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替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13例已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及疗效相关指标(LVED、LVEDV、跨瓣压差、LVEF、LVEFS、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等)变化。结果患者术后临床治愈率99.12%,并发症发生率18.58%,住院病死率0.88%。患者术后1周LVED、LVEDV较术前有极显著改善,跨瓣压差及F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EF较术前改善无明显改善,提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近期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术后短期即病情改善满意,仍是当前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二叶化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以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心胸外科接受二叶式主动脉瓣膜手术患者52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叶,替换人工机械瓣或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34例,双瓣膜置换7例;主动脉瓣膜成形术6例;同时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6例主动脉根部扩张并发主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中行主动脉根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7.7%),其中2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时间4个月~3年,随访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可致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出现心功能衰竭?心前区疼痛?体位性晕厥?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在主动脉瓣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院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Ross手术 )在主动脉瓣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从 1994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共完成Ross手术 15例 ,其中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0± 14岁 ;术前诊断 :主动脉瓣病变 13例 ,老年退行性病变 1例 ,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 ,术前UCG示主动脉瓣病变 ,狭窄和 /或关闭不全 (中重度 ) ,主动脉瓣环径 (AVD) :2 4± 0 4cm ;肺动脉瓣发育正常 ,功能良好 ,肺动脉瓣环径 (MPAD) :2 3± 0 2cm ;术前心功能 (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级 11例 ,Ⅲ级 4例 ,平均 :2 3级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手术分三步进行 :(1)采取自体肺动脉瓣 ;(2 )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 ,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 ;(3)利用同种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 ;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 ;术后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7 2 3± 0 14mmHg) ,左室舒张未径 (LVDD)明显缩小 (P <0 0 0 1) ,LVEF :0 4 8± 0 2 2 ,心功能Ⅰ~Ⅱ级。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 ,随访 1~ 9年 ,心功能Ⅰ级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 ,末见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结论 Ross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叶式卡动脉瓣畸形(CBAV)疾病的发病特点、外科治疗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CBAV患者共114例.结果:男性患者居多(78.0%);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4例,以主动脉狭窄为主(11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77例)及或关闭不全(37例),主动脉瓣钙化(19例),主动脉瓣脱垂(10例),升主动脉扩张(2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以主动脉瓣膜置换为主(n=10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7例、低心排6例、新发房颤2例及新发室颤2例,死亡2例.结论:先天性CBAV多于中年时出现症状,多见于男性,主要并发症为主动脉瓣狭窄.手术方式主要以主动脉瓣膜置换为主,心绞痛、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术前心功能低下者手术风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闫成雷  高长青  李伯君  叶卫华 《医学综述》2012,18(11):1755-1757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类型对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68例患者,年龄23~73(48.9±11.2)岁,其中男54例,女14例。病变类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其中53例植入机械瓣,15例植入生物瓣。结果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径[(37.9±5.3)vs(40.5±5.7)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6.2±9.1)vs(58.9±11.6)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生物瓣及机械瓣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直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升主动脉直径的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瓣膜的类型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对心功能的改善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右室流出道狭窄或右室双腔心10例。瘤破口和室缺均采用Dcron补片修补,主动脉瓣整形15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余合并症均同期予以处理。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4例。再次手术3例,其中急诊二次手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减轻,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少见的心脏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心腔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本院心外科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02年1月10日至2002年8月31日,本院心外科共完成Ross手术10例;术前诊断先心病,主动脉瓣病变9例,老年退行性病变1例,UCG示主动脉瓣病变,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中重度),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3例;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手术分三步进行①采取自体肺动脉瓣;②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③利用同种异体肺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7.07±0.96) mmHg),LVDD明显缩小(P<0.001), LVEF0.55±0.19,心功能Ⅱ级.随访1周~8个月,心功能Ⅰ~Ⅱ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结论Ross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 2000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此法的56例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全组男18例,女38例;年龄(39.48±11.95) 岁;二尖瓣关闭不全(MI)15例,二尖瓣狭窄(MS)19例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 (MI+S)22例。保留全瓣膜和瓣下结构1例,保留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55例。结果术后55例病情较稳定, 心功能恢复较快,恢复顺利出院;并发症:低心排3例,心律紊乱6例,2次止血1例;1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1个月至3年,1例术后3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左室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5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 ,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 Bentall手术 ) ,1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半年突发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 ,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 ;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和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大动脉炎 ) ,患者主动脉根部基本正常 ,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和主动脉瓣替换。患者术前心功能 级 3例 , 级 1例 , 级 1例。动脉瘤直径 3.8~ 8.2 cm,平均 ( 6.0± 2 .2 ) cm。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 ,经 3~ 38个月 (平均 1 8个月 )的随访观察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其中 4例术后心功能恢复至 级 ,1例恢复至 级 ;5例患者术后首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示 :人工瓣膜功能良好 ,人工血管通畅 ,人工瓣膜和人工血管未发现瓣周漏、血栓等异常情况 ;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 5个月再次来院复查 ,出现瓣周漏 ,采取保守治疗。结论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我院1994年10月-2009年2月共收治了58例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行Ross手术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28±15)岁.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和(或)关闭不全54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合并瓣周漏1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后主动脉瓣大量反流1例;老年性退行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术前准备: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术前按心脏手术常规准备,心功能Ⅲ级患者术前给予洋地黄、利尿剂、极化液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手术方式: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Ross手术,手术顺利.围术期监护治疗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并有效处理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护心功能,加强抗炎治疗.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1.7%),自动出院1例;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6.11±0.12)mm Hg,显著低于术前的(35.56±9.10)mm Hg;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为(56±3)mm,亦显著低于术前的(6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射血分数为(0.49±0.22)%,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Ross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围术期治疗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马红  张其霞  李晓静  郑晓燕 《浙江医学》2014,(13):1137-1140
