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加氏综合症是指肝段下腔静脉(IVC)或/和肝静脉(HV)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HV流出道梗阻所引起的症候群。我们自1993年4月至1998年5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诊断布加氏综合症病人105例,均与X线IVC血管造影或手术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性63例,女42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6.5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差105例,肝肿大91例,脾肿大51例,下肢水肿75  相似文献   

2.
Budd—Cbiari‘s综合症(布—加氏综合症)是指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IVC)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和(或)合并IVC高压的症状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和大量腹水,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1995年6月开始实箍腔房加脾肾静脉分流术,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应用微血流灌注(MV-Flow)成像技术诊断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超声科22 787例孕妇行20~24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产前诊断为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应用MV-Flow技术和多切面分段观察法观察下腔静脉,发现下腔静脉畸形时启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明确诊断。产后引产儿尸体解剖或儿童超声检查追踪观察,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产前诊断准确性,并比较操作耗时。 结果产前诊断67例下腔静脉畸形,均经产后证实。应用MV-Flow技术观察下腔静脉,声像表现为:下腔静脉中断时肝静脉未汇入下腔静脉而直接汇入右心房,左下腔静脉呈"S"形走行,双下腔静脉呈"h"形走行。MV-Flow技术、多切面分段观察和STIC技术3者的诊断准确性一致。MV-Flow技术平均用时(10.16±2.48)s/例,多切面分段观察平均用时(34.75±11.04)s/例,STIC技术平均用时(225.11±36.67)s/例,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P<0.01)。 结论产前超声应用MV-Flow技术观察下腔静脉,产前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导向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并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症6例,全部成功,支架置入后,狭窄部直径达为1.5-1.8cm,下腔静脉压力由41cmH2O降至20.5cmH2O,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者消失或明显改善。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本技术避免了X线下操作的放射照射及造影剂注入,设备简单、费用氏,治疗布-加氏综合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贺松其  文彬  智发朝 《临床荟萃》2003,18(12):711-71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BCS)系由肝静脉和(或)隔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少见。1998年在我院体检时意外发现1例BCS患者并住院治疗,稳定3年后于2001年因病情恶化先后两次入院治疗,估计预后差,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症(BCS)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下腔静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BCS患者,对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结果与X线造影及临床手术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21例BC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BCS的患者为19例,其中肝静脉阻塞8例,下腔静脉型4例,混合型7例,超声准确率为90.5%(19/21),漏诊或误诊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布加氏综合征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柏一查氏综合症是指位于主要HV(肝静脉)开口或/和邻近的IVC(下腔静脉)的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所引起门脉高压或IVC高压的一组征候群。病因大致有三种看法:先天性发育异常;血液凝固机理异常或血  相似文献   

8.
布加氏综合症是由于肝静脉/或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的肝静脉流出道受阻引起症状群。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加下肢静脉声学造影诊断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岁。静脉阻塞2例,下腔静脉阻塞5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右叶、尾叶、脾增大、肝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增宽.肝静静脉增宽遇曲,交通支出现,下腔静脉阻塞以下部位扩张,搏动减弱或消失。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肝静脉血逆流,颜色和频谱  相似文献   

