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脂肪层皮下连续缝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70-1570
<正>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行妇科手术200例,产科手术800例,采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予缝合,皮内连续缝合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产科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2岁;妇科患者最小17岁,最大58岁。200例妇科手术中,子宫切除120例,附件切除者80例,腹部疤痕者115例,合并贫血者117例,恶性肿瘤者1例,横切口40例,其余为纵切口。  相似文献   

2.
开腹手术本身即为一种创伤,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裂开等愈合障碍,增加病人痛苦和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1998年以来,笔者对13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采取在局麻下清创再次缝合加微波照射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廖丁古 《当代医学》2013,(34):113-114
目的:分析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进行手术治疗后的6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加强组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的基础上进行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的恢复情况。结果加强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常规组,拆线时间也较常规组短。结论对于进行了化脓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引流,在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缩短拆线时间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信  张思云  陈东  赵宏峰  黎东明  周杰 《广东医学》2007,28(10):1626-1628
目的 探讨愈合不良腹部切口二期缝合后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102例愈合不良腹部切口的资料,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有元合并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分析敞开引流和适时二期缝合的技术细节.结果 切口敞开引流平均(8.8±2.4)d,二期缝合后愈合平均(10.9±3.0)d.99例获得预期愈合,3例失败.感染切口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和缝合不当切口,无基础疾病患者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愈合时间短于合并代谢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腹腔外肿瘤患者.结论 对液化、积血、感染或缝合不当导致的愈合不良切口予以敞开后通畅引流并适时二期缝合,可以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愈合.  相似文献   

5.
杨金东 《吉林医学》2001,22(4):244-24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肥胖病人增多 ,腹部皮下又是脂肪积存较多的部位 ,这给腹部切口皮肤的缝合及愈合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采用适当间隔的垂直褥式缝合 ,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使其对合满意 ,愈合整齐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腹部手术者 ,总计 10 0例 ,其中男 41例 ,女 5 9例。腹部正中切口 5 0例 ,旁正中切口 31例 ,不规则切口 (包括T型及弧形切口 ) 5例 ,麦氏切口 14例 ,甲级愈合 97例 ,乙级愈合 2例 ,丙级愈合 1例 (系严重肠内容物污染所致 )。1 2 缝合方法 :在缝合完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新的缝合方法对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262例及妇科良性病变行妇科手术98例为观察组,采用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皮肤层用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的方法,与同期相似情况的剖宫产术260例及妇科手术108例采用传统方法缝合腹壁切口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除2例因止血不彻底伤口愈合不良外,其余均为甲级愈合,对照组中有10例伤口愈合不良,主要为脂肪液化或局部有化脓性病灶存在,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2.289);两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u=0.074)。结论腹壁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彻底止血,皮肤层用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切口血运好,利于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鹤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15-1315
传统的腹部切口都须缝合关闭腹壁各层。但术者本人进行的研究表明,腹部横切口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层彻底止血的情况下,采用皮内尽可能少的缝合组织,皮下脂肪层均可自然粘合,这样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术后病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开腹手术本身即为一种创伤 ,处理不当可造成手术切口感染、裂开等愈合障碍。我科 1998~ 1999年共发生 10例腹部切口愈合障碍 ,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从 1998~ 1999年 ,我院妇产科开腹手术病人中 ,出现 2例切口部分裂开 ,5例切口脂肪液化 ,3例切口感染 ,共 10例切口愈合障碍 ,其详细临床资料如下 :切口部分裂开的 2例 ,年龄分别为 5 0岁、5 5岁 ,入院时血红蛋白分别为 6 5g/L、6 8g/L。其中 1例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二者均为“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食欲差 ,进食少 ,第 3天二者均有咳嗽症状 ,但腹部切口疼痛减轻 ,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切口连续缝合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英 《四川医学》2004,25(9):973-973
我院妇产科于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上海鼎华医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医用丝线7号、4号、1号缝线,自筋膜层、脂肪层全层连续缝合,皮肉连续缝合的新方法,缝合妇科、产科手术共150例。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对化脓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切除阑尾后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关腹,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结果:研究组甲级愈合率为65.8%,高于对照组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可缩短化脓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横切口不缝脂肪层三针皮内缝合法效果。方法:对1 200例腹部横切口患者进行不缝脂肪层三针皮内缝合法,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 200例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红肿及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整齐,美观,瘢痕少,无需拆线。结论:妇产科腹部横切口不缝脂肪层三针皮内缝合法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和瘢痕形成,方法简便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缝合方法改进在腹部切口愈合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一2010年7月实施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共836例。随机分为两组:切口缝合改进组(A组)和常规缝合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总感染率和不同类型切口术后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总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O.01);在I类切口、Ⅳ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Ⅱ类切口、Ⅲ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新材料缝合线的研制和应用,我们根据缝线的特点对常规缝合法进行改进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妇科开腹手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借鉴新式剖宫产术开腹方法并略加改进,我院自1999年5月以来,做妇科中小型手术126例,并与同期抽样的下腹正中纵切口手术5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5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腹部横直切口不缝合腹膜做妇科中小型手术(改良组)126例,年龄20-57岁,子宫切除术51例,剖腹探查术75例,下腹正中纵切口做妇科中小型手术(对照组)50例,年龄20-59岁,子宫切除术20例,剖腹探查术30例。其年龄、病种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4.
