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林玉平陈治奎楼钶楠徐卫峰徐光泽关海旺胡万英周建庆 《现代实用医学》2022,(6):757-760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3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分析手术即刻和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自膨式瓣膜。35例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验证无主动脉瓣狭窄,其中1例患者有瓣周瘘,即刻给予瓣中瓣治疗,术中球囊预扩张时采用双侧颈动脉按压保护,未出现脑梗死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1年后随访的主动脉瓣狭窄明显改善,平均跨瓣压差下降,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下降,纽约心功能分级减少,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试验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TAVR治疗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行双瓣置换手术(D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16~61岁,平均46.3岁。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36例,Ⅳ级19例。结果全组行双瓣置换手术(DVR)病人风湿性瓣膜病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8例。其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37例(占51.4%),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32例(占44.4%)。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占16.7%),死亡4例(占5.5%)。随访2个月~5年,远期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狭小的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代术时主动脉根部加宽的方法和结果。方法6例机械瓣双瓣置换(DVR),1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主动脉根部狭小行主动脉根部加宽(Manouguian法为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直径5~8mm,主动脉根部植入21~23人工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存活5例随访2~5年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根部加宽采用Manouguian法对小主动脉小瓣环和冠状动脉开口下移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此法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扩大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近20年来中国大陆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构成、变迁及成人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早期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927例成人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先天性和退行性病变是近年来成人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和感染性病变比例逐渐下降,而退行性和先天性病变比例不断上升。后10年内患者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前10年明显缩短(P<0.05)。927例患者中44例发生在院死亡,总在院病死率4.7%;男女性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15年内患者手术病死率下降,明显低于最初5年(P<0.05)。 结论 国人主动脉瓣疾病的病因近20年来发生明显变化;成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在院病死率较前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病因,讨论手术时机、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以及小切口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107例单纯AV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7.4%,退行性变34.6%,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病变16.8%,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11.2%.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心跳骤停,3例死于恶性心率失常.7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AVR,无死亡.结论 风湿性和退行性变是单纯AVR的最主要的病因,术后死亡原因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应当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心肌保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小切口行AV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病因,讨论手术时机、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以及小切口的应用。方法对该科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107例单纯AV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07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7.4%,退行性变34.6%,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病变16.8%,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11.2%。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心跳骤停,3例死于恶性心率失常。7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AVR,无死亡。结论风湿性和退行性变是单纯AVR的最主要的病因,术后死亡原因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应当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心肌保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小切口行AV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2例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与随访。方法:1989年-2002年间有52例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男25例,女27例,年龄24-60岁,平均42.12岁,术前心功能(NYHA)Ⅰ-Ⅱ17例,Ⅲ-Ⅳ级35例,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74枚。结果:手术死亡率为3.8%,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术后总随访率为96%,术后死亡5例,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可靠,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连续缝合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15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39例,双瓣(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113例]均采用连续缝合法。结果:本组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阻断时间(38±4.3)min,转机时间(56±11)min。双瓣置换术阻断时间(57±4.9)min,转机时间(85±18)min。术后正性肌力药量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连续缝合法可显著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转机时间,减少心肌缺血时间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联合心瓣膜病合并左室舒张末径(LVEDD)>75mm是风心病换瓣手术治疗中的高危病例。手术风险大、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2001年9月~2006年9月,我院对收治的43例联合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的患者施行了双瓣置换术,占同期换瓣手术的6.4%,临床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43例合并巨大左心室联合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汪曾炜等[1]制定的标准:巨大左心室指左室收缩末径(LVESD)≥55mm,LVEDD≥75mm,同时合并左室功能低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0.4。43例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26~75(49.60±10.45)岁。病种:二尖瓣关闭… 相似文献
10.