9.
刘旭云  张宏文  吴清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132-1133
布一加氏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 BCS)即发生在肝脏与右心房之间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及其所产生的相应临床表现[1].血管造影是诊断BCS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症(BIldd-Chiair SAdrcne,B-CB)是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四流受阻而继发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目前本病在国内并不少见。继日本、印度和南非之后,正成为世人瞩目的高发区之一。以往对本病诊断主要靠血管造影证实,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彩色普勒超声(CDn)的应用。本病的诊断率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报告经CDH诊断并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之布加氏综合症26倒.旨在研究本病的CDH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是一种亚急性征群,真正急性者较少见。上腔静脉回流系统到右心房之前,因腔静脉部分或全部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血流受阻而出现的综合症[1]。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腺癌及右肺中央型肺癌、淋巴瘤、肺门淋巴结核、胸内甲状腺瘤、前纵隔良性肿瘤如:囊肿、畸胎瘤、胸腺瘤等疾病。本院于2019年10月8日收治了1例输尿管癌术后放疗后肺及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由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需进行静脉营养、抗炎等治疗,患者静脉条件也较差,经过麻醉科会诊给予CVC置管术失败后转交静疗专家会诊给予下肢PICC置管术穿刺成功,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脾综合征患者体、肺静脉回流特点,为超声诊断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经作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无脾综合征患者49例,分析患者体、肺静脉回流特点及各类常见畸形引流的发生频次。结果 4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双上腔静脉30例(61.2%),均为右上腔静脉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左上腔静脉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肝静脉全部汇入下腔静脉26例(53.2%);直接汇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1例(2.1%);直接汇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3例(6.3%);分别汇入两侧心房5例(10.2%);汇入单心房中部1例(2.1%);部分汇入下腔静脉,部分直接汇入心房13例(27.7%)。下腔静脉直接汇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18例(36.2%);直接汇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25例(51.0%);引流入单心房中部1例(2.0%)。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16.3%),均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0例(40.2%),其中心上型11例(55%);心内型7例(35%),心下型1例(5%);混合型1例(5%)。结论无脾综合征患者多伴有体静脉与肺静脉异位引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下腔静脉血栓和(或)静脉炎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预防作用,对12例有肺栓塞史的下腔静脉血栓和(或)静脉炎的病人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随访6~18个月.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有肺栓塞史的下腔静脉血栓和(或)静脉炎的病人再次发生肺栓塞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ZQ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置人国产ZQS。结果 161例共置人ZQS165枚。其中置人3节ZQS者153例(含4例置入2枚3节ZSQ者),置人2节ZQS者6例,置人4节ZQS者1例。ZQS置人成功者157例,成功率为97.5%。失败者4例,占2.5%。失败原因为支架位置不正或/和展开不良。与支架置人相关的并发症1例,为支架置人后急性血栓形成。随访3~60个月(平均28.9月),6例出现再狭窄。结论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38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治疗结果,探讨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本组:138例(男121例,女17例),年龄27~78岁,平均56.3岁。下腔静脉阻塞病因:肿瘤压迫或侵及(120例);原发性病变(布-加氏综合征18例)。术前造影证实:下腔静脉完全闭塞35例,狭窄程度≥90% 79例,75%~90% 24例。其中肝静脉同时受累15例。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47例(占34.1%),Child B级71例(占51.4%)。方法:138例均行下腔静脉PTA 支架置放术,均为“GianturcoZ”支架,长度40~120mm。估计肝静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肝回流达65%以上7例,均行肝静脉PTA,3例行支架治疗。术后给予保肝、抗炎、强心、利尿、抗凝治疗。结果:138例术后造影示下腔静脉通畅,有效管径均≥15mm。术后急性期(2周)双下肢水肿明显缓解至完全消退占84.8%,尿量较术前明显增多占62.3%,肝功能由Child C级改善为B级者21.0%。改善率61.7%。死亡5例。结论:术前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和腔静脉阻塞的程度,能为改善病人状况及术中选择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术后防治心衰,保护肝、肾功能,预防肺栓塞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徐永琼  熊恒玉  梅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88-1989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症的风险.方法 观察82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情况,并分析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症6例(7.3%),均为晚期右肺癌患者,6例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晚期右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前应加强风险评估,筛查有无隐匿性上腔静脉综合征,尤其是右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恶性积液者.  相似文献   

17.
布加综合征是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组症状与体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与下肢浮肿等。不同的病理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97年12月~2002年12月为15例病变为肝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闭锁或狭窄的患者行脾静脉-颈内静脉架桥术,全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8.
肝尾状叶静脉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尾状叶静脉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观测30例患者的36支尾状叶静脉,其中原发性布-加氏综合症患者22例,淤血肝患者8例.检测记录包括(1)尾状叶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2)尾状叶静脉的支数;(3)尾状叶静脉的走向;(4)尾状叶静脉的管径.结果36支尾状叶静脉中,管径从0.27~0.85cm不等,平均管径为(0.47±0.16)cm.70%汇入下腔静脉左前壁或左壁,单支型25例,占83%,2支型4例,3支型1例.36支尾状叶静脉中,除一支外,其余均未显示其属支.所有尾状叶静脉均为左走行或左前走行.结论正确认识尾状叶静脉对临床特别是肝部分切除术及布-加氏综合症的诊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Budd-Chiai syndrome,B-CS)系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肝段血流受阻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症的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医学界将发生在下腔静脉肝段的膜性阻塞或节段狭窄、血栓或肿瘤引起的综合征均归入广义的B-CS范围之内.广义的B-CS系指肝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部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静脉任何性质的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窦后性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综合征.为了消除或减轻肝脏和下腔静脉的淤血以及门静脉高压症,人工血管移植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我院于2005年9月为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成功实施了肠-房人工血管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3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对其中7例作了PTA。7例中4例下腔静脉肝段阻塞,经用带囊导管扩张至1.8cm~2.0cm,扩张后症状明显好转至消失,造影复查血流通过原阻塞处进入右心房,原侧支循环已不复出现;3例节段性阻塞(长各为4.6与8cm)穿刺失败,穿刺针进入心包,及时发现后退针,均无严重并发症。文中讨论了适应症、手术方法与如何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