皮肤缝合器缝合腹部切口6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3 3例腹部手术病人 ,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切口 (钉合组 ) 6 4例 ,行常规缝合皮肤切口 (对照组 ) 6 9例。拆钉或拆线后随访 1个月以上 ,分别对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皮肤切口所用时间 ,术后切口局部反应 ,拆线或拆钉时病人疼痛程度 ,术后皮肤切口愈合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 :钉合组与对照组相比 ,缝合时间分别为 1 .4± 0 .5min和 3 .2± 1 .0min(P <0 .0 5 ) ,腹部切口牵拉痛持续至拆线者分别为 3 4 .4%和 71 % ,拆线时诉疼痛难忍者分别为 47%和 2 4 .6 % (P <0 .0 1 ) ,腹部切口愈合后出现“蜈蚣症”者分别为 0和 48.4%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缝合腹部切口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下脂肪层不缝合的腹部切口缝合法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540例,按单双号分为A、B两组,每组各270例。A组为对照组,常规缝合切口,B组为实验组,皮下脂肪层不缝合。B组根据是否采用负压分为B1组80例和B2组190例,B1组采用非负压下脂肪层不缝合,B2组采用负压下脂肪层不缝合。观察并比较各组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B1组和B2组患者切口感染率(2.50%、1.58%)、切口裂开率(2.50%、1.58%)及术后住院天数[(8.2±1.1)、(9.1±1.5)d]均明显低于A组[8.15%、6.67%、(12.0±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B1组切口出血率(21.25%)及切口渗液率(16.25%)明显高于A组(4.44%、4.44%)和B2组(1.0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切口出血率及切口渗液率(1.05%、1.05%)明显低于A组(4.44%、4.44%)和B1组(21.25%、1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层不缝合可以减少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的风险,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增加切口积液和出血的风险,不过此问题在采取给脂肪层造成负压状态缝合皮肤后就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刘恒山 《新疆医学》2005,35(3):122-122
腹部手术后最易出现的切口并发症是脂肪液化,继而合并感染、裂开。特别是肥胖病人和营养不良的病人,这类并发症更常见。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置引流条(片)、换药。这种处理方式对于较小范围的液化尚可,但对于较大范围的脂肪液化或合并感染者,虽然予以引流,但仍不易愈合,或愈合缓慢,严重者还需予以重新减张缝合。而且引流液污染敷料及切口严重,需每日换药。既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病人亦痛苦不堪,增加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我们根据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原理。自1998年至今处理切口脂肪液化及液化合并感染。切口裂开的病人78例(包括妇科及产科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5~2006年应用改进的减张缝合方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可能裂开的病人中应用29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剖宫产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产妇18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人)及对照组(80人)。实验组采用医用可吸收连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采用普通线缝合腹部切口。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差异,在镇痛药的应用、禁水禁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两组患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医用可吸线皮内缝合,切口愈合好,可缩短患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不同缝合材料与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选择与参考。方法 随机总结分析1100例经腹直肌切口的缝合及愈合情况。结果 1100例经腹直肌切口腹膜层裂开3例(0.2%),腹直肌前鞘层裂开3例(0.6%),皮下层裂开7例(1.0%),感染12例(1.7%),伤口紧绷感26例(10.4%),皮肤层裂开7例(2.7%),感染12例(4.7%),皮下积液19例(23.8%),缝合器缝合者脂肪液化46例(6.0%)。结论 腹膜层的缝合以可吸收线续缝合效果较好,腹直肌前鞘层以可吸收分段缝合法或中丝线间断缝合效果较好,皮下以细丝线缝合效果较好,对肥胖者应分层缝合。尤其是拟用皮肤缝合器的病例应注意预防皮下脂肪液化,皮内缝合易形成皮下积液且不易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