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人颌面部的应用解剖学 (二)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侧国人头颅标本的上颌动脉位置、主要分支及与三叉神经分支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 1、根据耳屏间切迹到口角联线来确定上颌动脉起始部位。 2、上颌动脉在翼外肌浅面有42例(84%),走在翼内、外肌之间7例(14%),有1例侧成袢状环绕翼外肌。 3、上颌动脉大多位于下颌神经分支的外侧(浅面),仅4例在内侧。 4、对上颌动脉的各段分支及与三叉神经的分支关系进行了描述,特别对脑膜中动脉起始部定位及与耳颞神经关系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内径.结果:27面(94.6%)为外侧行程,1面(5.4%)为内侧行程.右侧自外耳道上方空白区至上颌动脉起始处的垂直高度为(23.4±5.1)mm,而左侧 的垂直高度为(22.6±4.5)mm.19面(67.9%)分支顺序为标准型.下牙槽动脉和颞深前动脉在上颌动脉中的分支中的长度变化最小.脑膜中动 脉和颊动脉为内径最大和最小的血管.结论: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上颌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形式及内径大小等指标,能够作为血管栓塞术一个指标改善影像学诊断的精确 性,同时也能够为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经颞浅动脉-甲状腺上动脉介入通路的形态学参数.方法在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教学标本24具(48侧)(男18具,女6具),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点处至颞浅动脉颧弓上缘处和至喉上动脉发出部的距离;甲状腺上动脉与其起源动脉(颈外动脉)的夹角;颞浅动脉在颧弓上缘处和甲状腺上动脉起点处的内径.在3具铸型标本上,观察甲状腺的动脉上、下及左、右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甲状腺上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颧弓上缘处的距离男(8.78±0.12)cm、女(8.56±0.11)cm;至喉上动脉发出部的距离男(1.04±0.12)cm、女(0.99±0.14)cm;甲状腺上动脉与其起源动脉向内的夹角为(116°±17°);颞浅动脉在颧弓上缘处和甲状腺上动脉起点处的内径分别男1.85 mm、1.81mm,女1.81 mm、1.75m.结论经颞浅动脉-甲状腺上动脉介入路径短、弯曲少,操作可行和便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0侧成人半头颈标本的颈外动脉主要分支进行了测量与观察。为了颞浅动脉插管(造影或化疗)及血管吻合术的需要,进一步测量了颞浅动脉与颈外动脉、颞骨颧突部的两个角度以及颞浅动脉内壁的周长,并推算出其内径。旨在为临床应用及国人体质调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胸膜腔穿刺损伤肋间血管 ,针对与之密切相关的肋间后动脉的主要分支进行仔细解剖并测量 ,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选择 2 0例 40侧成人标本 (男女不限 ) ,均经1 0 %福尔马林固定 ,肉眼观察无明显的脊柱侧曲及血管变异。仔细解剖肋间后动脉的主要分支 -侧副支 ,并用游标卡尺测量侧副支起始处的管径、与肋间后动脉主干之间夹角、起始处向外下达下位肋骨上缘处之间距离、与椎体侧缘距离、起始处体表投影点距后正中线之间距离。结 果结果见附表。附表 肋间后动脉主要分支 -侧副支的观测结果肋序管径 ( mm) 与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临床上设计颈外动脉结扎术的切口 ,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逐层解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共 5 2具 ,暴露颈总动脉分叉的部位 ,测量颈总动脉分叉的水平、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与颈总动脉分叉的距离 ,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的形状。结果  (1)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低于甲状软骨上缘者达 :(17 30± 0 0 4 ) % ,平均距离 (8 91± 3 0 6 )mm ;高于下颌角水平者达 (2 88± 0 0 2 ) % ,平均距离 (11 93± 0 6 8)mm。(2 )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 (2 8 30 % ) ,高于颈总动脉分叉者 (4 4 34% ) ,低于颈总动脉分叉者(2 7 36 % )。 (3)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的形状大多为树枝状 ,5 6 6 %为丛状。结论 临床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时 ,如遇舌骨大角、下颌角水平的高位分叉 ,可适当向上延长切口 ,若仍存在暴露困难问题 ,可改行颈外动脉栓塞术。如遇丛状分支 ,可以在丛状分支的根部结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8.
眼动脉变异起自脑膜中动脉的解剖学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点 ,重点调查异常眼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口径 ,为临床视力障碍提供病因资料。方法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1 0 0侧成人脑颅眼动脉起始 ,对异常起自脑膜中动脉的眼动脉起始、分支和相关动脉口径进行测量。结果 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95侧 (95 % ) ;异常起始 5侧 (5 % ) ,其中单侧起自脑膜中动脉前支 1例 ,双侧分别起自左右脑膜中动脉前支 2例 ,脑膜中动脉平均内径1 .9mm ,眼动脉平均内径 1 .1mm ,与正常的眼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视觉障碍或颅骨颞区外伤、颞区的硬膜外血肿、颞区硬脑膜肿瘤同时伴视力障碍患者 ,眼动脉异常起于脑膜中动脉并受损的原因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9.
