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30例3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感染治愈后行Ⅱ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29例用抗生素间隔物治疗,感染得到有效治疗,1例失败。其中27例患者行Ⅱ期翻修术,Harris评分由间隔物置人前的34.6分提高到Ⅱ期置换术后的81.8分,但1例感染复发。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地治疗感染,维持软组织的张力,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3.
骨水泥股骨柄和非骨水泥臼杯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访一组采用同一类型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和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组合在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并探讨该种混合型假体对于全身健康情况和骨质质量一般较差的老年患者的适用情况。方法 共有75例患者84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年龄为67.9岁。其中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1例41髋,平均年龄72.1岁。随访时间为4.1年。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对于骨形态、骨水泥固定质量和假体稳定性的判断。结果 2例股骨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臼杯则未见骨溶解或松动征象。未出现骨水泥相关的术中或术后死亡,各类全身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无加重表现。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81.1分。股骨近端骨形态A型17髋(20%),B型47髋(56%),C型20髋(24%)。骨水泥固定质量分别为A级31髋(37%),B级40髋(48%),C级13髋(15%)。结论 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结果良好;混合型人工关节的术后即时稳定性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在手术中必须应用现代骨水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3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慢性骨髓炎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21~65(42.7±6.2)岁。清创前后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及相应类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局部植骨治疗及更换内固定,直接缝合创口或行皮瓣移植。结果本组31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患者失访,随访时间为9~24(17.2±2.3)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2次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植骨愈合良好,其中27例重新植入内固定,29例行皮瓣移植覆盖创口,8例直接缝合创口。所有创口均愈合良好,局部无明显炎症复发迹象。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骨质缺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股骨侧骨质缺损患者20例,在二期翻修时采用异体植骨,其中16例股骨侧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打压植骨,4例股骨侧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结合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3个月(4~61个月),X线片上无明显异体骨溶解征象,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4.2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7.7分,患者满意率为90%,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患者.结论 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股骨侧骨质缺损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2月15例行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采取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水泥叠加技术固定假体;骨折发生时间为髋关节置换术后10d~3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B2型11例,B3型4例。术后6个月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观察术后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假体稳定,位置安放合适;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髋关节功能Harris平均83分(76~87分)。结论骨水泥叠加技术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疼痛,强直畸形、错位,以致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肌力步态、关节畸形明显改善。我科自1993年11月至今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4例,通过早期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非骨水泥型髋臼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患者进行术后中期(5~6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探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1998年2月-1999年5月,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疾患139例(148髋)。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109例(116髋)的临床疗效及X线片表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及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观察髋臼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的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的磨损速度、磨损方向。结果患者术前Harris分值平均为44分,术后最近随访时Harris分值平均为92.4分,显著高于术前。影像评估显示1髋出现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5mm/年,与垂线的成角平均为10.4°;髋臼外展角平均为46°;垂直距离平均为10.5mm,水平距离平均为8.7mm。截止随访时,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或感染而翻修。结论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可以为患者提供完好的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因为聚乙烯髋臼的磨损不可避免,以及骨盆骨溶解等潜在因素的存在,长期随访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但仍有许多并发症发生,其巾感染是灾难性的,一旦出现则意味着手术失败。术后感染的发病率为1%-2%,目前术后感染的治疗以失败居多,关键在预防。根据起病病程,TKA术后感染可分为急性或早期感染(术后2w内)和慢性感染(术后2W后)。早期及时发现感染可减少不良后果,并可通过简单方法防止或减缓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笔者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为TKA术后感染的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72岁,因“摔伤致左下肢疼痛、不能站立3d”入院。自述幼时曾患“支气管哮喘”,否认有发作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血压125/77mmHg,脉搏76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88%-91%,吸氧情况下可达95%。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78次/min,QRS低电压,V2~V6T波低平; 相似文献
14.
无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后心跳骤停救治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6岁,因右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8年,加重1年于2007年12月10日入院。无特殊既往史。入院检查:T36.8℃,P64次/分,Bp140/75mmHg。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率64次/分;(2)左室高电压;(3)心电轴左偏。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均在正常范围。诊断: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拟于2007年12月13日上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无骨水泥型右髋关节全髋置换术。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纳O.1g,阿托品0.5mg。患者于8:00入室后行常规监护,T36.5℃,P80次/分,BP154/73mmHg。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应用万古霉素或妥布霉素骨水泥联合腓动脉穿支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5~63岁,平均53.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机器伤1例,摔伤1例。其中7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创面缺损范围:4.5cm×4.0cm~8.0cm×6.5cm。术前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餐后2h11mmol/L,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待创面周围水肿基本消退,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进行穿支点定位并完成螺旋桨皮瓣设计。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按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在皮瓣下方感染严重的区域放置抗生素骨水泥条1~2根,术后2~3周拔出。皮瓣切取范围13.0cm×5.0cm~23.0cm×9.0cm,4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中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1个月,所有皮瓣外形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是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置换手术后第2天开始在手术部位以波长810 nm、输出功率50~100 mW、光斑直径8~10 c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照射距离5 cm,照射时间1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CPM训练仪进行训练.疗程结束后两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疗效进行比较,并分别于术后3、5和10 d以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3、5和10 d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可缓解局部疼痛,消除肿胀,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细菌学特点、翻修策略、翻修术中常见的困难及对策。方法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86岁,平均62.5岁。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1个月~4年,平均为术后7个月。其中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1例,骨关节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行Ⅰ期翻修术12例,Ⅱ期翻修术18例。结果翻修术前24例明确诊断为感染,其中细菌学明确诊断18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他细菌9例。术中标本细菌培养23例阳性,7例阴性。Ⅰ期翻修12例中10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2例感染复发;Ⅱ期翻修中13例得到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1例感染复发。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4分,随访截止时评分平均为84分。结论(1)耐药葡萄球菌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术后感染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3)术后感染采用Ⅰ期或Ⅱ期翻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Ⅱ期翻修术后感染复发率较低;(4)抗生素骨水泥在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疗效,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5)术后科学的康复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5T MRI去金属伪影技术SEMAC序列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MRI图像,比较患者髋关节MRI常规序列和SEMAC序列扫描的假体信号丢失的程度以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的显示范围,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MRI显示骨质结构及周围软组织变化的情况。结果 SEMAC序列中髋臼假体结构扭曲、边缘模糊效应明显低于常规序列,SEMAC序列信号丢失面积,T2WI (21.29±2.19) cm2,T1WI (19.12±2.73) cm2,明显小于常规序列信号丢失面积,T2WI (41.32±2.60) cm2和T1WI (41.43±1.85) cm2;SEMAC序列图像质量评分为(4.47±0.98)分,明显高于常规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3.09±0.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AC序列可清楚的显示关节积液、骨溶解、关节囊内炎性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军医杂志》2015,(4)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单侧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措施为止血带持续充气加压前阻断术肢血流5 min,然后松止血带,恢复血流灌注5 min,反复2次。于肢体缺血前、再灌注24 h和72 h分别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血清CK、AsT、LDH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但缺血预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减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