目的:探讨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预测因素。方法300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其中主动脉狭窄(AS)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各150例,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有86例患者(28.6%)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中AS患者39例(26.0%),AI患者47例(31.3%)。下列因素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相关:AS术前因素包括高龄(OR=4.7)、术前肥胖(OR=1.8)、心力衰竭病史(OR=1.7)、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OR=5.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OR=4.2)、左房内径(OR=1.6)、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OR=1.9、1.5);术后早期因素包括LVEF≤50.0%(OR=5.4)、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1.7)、舒张末期直径(OR=1.9)及二尖瓣反流(OR=4.1)。AI术前因素高龄(OR=1.9)、术前肥胖(OR=4.8)、心力衰竭病史(OR=1.7)、LVEF≤50.0%(OR=1.8)、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4.5)和舒张末期直径(OR=6.4)、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OR=1.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OR=1.6)、三尖瓣反流(OR=1.5)。术后早期因素,包括LVEF≤50.0%(OR=7.2)、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4.7)及舒张末期直径(OR=6.1)。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风险很高,可以根据术前及术后早期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巨大左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探讨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较术前减小或降低(P<0.05)。结论对于合并巨大左室者,争取尽早手术(LVDS<6.0 cm前),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狭小的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代术时主动脉根部加宽的方法和结果。方法6例机械瓣双瓣置换(DVR),1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主动脉根部狭小行主动脉根部加宽(Manouguian法为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直径5~8mm,主动脉根部植入21~23人工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存活5例随访2~5年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根部加宽采用Manouguian法对小主动脉小瓣环和冠状动脉开口下移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此法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扩大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ongenital 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 is rarely seen during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were reported in 11 cases.
Methods  Eleven patients (nine men and two women, mean age 33.4 years) with 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Medical records, echocardiogram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reviewed.
Resul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urwitz and Roberts classification,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A (n=2), type B (n=7), type F (n=1) and type G (n=1). Three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other heart diseases, including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mitral prolaps,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aortic aneurysm. All had aortic regurgitation (AR) except two with aortic stenosis (AS), detected by color-flow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The congenital 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 deformity in seven patients was diagnosed by echocardiograph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onclusion  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 is a rare cause of aortic insufficiency, while echocardi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ng the diseas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s the major therapy for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主动脉瓣的形态结构、合并畸形、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左心室、升主动脉的变化.结果 2叶畸形18例(94.7%),4叶畸形1例(0.53%);瓣叶不等大的患者多数合并明显的主动脉瓣狭窄(AS)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瓣叶等大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多数主动脉瓣畸形为独立疾病,少数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畸形;左心室与升主动脉的改变与主动脉瓣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患者年龄有关.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主动脉瓣畸形及其引起的心脏改变及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17.
潘丽 《医学文选》2004,23(4):409-410
目的 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 HP-1 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 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 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术后两组 LAD和 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 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8.
潘丽 《广西医学》2004,26(8):1090-1092
目的 采用超声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 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 1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左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 (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左房腔内径 (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内径≥7.0 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3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8~10.68 cm,平均(7.18±0.32)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41~7.53 cm,平均(5.88±1.13)c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2~0.58,平均0.42±0.12;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3例、Ⅳ级9例。二尖瓣置换(MVR)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12例,Bentall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8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6.3%。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LVEDD、LVESD即较术前缩小;LVEF术后半年明显改善。结论采用HTK液灌注保护心肌,尽可能保留二尖瓣小瓣结构,围术期注意补钾、预防室颤、术中注意处理房颤是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发病特点、外科治疗策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28人,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1.8±0.7)岁。患者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Wheat术,其余全部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同时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合并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三尖瓣Devega环缩术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8例,主动脉-左室隧道修补术1例,左房血栓取出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78~217 min,平均(131.9±6.0)mln;阻断时间56~158 min,平均(88.2±4.8)min。ICU时间为(23.0~647.4)h,平均(97.9±10.5)h。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出血行再次开胸止血术;术后伤口清创4例;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有明显减小[(52.6±1.7)mm vs(43.2±1.0)mm,P=0.001],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62.2±2.5)vs(65.5±1.3),P=0.257]。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风险因素评估、围术期的早期干预、手术策略制定上考虑患者耐受程度、预防手术并发症对降低手术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将中老年二叶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降低到与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相似或者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