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分析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星形细胞瘤(56.52%)及10例室管膜瘤(43.48%),均于镜下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16例随访2~88个月。最近一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6例(69.57%),不变2例(8.70%),加重2例(8.70%),死亡3例(13.04%)。随访中复发5例。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宜早诊断并适宜尽早作显微全切除。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改善脊髓髓内胶质瘤的预后。星形细胞瘤应及时进行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髓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11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1例,上皮样囊肿2例,脂肪瘤1例。均在moiler-300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结果:4例室管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1例神经鞘瘤全切除;2例上皮样囊肿近全切除;1例脂肪瘤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病人3个月~21个月,疼痛加重1例,3例无明显变化,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脊髓髓内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方法、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6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室管膜瘤的全切除率为87.5%,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率12.5%;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33.3%.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率33.3%,部分切除及椎管减压者33.3%;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除率为100%;表皮样囊肿的全切除率为60%,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率40%;其他肿瘤的全切除率为100%。33例(91.7%)病人获得2个月~11年随访,其中25例存活,8例死亡。结论:决定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病理特点.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应力争在脊髓功能未出现严重损害前手术.以取得较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 ,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时机 ,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39例脊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肿瘤的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手术切除程度、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上皮样及皮样囊肿 18例 ,室管膜瘤 6例 ,星形细胞瘤 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可达到全切或近全切除 ,星形细胞瘤仅可部分切除。大部分病人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对绝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应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对室管膜瘤、皮样及上皮样囊肿多能做到肿瘤全切除 ,对星形细胞瘤可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脊髓髓内肿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0例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40%,近全切除率为30%,部分切除率为30%,2例脂肪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移瘤和2例上皮样囊肿为近全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手术效果较好,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占脊髓内肿瘤的90%以上,其中95%为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MRI为目前诊断脊髓内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于术前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1]。由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较好,而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全切困难,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术前对2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作者回顾性分析13例室管膜瘤和9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黄文跃  王勉 《安徽医学》2014,(12):1734-173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治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9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5例达到全切除,4例达到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8例患者手术后保留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随访1年症状没有加重,全切患者没有复发,次全切患者发展缓慢。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尽早确诊并采用显微手术争取全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至2009年10年间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脊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脊髓内室管膜瘤患者,有32例获得手术全切,全切率为88.9%,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4例(66.7%),无明显改善者7例(19.4%),加重5例(13.9%);随访0.5年至9.5年,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在Ⅰ~Ⅲ级的24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患者未见明显好转,2例肌力障碍程度加重;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Ⅳ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好转,3例症状有加重。肿瘤复发有3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达到脊髓内室管膜瘤的镜下全切,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9例脊髓室管膜瘤的手术体会。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超声吸引切除9例巨大髓内室管膜瘤。结果:9例肿瘤全切,7例完全恢复,1例无变化,1例术后轻残。结论:巨大脊髓室管膜瘤应用显微外科及超声吸引可以完全切除肿瘤,避免脊髓损伤。且精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加超声吸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孟祥云  杨俊 《海南医学》2008,19(4):39-40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4.5岁。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和感觉异常。病情由上向下发展为其特点。20例均行MRI检查,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2例。结果20例均得以随诊,时间为6个月-1年,症状完全消失12例,明显改善6例,2例为部分改善。结论室管膜瘤与脊髓界限清楚,行后正中入路,掌握手术要点可完全切除,全切肿瘤后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手术方法与手术疗效。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三维上肿瘤均在髓内方可诊断为脊髓髓内肿瘤。结果:髓内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肢体感觉麻木、疼痛,早期括约肌紊乱不明显,病情加重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手术全切除35例,大部切除1O例;病理报告前三位是星形细胞瘤20例,室管膜瘤13倒,脂肪瘤8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40例,改善不明显6例,加重8例,手术死亡4例;随访46例,4例死亡,5例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特异性高,髓内肿瘤应早期诊断,掌握时机,尽早力争全切。对恶性和未全切肿瘤行放疗,疗效显,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多节段室管膜瘤的早期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McCormic分级Ⅰ级、长度在3个和3个节段以上的室管膜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均未行放疗。所有病例术前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并采用McCormic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的肿瘤主体均位于颈髓髓内,肿瘤瘤体长度跨越3~8个椎体节段,平均4.2个椎体节段,肿瘤一期均得到了全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室管膜瘤,WHO分级Ⅰ~Ⅱ级。有18例病例术后得到了随访,2例因联系方式变更而失访,但病历记录术后出院时恢复良好。随访结果表明,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恢复良好,术前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未留下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未出现功能障碍,磁共振检查结果表明未见肿瘤复发;主要并发症是留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感觉障碍,可以认为手术未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明显影响。结论 对于早期多节段颈髓室管膜瘤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全切除术后极少复发,术后不需要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在电生理监测下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切除,术中主要应用肌电图(EMG)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本组患者中7例患者做到手术全切,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为33.2个月,其中神经功能改善6例(46%),稳定无变化4例(13%),加重3例(23%),随访期间原位复发2例,播散1例。13例患者术中均监测到自发肌电反应。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的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苗重昌  何银 《河北医学》2002,8(4):321-323
目的:探讨MRI对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其临床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3l例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肿瘤,室管膜瘤16例,星形细胞瘤9例,畸胎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l例。就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术前MRI诊断与术后复查MRI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室管膜瘤往往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结节影,空调范围大,术后残余及复发率低(2/16),星形细胞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病变周围或内部常有囊变区,手术残余及术后复发率均高(9/9)。结论:利用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鉴别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评估其手术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