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冠状动脉狭窄不一定伴有临床症状。无症状型乙肌缺血最易发生猝死,必须引起临床重视。1 流行病学中年人群中,不管运动后是否引起心肌缺血,无症状冠状动脉病的发生率约2.4%。就健康而言,极量运动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 ischemia burden,TIB)的方法,筛查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对72例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胸痛主诉的体检者,常规行Holter检查,评价其TIB,对达标者(TIB≥60 mm.min-124 h-1)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进行Gensini积分评价,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24/72)提示有TIB达标。对其中18例(18/24)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4例(77%)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4例(22.2%)造影无异常发现。相关性分析表明,TIB的大小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r=0.749,P<0.01)。临床随访显示,TIB达标组患者在3年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显著高于TIB未达标组患者。结论:Holter诊断TIB的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心肌缺血的有无及其程度,对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SMI冠心病的检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患有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治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6年3月—2010年3月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丸。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olter检测是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补中益气丸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8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基础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优质临床护理干预),各41例。对比两组症状发作时间等指标。结果在症状发作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合理展开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最终可以确保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获得显著减少,患者的疾病并发症获得有效改善,值得优质临床护理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5.
无痛性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不伴有胸痛或其他相应症状却具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状态。在标准运动负荷试验或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篮测中,其特征表现是ST段压低。 无痛性心肌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例如短暂的无症状缺血性发作、无症状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我院就诊的100例患有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第一组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丸。同时,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对两组病患的发病次数、每次发病的时间等进行监测和记录分析。结果第二组同时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明显。结论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同时服用对该类患者冠心病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另外,对该类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的检测和诊断的行之有效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Holer检测,也称为动态心电图检测。  相似文献   

7.
无痛性心肌缺血 (SMI)是冠脉病变所致 ,对心脏的损伤与心绞痛有相同的意义。现将我院冠心病者经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2年 7月~ 2 0 0 1年 10月作DCG的患者中 ,随机抽取 2 76例。A组 15 0例 ,男 97例、女 5 3例 ,年龄 4 5~ 87(5 8 5 9)岁 ,为住院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B组 :12 6例 ,男 6 9例、女 5 7例 ,年龄 5 0~ 75 (6 2 71)岁 ,既往均有心肌梗死 ,心电图复查异常及Q波未消失者。1 2 SMI诊断标准 DCG中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0 1mV并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分析临床诊断思维、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采取综合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ST段压低明显好转,而最大耗氧量(16~20)mL/(min.kg),无氧阈值(9~11)mL/(min.kg)、心脏指数(CI)值72.0mL/(min.kg)所占比例均上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患者的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延缓梗死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2月~1995年12月住院确诊冠心病的68例患者,通过Holter动态观察以了解SMI发作特点,并评价其预后,报道如下。 1 病人和方法 1.1 对象 6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全国内科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时会出现心绞痛、心电图上ST段改变和产生无氧代谢的终末产物。其中以胸痛的可靠性最小,因为:(1)心肌梗死可无疼痛;(2)无症状病人极量活动踏板运动试验后ST段可压低,这些病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在2.5年内将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3)心绞痛病人施行心房调搏可引起ST段改变而无胸痛;(4)变异型心绞痛病人无论有无胸痛均可出现ST段抬高。应激试验阳性的多数心绞痛病人,经活动时心电图监视常发现一时性无痛性ST段压低。一时性ST段压低在不伴胸痛者比伴有胸痛者持续时间短,心率较慢,而ST段压低程度无差异,疼痛与病人活动亦无关。这提示,病人心肌缺血程度可不同,程度轻者可为“无痛性”。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定义和诊断方法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 mia,SMI)是指存在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的缺血性ST变化,核医学或超声检查所示的灌注缺损及/或室壁运动异常而无临床心绞痛症状。近来应用~(201)铊~(82)铷和体外正电子检测装置(Positron-detecting devices)发现SMI时局部的心肌缺血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之表现相一致。Frishman认为SMI命名不够严谨,他主张痛疼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如以腹痛、肩痛或背痛为表现的心肌梗塞亦属此之列。 SMI的诊断方法主要有:①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和对于已知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压低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中,92例患者共监测到271次心肌缺血性发作,ST段呈0.1~0.4mV的幅度改变。结论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定期行动态心电监测,进行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 ,在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住院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共 436例 (AMI的诊断参照WHO 1979年有关AMI诊断标准 ) ,根据伴有胸痛及不伴有胸痛 ,将入选患者划分为 :不伴有胸痛组 141例 ;伴胸痛组手臂、头部、颌部疼痛 2 95例。入选病例如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参考方案》溶栓适应证 ,且除外禁忌证 ;给予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立即服阿司匹林 30 0mg ,以后每日服 10 0mg ,5周后改为每日服 5 0mg、长期服用 ;静脉注射尿激酶 2 0 0万U、30min输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抑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50岁)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从抑郁者中选择75例,同期调查无抑郁者75例,采血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1年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追踪到结局者81例,70例健在,11例死亡,1年病死率为13.6%。有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为21.1%,无抑郁者病死率为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hs-CRP升高组病死率为42.9%,hs-CRP正常组病死率为7.4%,二者差异显著(χ~2=9.529,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s-CRP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老年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和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老年冠心病SMI患者2~7(平均5.01)年。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SMI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等临床特征和动态心电图参数,并记录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7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7年累积再发心脏事件率为14.5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脂血症是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上述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缺血性ST段改变作为心肌缺血表现的指标,根据其症状分为疼痛及无疼痛两组。对比其年龄、病程、高血压、心律失常、ST段压低程度及范围、STI、EF、FS、室壁活动、冠状动脉病变控度以及血L-EK及β-END,结果除血L-EK及β-END显示有统计学差异外,其它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别。以内啡肽为基础的个体间痛阈的差异可能是缺血心肌无痛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根据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ST段压低次数、下移值减少量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从而使病人心肌缺血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Holter监测仪的广泛应用证实:大量心肌缺血均发生于不费力的活动中。缺血发作时,心率仅较休息时水平有极少量增加,明显低于做Holter检查前运动试验诱发缺血的心肌需氧量。因此,可能大部分Holt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与无痛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与无痛性心肌缺血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童南伟综述李秀均审校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是最主要死因,对其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治尤为重要。在糖尿病的心血管疾患中,冠状动脉病(CAD)又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而心肌缺血又是CAD的最重要表现和诊断依...  相似文献   

20.
无痛性心肌缺血与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疼痛阈值的个体差异可部分解释痛觉的差异性,但日常活动或者劳累、情绪激动后的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者提出疼痛缺失的原因是预警机制的缺陷,强调患者之间疼痛敏感性的差异。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末梢的病理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