;癫痫发作和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无肯定关系;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常见于老年人与瘢痕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脑梗后癫痫常发生在半年内,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5倒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占同期脑出血患者1.56%,皮质区癫痫发病率高于皮层下.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的直接刺激、急性循环障碍、继发性脑水肿和代谢障碍可能是瘸性发作的病理基础.治疗脑出血同时应进行抗癫痫治疗.大多数此类患者癫痫控制后无需长期服用抗癫药物.  相似文献   

10.
张跃康  李鹏  孙鸿  毛伯镛  许静 《四川医学》2004,25(8):865-866
目的:探寻和总结儿童脑外伤纵裂血肿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总结2002年1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脑外伤纵裂血肿病例23例,分析患者受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演变、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致伤因素以跌落伤(16例)及车祸(5例)多见(91.3%),原发脑损伤重,多见于年幼儿童,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91,3%)和颅内高压;外伤性癫痫发生率高。治疗反应及预后良好。结论:①儿童脑外伤性纵裂血肿原发脑损伤重.常可表现为严重颅内高压而中线结构可以无明显移位;②早发性癫痫多见,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痈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81例脑卒中病例中36例继发癫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为7.48%,早期发作性癫痫为66.7%,迟发性癫痫为33.3%,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层或皮层下)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是早期癫痫的发作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迟发性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的癫痈病状所致,对早期发作性癫瘸应积极控制并发症,对迟发性癫痈进行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脑出血并发癫痫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脑出血并发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护理,5例早期发作患者中,有1例因出血量大同时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死于脑疝,其余4例均得到有效控制;17例迟发性发作和2例首发症状患者均停止发作,其中2例因患者擅自停药,导致癫痫复发,后经用药治疗,停止发作。结论:对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的观察、合理的护理,能有效加快原发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均可引起癫痫发作,少数患者癫痫发作表现为首发症状,发病开始病情即呈危重。一些迟发性癫痫发作后可使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486例。其中并发癫痫大发作26例,经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对48例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及梗死发作时间有关,皮层受累更易引起癫痫;癫痫发作和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无肯定关系;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常见于老年人,与瘢痕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常发生在半年内,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高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高龄继发性癫痫患者5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史资料、发作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总结其临床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54例患者全部为继发性癫痫,46例(85.2%)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8例,包括脑梗死33例、脑栓塞5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包括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其余患者分别为脑外伤3例,脑肿瘤(本组病例中均为脑转移瘤)2例,代谢性脑病2例,颅内感染1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即大发作28例(51.9%),癫痫持续状态2例(3.7%),单纯部分性发作9例(16.7%),复杂部分性发作11例(20.4%),不能分类发作4例(7.4%),提示高龄继发性癫痫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最常见类型。3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迟发性癫痫(卒中2周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发生的癫痫)29例,早发性癫痫9例,其中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而出血性卒中患者8例中,早发性癫痫5例,提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48 h内继发癫痫者居多,原发病类型直接影响继发性癫痫发作时间。全部患者均有头颅CT或MRI资料,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出血、脑转移瘤等表现。结论:高龄继发性癫痫患者以脑卒中为发生率最高的原发病,病因明确,但原发病不同,发作时间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发作类型、发作时间等给予相应的治疗。早期将抗惊厥治疗为重点,症状控制后也需要给予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进行维持,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癫痫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9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9.80%,卒中后癫痫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关系.结论 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迟发性发作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迟发性癫痫应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对81例老年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癫痫的病因依次为脑卒中、脑肿瘤、脑外伤或脑手术后、脑萎缩及隐源性癫痫,发作方式以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老年性癫痫应用AEDs治疗,多数癫痫发作可控制。结论老年性癫痫以症状性为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等易出现早发性癫痫,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效果及预后较好;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或手术后则以迟发性癫痫为主,根据发作类型长期规律应用AEDs,多数癫痫发作可控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刘素君 《医学综述》2008,14(19):3021-3022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与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16例卒中后癫痫患者分为早发性癫痫和迟发性癫痫,结合卒中类型、部位进行比较。结果早发性癫痫76例(65.5%),在早发性癫痫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高;迟发性癫痫40例(34.5%),在迟发性癫痫中,脑梗死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皮质病变高于皮质下病变,额叶病变发生率高。结论卒中后癫痫大多数经过单药系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 时81例老年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性癫痫的病因依次为脑卒中、脑肿瘤、脑外伤或脑手术后、脑萎缩及隐源性癫痫.发作方式以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老年性癫痫应用AEDs治疗,多数癫痫发作可控制.结论 老年性癫痫以症状性为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等易出现早发性癫痫,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效果及预后较好;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或手术后则以迟发性癫痫为主,根据发作类型长期规律应用AEDs,多数癫痫发作可控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发生率为1.82%,病灶位于脑叶累及大脑皮质者癫痫发生率高(P〈0.05)。脑卒中面积大,易出现早发癫痫。结论脑卒中后脑水肿、脑血管痉挛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早期癫痫应控制原发病,一般不必长期服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