对一组28例非颔面鼻窦部疾患病人,进行了49例颈外动脉造影,通过对上颌动脉开口位置、上颌动脉各段分支走向、上颌动脉与筛上颌板、翼腭窝的关系,以及面下间隙血管构成的分析,系统地描述了颞下间隙血管的X线征象。以第1颈椎为骨性标志,99.6%的上颌动脉的开口位于第1颈椎前方距BC线10mm范围;认识颞下间隙血管的X线解剖结构,对临床经上颌动脉造影并介入治疗、鼻窦外科手术入路、颌面部深层结构的病理演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腮腺手术中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的面神经解剖依据、方法及手术时间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校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行腮腺肿瘤手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复合麻醉成功后,先解剖颞支,在完成腮腺区肿瘤切除后术后,采用神经解剖术方法对面神经颞支的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面神经颞支位置在耳屏前缘,在走行过程中逐级发出分支,颞支主要分布在眼轮匝肌外侧,额结节下方的眼轮匝肌与额肌交汇处则构成了其分布的最后区域,不仅能支配眼轮匝肌,同时能支配额肌、皱眉肌。眶外上缘到颞支外上缘间的垂直距离为(1.2±0.3)cm。66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神经受侵切断,但并未发生神经受损并发症,其他患者神经定位均显示准确;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的面神经解剖手术过程时间最长与最短分别为1h和40 min,人均手术时间在46min;无一例患者有涎瘘现象。结论在腮腺手术中,采用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的面神经解剖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定位神经位置,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在腮腺手术中具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32例游离肩胛皮瓣上的旋肩胛动脉,其起于肩胛下动脉,发浅、深分支。浅支又称肩胛皮动脉,穿三边孔后发出数小支供养肩胛区皮肤。深支入骨、肌肉。肩胛皮动脉一般有五条分支,其中内侧支和降支较恒定,口径较大。在活体上,于肩胛骨外侧缘距离肩胛下角8.4cm处,可扪及动脉搏动,此点可作为肩胛皮动脉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12.
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多数人体解剖学教科书及参考书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始部位的描述均较一致,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除涉及该动脉的传统描述外,主要着重论述一般较少记载的变异及与此有关的应用解剖,以供临床参考。材料及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25具共50侧,逐层解剖并除去下颌支,以显露和观察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始部位,用1/20毫米游标尺测量有关距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同种异体头皮、面颈部和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具8侧灌注的尸体标本及8具16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头皮、面颈部和耳廓等面部浅表器官的血管走行、分支及其分布。结果:头面部皮肤软组织以及头面部体表器官的血液供应均由颈外动脉分支提供的,其中颞浅动脉分支分布于额顶、耳颞、侧面颈等处,约占头面部57%的区域,面动脉供应颏部、唇部、鼻部以及眼睑等,两者间以及与其他颈外动脉分支间有丰富的交通支吻合。结论:颞浅动脉作为头皮、双侧耳廓及额颧颊颈部复合组织的血供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测面神经颞支的分支分布情况及走行层次。确定颞支与相关体表标志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20侧,在4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数目、走行、层次,测量颞支与所选各标志点、线之间的关系。[结果]颞支位于颧弓上缘有1~6(4.30±1.13)支,位于颧弓下缘有1~4(2.85±0.81)支;在CD连线上颞支最前支与D点的距离为(3.69±0.75)cm,最后支与D点的距离为(1.88±0.48)cm;颞支在颧弓上(OA线上)的分布情况为颧弓前1/3占12.5%,颧弓中1/3占67.2%,颧弓后1/3占20.3%;在以O点为原点与OA垂直的直线OB上颞支最上支与O点的距离为(3.29±0.61)cm,最下支与O点的距离为(1.56±0.49)cm。[结论]面神经颞支主要位于颧弓中后部;在耳屏上切迹最前点与外眦点连线上距该点1.88~3.69 cm较集中,相关手术应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5.
颞浅血管额支蒂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蒂颞浅血管额支皮瓣移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头面部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并在尸体上进行手术设计。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又于外眦上方分为额顶支和额眶支。额支、额眶支血管外径均在1mm左右,可游离血管蒂长度为130mm以上。结论: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皮瓣可用来移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观测100例成年尸体(男70,女30)腘动脉长度及外径,膝关节支起始外径,腘动脉体表投影,腘动脉末端及膝中动脉分支类型,腘动脉起端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