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的研制及经导管植入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 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 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所有瓣膜支架行体外冲水实验、释放实验、体外管道内释放及静态实验。小香猪7只,采用经导管逆行的方法行升主动脉内置入瓣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结果:研制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体外试验证明瓣膜关闭良好,反向均为中心水流,并明确该瓣膜支架能经导管顺利释放,释放后能迅速完全扩张,在管道内固定牢靠。采用12F~16F的输送导管,6只实验动物经髂总动脉植入,所有瓣膜支架均能顺利跨过主动脉弓达升主动脉,并顺利释放,除1例瓣膜支架释放后未完全扩张、移位外,其余均迅速完全扩张、固定良好。24 h后处死动物解剖,见支架固定,支架内未见血栓。结论:该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启闭功能、自膨功能良好,压缩后的体积符合经导管植入的要求,可采用逆行的方法经髂总动脉植入于升主动脉内,释放后能迅速扩张,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类型对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68例患者,年龄23~73(48.9±11.2)岁,其中男54例,女14例。病变类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其中53例植入机械瓣,15例植入生物瓣。结果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径[(37.9±5.3)vs(40.5±5.7)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6.2±9.1)vs(58.9±11.6)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生物瓣及机械瓣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直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升主动脉直径的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瓣膜的类型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对心功能的改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03年6月-2008年6月治疗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膜病32例;平均年龄(24.2±13.3)岁,平均体重(42.2±16.7)kg。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直径平均(16.3±2.1)mm;13例采用Nicks方法,19例采用Manouguian方法进行主动脉根部成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合并病变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主动脉跨瓣压差为(24.2±8.4)mmHg(1mmHg=0.133kPa)。术后早期心律失常6例,肺感染并呼吸功能不全1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68个月,无远期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3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替换术的麻醉,对诱导用药,复苏前后处理和术后呼吸支持进行了探讨。结果提示:(1)重症心脏病人用硫贲妥钠诱导优于安定。(2)插管前静注1~2mg/kg利多卡因有助于保持心率和心律的稳定。(3)血压不低于10.7kPa,诱导时麻醉宁深勿浅,有利于降低心肌氧耗量,减少心内膜下缺血所引起的心律紊乱。(4)复苏后出现顽固性心动过缓时,应尽快使用起搏器。(5)术后24h,尤其前4h,应使用多巴胺类正性肌力药物以维持满意的血压。(6)停用呼吸机30min,改由导管内吸氧(FiO_20.4),如PaO_2≥8.00kPa,PaCO_2≤6.67kPa,呼吸≤30次min,即可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28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 000例瓣膜置换术的结果和体会,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76年5月至2004年8月共为2 0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瓣膜置换术.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 325例(66.2%),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24例(16.2%),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同期替换术(AVR及MVR)322例(16.1%),三尖瓣替换术(TVR)29例(1.5%).术后随访1个月~28年,平均(10.2±5.3)年,失访283例(15.1%).[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29例(6.45%),其中1976年至1994年为95例(9.5%),1995年至2004年为34例(3.4%),前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2.62,P<0.001)晚期死亡288例(1.9%病人年),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和改进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的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对适宜病例施行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MVRP),对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例予以三尖瓣整形术,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远期生存率,尤其应该重视加强健康宣教及门诊随访,并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的意义、常用测量量表以及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0年间应用413枚GK2型人造心脏瓣膜的治疗效果,评价国产GK2型单叶式机械瓣膜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5年初至2004年间施行的327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男123例,女204例。年龄1.6~68岁(38.62岁±10.14岁)。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216例,Ⅳ90例。术式为二尖瓣置换(MVR)205例(62.69%),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86例(26.30%),主动脉瓣置换(AVR)31例(9.48%),三尖瓣置换(TVR)5例(1.52%)。共使用GK2型二尖瓣296枚,主动脉瓣117枚。随访0.5~19.6年(9.05年±4.59年),总随访人年数为2440.7患者年。结果早期死亡11例,死亡率为3.36%(11/327)。远期死亡24例,死亡率0.98%患者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1%±0.03%、89.59%±2.1%及83.61%±6.09%。12例发生出血事件(0.49%患者年),7例发生瓣膜血栓形成或栓塞(0.29%患者年)。91.98%的患者(241/262)心功能恢复至(NYHA)I、II级。结论连续20年的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表明,该型瓣膜具有多项优点,瓣膜相关事件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疾病特点、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及术后左室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26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男79例,女47例,年龄13~81(52±13)岁,病程0.3~42(18±12)年.患者病变均以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行二尖瓣置换术27例,二尖瓣成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1例,双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置换+二尖瓣成形术10例,同期行Bentall手术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58例,左心房折叠术62例.结果 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3.17%.2例死于继发于低心排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室颤动.术后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6例(36.5%),多器官功能不全26例(20.6%),低心排血量14例(11.1%).术前、术后早期(7~14 d)及术后随访(6~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术后左心室呈进行性缩小,左室舒张末直径(LNEDD)术前为(77±6)mm,术后分别为(63±12)mm(7~14 d)和(58±10)mm(6~12个月)(P<0.01),但6~12个月左心窒形态大多未能缩小至正常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内径缩短率(LVFS)在术后早期降低,于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低于正常.LVEF术前为49%±12%,术后分别为42%±9%(7~14 d),51%±7%(6~12个月)(P<0.01).LNFS术前28%±7%,术后25%±4%(7~14 d),29%±5%(6~12个月)(P<0.05).结论 巨大左心室危重心脏瓣膜病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加强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和HP(hemodynamic plus)瓣对小瓣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为19~22mm。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为(49.1±9.4)mm、左室重量指数为(80.6±18.6)g/m~2、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1.6±12.6)mmHg(1 mmHg=0.133 kPa),均较术前[(61.5±10.3)mm、(126.5±35.1)g/m~2、(82.6±52.6)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患者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x~2= 42.610,P<0.01)。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时,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